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学习目标四、教法五、学法六、教学过程一、教材分析 消化和吸收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 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在 学生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的基础上,引出了人 体是如何将食物消化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吸收 的。要求学生能概述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的能力。是人体的 营养这章的重点难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学生初步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 点,为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打下基础。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 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 常生活经验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食物在消 化系统内怎样消化和吸收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 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运用直 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创造条 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发表见解,发挥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二、学情分析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 点,明确小肠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曲线图 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学会设 置变量,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并得出合理的结论的能力 。 情感目标: 在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 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的特点,明确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教学难点: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四、说教法主要采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实验 探究法,启发法,让学生在提问、 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 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获取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质。五、说学法学生设计实验、合作探究、表达交流,相互 讨论获取新知识。(随着课改的普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改 的一个重点。目的是要改变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 学生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精神,体现学生 的主体作用。)六、教学过程设计(2课时 ) 情景导入预习卡片问题探究设问练习简结转新(一)情景导入 创设情景:周围的人有的吃的很少 却长的很胖,有的人吃的很多,却 长的很瘦,这是为什么呢?引出消 化系统的概念。(二)预习卡片(课前) 1.人体消化物质、吸收营养是由 系统来完成 ,此系统由 和 组成。 2.右图为人休消化系统模式图,请依图回答下列问 题: (1)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它所分泌的 能促进 的消化。 (2)消化食物和吸引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3)某人患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切除的是 。(三)问题探究 :1.消化系统的组成图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 (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各组汇报交流 (6) 点拨归纳2.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变碎变湿润牙牙的切碎舌舌的推动、搅拌唾液唾液思考: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呢?(1)提出问题 学生细嚼无糖馒头,体会馒头在口腔中 的变化,馒头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淀粉有甜味吗?麦芽糖(有甜味)淀粉 (无甜味)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变成了有甜味的糖?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吗?各试管分别模拟了口腔中的什么作用?如 何设置单一变量?如何设置对照实验?馒头碎屑与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馒头碎屑与 2毫升清水 搅拌混合。馒头小块与 2毫升唾液 不搅拌混合 。(3)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2)作出假设放入37左右的 温水中510分钟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 左右的温水中?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色各加2滴碘液,摇匀指导学生设计填写实验表格 : 123馒头馒头 状况馒头馒头 碎屑馒头馒头 碎屑馒头块馒头块是否加唾液2毫升唾液2毫升清水2毫升唾液是否搅搅拌 搅搅拌 搅搅拌不搅搅拌滴碘液(预预 测现测现 象)?滴碘液实验实验 现现象? ?1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2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3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及牙齿的咀 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淀粉在口腔 开始初步消化成麦芽糖,还要进一步 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5)各组汇报交流、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改进实验的不足之 处,总结学到的方法和技能。 (6) 点拨归纳3.食物的消化(1)学生观看“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录像,解读课本P3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水+植物油水+植物油+胆汁(2)演示实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理解胆汁是一种消化液,但没有消化酶, 对脂肪只起乳化作用。 (3)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列表比较等 形式自学这部分内容,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以生生互助、师生互助的方式进行答疑。 (4)插入P34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解图能 力。并明确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消化的 起始位置。理解小肠是消化主要场所的特点 。 4.营养物质的吸收 (1) 阅读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大肠和小肠的特点,明确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2)观察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和大肠的内表面的结构。让学生初步理解生物的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培养学生健康的 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四)设问练习 1.生生互动,自主提练题目: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每人设计2道题目, 同桌互考,再4人小组互考,选出较好的题目 ,扮演小老师考其它组同学。 2、教师出示练习 基础练习-综合练习-能力提升 (有梯度的设计考题,让学生撑握基础内容的水平上 ,进一步深入思考,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基础练习 : 1.食物中的 都是分子大、结 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 解为 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 过程叫消化。 2.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蛋白质 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脂肪开始消 化的部分是 。综合练习: 1.在人的消化系统中,与消化、吸收功能有关的最重要的器官是( ) A. 胃 B. 肝脏 C . 小肠 D. 大肠 2.向少许花生油滴入新鲜的动物胆汁,可见花生油与胆汁充分混合后呈乳糜状;向少许花生油滴入清 水,花生油漂浮在清水上面。说明胆汁( ) A. 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 不含消化脂肪的酶 C. 能将脂肪乳化成小液滴 D. 以上B、 C都对能力提升 下图表示食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质经过人体消化道各段时 ,其含量的变化情况,其中纵坐标表示未被消化的淀粉 和蛋白质的含量,横坐标表示消化道的各部分。请分析 此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B、C 、 D 、E 分别表示消化道的哪一器官 ?2.图中(一)(二)曲线分 别表示哪种物质的消化过程 ?3.D中含有哪些消化液?(五)简结转新 1.学生小结 (自我评价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和 不足) 2.转新: 人们每天要吃进各种各种的食品, 什么样的营养结构才叫合理?什么样的食品 才叫安全呢?(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充分运用了“问题探究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通过探究实验,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对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