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质量标准 1.1 概述:本品为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供药 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1.2 纯化水的企业质量标准如下:标 准序号控制项目EP61微生物限度10CFU/100ml2TOC0.5mg/l3电导率4硝酸盐0.2ppm5铝10ppb6细菌内毒素0.25IU/ml 检验规程 2.1 微生物监测: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有效控制或 监测水中的微生物总数。设置适当的警戒限与行动限可用于发现不利的趋势。 正常条件下,可用标称值不大于0.45 m的微孔滤膜过滤,然后使用R2A琼脂在 30-35培养至少5天后,计数微生物总数,其合适的行动限是100CFU/ml。检测 所用样品量的选择与期望结果有关。 R2A培养基配方 酵母提取物 0.5g 示蛋白胨 0.5g 酪蛋白水解物 0.5g 葡萄糖 0.5g 淀粉 0.5g 磷酸氢二钾 0.3g 无水硫酸镁 0.024g 丙酮酸钠 0.3g 琼脂 15.0g 纯化水 1000ml 调整PH值,使得R2A琼脂灭菌后的PH值为7.20.2。使用高压锅,121C下高压 灭菌15分钟。 R2A琼脂促生长试验 测试菌株的制备:使用标准菌悬液或按表0008.-1中指定的方法制备。菌株传 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并采用适当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所使用菌株的生物学特 性。每种菌株别按表0008.-1中所描述的方法培养。使用pH7.0的氯化钠蛋白胨 缓冲液或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制备测试菌悬液。制备好的菌悬液应在2小时内 使用,当贮存在2-8 C条件下,24小时内使用。也可用另外一种方法:制备并 稀释新制备的枯草芽胞杆菌营养细胞的悬浮液,得到一个稳定的孢子悬液,然后使用适当体积的此胞子菌悬液进行接种测试。此稳定的胞子悬液可以在2-8 C保存一定的时间而不失效。 促生长试验:测试每批已制备好的培养基以及采用脱水培养基制备或按指定 的成分制备的培养基。 分别将表0008.-1中指定的不超过100CFU的菌悬液(或孢子悬液)接种在R2A琼 脂上,按表中指定的条件进行培养。对于新制备的细菌培养液,微生物的生长 必须与先前测试过或者已经认可的培养基具有可比性。 表008.-1R2A琼脂促生长试验 微生物测试菌株的制备促生长绿脓杆菌 如: ATCC 9027 NCIMB 8626 CIP 82.118 NBRC 13275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或 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液30-35 18-24 小时R2A 培养基10CFU/100ml 30-35 3 天枯草芽孢杆菌 如: ATCC 6633 NCIMB 8054 CIP 52.62 NBRC 3134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或 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液30-35 18-24 小时R2A 培养基10CFU/100ml 30-35 3 天2.2.12.2.1总有机碳总有机碳 本法用于检查制药用水中有机碳总量,用以间接控制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总 有机碳检查也被用于制水系统的流程控制,如监控净化和输水等单元操作的效 能。 通常采用蔗糖作为易氧化的有机物、1,4-对苯醌作为难氧化的有机物,按规 定制备各自的标准溶液,在总有机碳测定仪上分别测定相应的响应值,以考察 所 采用技术的的氧化能力和仪器的系统适用性。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有多种方法可用于测定总有机碳。对这些技术,只要符 合下列条件均可用于水的总有机碳测定: 1、总有机碳测定技术应能区分无机碳(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和碳酸氢盐分 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有机碳(有机物被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 ,并能排除无 机碳对有机碳测定的干扰。 2、应满足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 3 、应具有足够的检测灵敏度( 最低检出限为每升含碳等于或小于 0.05mg/L) 。 采用经校正过的仪器对水系统进行在线监测或离线实验室测定。在线监测可 方便地对水系统进行实时测定及实时流程控制;而离线测定则有可能带来许多 问 题,例如被采样、采样容器以及未受控的环境因素(如有机物的蒸汽)等污染。由于水的生产是批量进行或连续操作的,所以在选择采用离线测定还是在线测定 时 ,应由水生产的条件和具体情况决定。 总有机碳检查用水 应采用每升含总有机碳低于0.10mg,电导率低于1.0 S/cm(25)的高纯水。所用总有机碳检查用水与制备对照品溶液及系统适 用 性试验溶液用水应是同一容器所盛之水。 玻璃器皿的预备 用能除去有机物质的方法严格地清洗玻璃器皿。最后,用总有机碳检查用水润用能除去有机物质的方法严格地清洗玻璃器皿。最后,用总有机碳检查用水润 洗。洗。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蔗糖对照品溶液 取经取经105105干燥三小时后,加总有机碳检查用水溶解并稀释制干燥三小时后,加总有机碳检查用水溶解并稀释制 成每升中约含成每升中约含1.19mg1.19mg 的溶液(每升含碳的溶液(每升含碳0.50mg0.50mg) 。 1,4-对苯醌对照品溶液 取1,4-对苯醌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总有机碳检查 用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升中含0.75mg 的溶液(每升含碳0.50mg) 。 供试溶液 离线测定 由于水样的采集及输送到测试装置的过程中,水样很可能遭到污染, 而有机物的污染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真实性。所以,测定的 各个环节都应十分谨慎。采样时应使用密闭容器,采样后容器顶空应尽量小, 并应及时测试。所使用的玻璃器皿必须严格清洗有机残留物,并用总有机碳检 查用水做最后淋洗。 在线测定 将总有机碳在线检测装置与制水系统连接妥当。取水及测定系统都须 进行充分的清洗。 系统适用性试验 取总有机碳检查用水,蔗糖对照品溶液和1,4-对苯醌对照品溶 液分别进样依次记录仪器总有机碳响应值。按下式计算,以百分数表示的响应 效率应为85%115%。 100(rss-rw)/(rs-rw) 式中 rw 为总有机碳检查用水的空白响应值; rs 为蔗糖对照品溶液的响应值; rss 为1,4-对苯醌对照品溶液的响应值。 测定法 取供试制药用水适量,按仪器规定方法测定。记录仪器的响应值rU,除 另有规定外,供试制药用水的响应值应不大于rs-rw 。此方法可同时用于预先经校正并通过系统适用性试验的在线或离线仪器操 作。这种由在线或离线测定的水的质量与水样在水系统中的采集位置密切相关。应注意水样的采集位置必须能真实反映制药用水的质量。 2.2.22.2.2 易氧化物质易氧化物质 取本品 100ml,加稀硝酸 10ml 及 0.02M 高锰酸钾滴定液 0.1ml,煮沸 5 分 钟,溶液仍然显粉红色。2.32.3 电导率:电导率:按下列条件进行在线或离线电导率测试。 设备:电导池。 一个适当材料(如不锈钢)的电极; 电池常数:电极常数一般由供货商校正。在合适的时间间隔,使用确定的标准溶液(电导率低于1500uS.cm-1)校正或和另外一个具有校正好参数的电导率仪 作比较。如果测定值和标准值的误差在2%的范围内,便可确定校正常数。否则 ,重新矫正。电导率仪:准确度为0.1 Scm1或更低的范围; 系统校正(电导池和电导率仪): 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已经过鉴定的参照溶液; 准确度:在被测电导率加0.1 Scm1的3%以内; 电导率仪校正:测量所使用的每一个范围都应被校正,拆下电导池之后,使用 被鉴定的精密电阻器,或带有一个不确定度不超过鉴定值0.1%的同等设备。如 果在线电导池不能被拆下,则系统校正应根据一个已被校正过的电导率-测量设 备进行,此电导率-测量设备带有一个电导池,放在将要被校正的电导池附近, 在水流下进行校正。 温度测量:误差 2 C 步骤1 1.在没有温度补偿的情况下测定电导率,并记录温度。温度补偿测定可能在适 宜的验证后进行。 2.用表0169.-2,找出不大于但最接近测定温度温度值。相应的电导值是那个温 度的限定。 3.假如测得的电导率没有大于表0169.-2中的值,被测的水符合电导试验的要求。 假如电导率高于表中标出的值,继续步骤2. 表0169-2-步骤一温度和电导率要求(非温度补偿电导率测定) 温度() 电导率(Scm-1) 0 0.6 5 0.8 10 0.9 15 1.0 20 1.1 25 1.3 30 1.4 35 1.5 40 1.7 45 1.8 50 1.9 55 2.1 60 2.2 65 2.4 70 2.5 75 2.7 80 2.7 85 2.7 90 2.7 95 2.9 100 3.1步骤2 4. 将足量的待测水(100ml 或者更多)转移至适宜的容器中,搅拌,测试样品。 如有必要,调节温度,当温度保持在251时,开始大力搅拌样品当定期观察 电导率时。当电导率的变化(由于摄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少于0.1Scm-1每 5min,注意电导率。 5. 假如电导率没有大于2.1Scm-1,被测的水符合电导率实验要求。假如电 导率大于2.1Scm-1,继续步骤3. 步骤 3 6.进行此试验约 5min 电导率测定根据步骤 2 下的步骤 5 中,当保存样品在 251条件下。添加最近配制的饱和氯化钾溶液 R 至测试样品中(0.3ml 每 100ml 的测试样品) ,测定 pH(2.2.3)至最近 0.1pH 单位。 7.使用表 0169.-3 测定在第 6 步中测定的 pH 下的电导率限定。假如按骤 2 第 4 步测得的电导率不大于测得的 pH 中的电导率要求。被测的水符合电导率实验要 求。如果不管是测得的电导率大于这个值,或是 pH 超出 5.0-7.0 的范围。被测 的水不符合电导率实验要求。 表 0169.-3 pH 电导率(Scm-1) 5.0 4.7 5.1 4.1 5.2 3.6 5.3 3.3 5.4 3.0 5.5 2.8 5.6 2.6 5.7 2.5 5.8 2.4 5.9 2.4 6.0 2.4 6.1 2.4 6.2 2.5 6.3 2.4 6.4 2.3 6.5 2.2 6.6 2.1 6.7 2.6 6.8 3.1 6.9 3.8 7.0 4.6 2.42.4 硝酸盐含量硝酸盐含量 取本品 5ml 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 100g/l 氯化钾溶液 0.4ml 与 0.1%二 苯胺溶液 0.1ml,边摇边滴加无氮的硫酸 5ml,摇匀,将试管于 50水浴中放 置 15 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2 ppm NO3)0.5ml,加无硝酸盐 的水 4.5ml,在同一时间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 2.52.5 铝含量铝含量供试液:取本品 400ml,加 10mlpH6.0 的醋酸盐缓冲液及 100ml 蒸馏水, 混合。 参照溶液:取 2ml 铝标准溶液(2 ppm Al),加 10mlpH6.0 的醋酸盐缓冲液及 98ml 蒸馏水,混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