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背影慈母情深 二. 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交卸 xi 簌 s 赋闲 f 游逛 gung 妥贴 ti 踌躇 chu ch 琐屑 xi 惦记 din 惟 wi 箸 zh 晶莹 yn 劈柴 p 积攒 zn 绰绰 chu 桀骜不驯 ji o 呵斥 h 内疚 ji 虎视眈眈 dn 怪诞 dn 轻蔑 mi 惴惴 zhu 违抗 wi 怂恿 sng 颓败 tu 毡絮 zhn 竹篾 mi 龟裂 jn 攥 zun 2. 辨析近义词:嘱咐 嘱托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叮嘱”的意思,一般是告诉晚辈或下级做什么,但词义 的着重点不同。嘱咐:着重点在“叮嘱”,表示告诉对方记住的意思。如“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 细。”嘱托:着重点在“托付”,表示托人办事,告诉对方代做什么,有委托、请求之意。 如“他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3. 多音多义字4. 词语 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谋生: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颓唐:精神不振作。文中指衰颓败落。 聪明: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反语,知道自己愚蠢不懂事,表达自己内疚、悔恨、自责。 漂亮: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指说话得体。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绰绰:形容很宽裕,用不完。 一贫如洗:指一无所有,非常贫困。 桀骜不驯:性情倔强不驯服。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眈眈,眼睛注视。 怪诞:荒诞离奇。 惴惴: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 非同小可:形容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龟裂:皮肤因天冷干燥而开裂。 攥:握。 5. 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扬州 人。192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 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散文作家。1931 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 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 年 7 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 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 名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 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拒绝在领取 “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该年 12 月病逝于北平。毛泽东同志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 的英雄气概”。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 学术研究著作 26 种,约二百多万字。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 欧游杂记等。 梁晓声,原籍山东省荣城县,1949 年生于哈尔滨,1968 年中学毕业后到北大荒农场当工人 。1974 年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编辑。1979 年开始发表作品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获 1982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今夜有暴风雪获 19831 984 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此后出版的短篇、中篇小说集,就是分别以此作书名的。其 中父亲获 1984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来又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和长篇小说 雪城。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小说集天若有 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长篇 小说雪城、年轮等。梁晓声作品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知青小说”,表现一 代知识青年在那场荒谬的历史运动中所显示出的理想追求和人格精神,热情讴歌了在动乱 年代和艰苦环境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夜有暴风雪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 品。他的另一类作品则相对平实,作品取材于城镇、农村、学院、家庭等领域的生活,表 现了他开拓生活视野的意向,体现出鲜明的纪实风格。(二)学习目标 背影 1. 知识与能力: 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朗读文章,感知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风格。品味作者饱含深情、朴实的语言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中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慈母情深 1.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中母亲的形象,把握文章主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的慈母深情,感受母亲勤劳、节俭、开明的品质。三. 教师建议 背影这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因为它 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这种亲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我觉得,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应该把眼光放远,远到 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篇名文所蕴涵的真精神。”大家学习时要注 意: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构思精巧,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 叙事中结合抒情。另外要注意,这篇散文,没有什么表示强烈抒情的字眼,全是平平实实 的叙述。但正是这些极平凡的日常絮语,却蕴含着至爱深情。慈母情深 这一篇表现的生活和朱自清背影里的时代大不相同,和当代许多贫穷孩子的生活却比 较接近。一开头就用了一系列细节,房子、胡同、零钱,都强调贫穷,但是穷而不苦,并 不突出有多么苦恼。孩子对于生活要求很低,积攒几分、几毛,买得起几本小人书就够满 足了。一方面细致地说明小人书便宜,可是另一方面又强调,当他的小人书被一个警察没 收了以后,他的心理反应是十分强烈的。学习时要注意这个写作背景。四. 课文讲解 背影 (一)文章主旨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对几年前 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记录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 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二)文章思路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全文共 7 段)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点明“最不能忘记的是他(指父亲)的背影”。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追述父亲到浦口车站送他(指作者)的情景,表现父 亲爱子之情。第三部分(7),照应开头,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三)写作特点 朴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背影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追忆八年前与父亲在浦口车站惜别时的情景:父 亲在车站送儿子,为儿子买橘子。这是一件平凡的小事,可是作者把这件事放在特定的氛 围中去描述,让人感到强烈的感情冲击。送“我”的是丧母、失业、饱经忧患的父亲,他 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在奔走谋职之时,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我”上北京,还艰难 地爬过铁路为“我”买橘子。买橘子时的背影,作者着力刻画,表现了真挚动人的亲子之 情。这篇散文的语言朴实,不加任何修饰和渲染。通篇充满父子之情,却无“关心”、“ 爱护”之类的字眼,让我们在平白如话的描写中体会出父子间的真情。例如课文中父亲送 “我”上车一段:父亲年龄大了,腿脚又不好,却“忙着照看行李”,“忙着”和脚夫们 讲价钱,上车后“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又“嘱我路上小心”,又“嘱托茶房 好好照应我”。这一系列的举动看似琐碎平淡,可由此我们看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 的关怀。再如作者精心刻画的父亲的背影:“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 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 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段文字朴实、凝重,既无花花绿绿的艳词,又无故作姿态的矫饰,却使得父亲博大深沉的爱像朱红的橘子样迎面 而来,也正是隐藏在平凡背影中的圣洁的父爱强烈地撞击了作者的心灵,令其震颤而刻骨 铭心,使其 “暗笑”转为“流泪”,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平凡之中见真情,使本文历久 不衰。课文选取“背影”这个表现角度体现主旨。 背影,可以看做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独特发现,选择了 这个最佳的表现角度。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亲 对儿子的真挚感情等,都可以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留 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 重难点句子理解1.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是课文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不能忘记”的前边再加上一个“最”字 ,表明父亲的背影在作者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蕴含着千丝万缕的父子温情。全文从 这个“最”字发端,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2.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标题是背影,但作者宕开一笔,从祖母死、父亲赋闲这“祸不单行的日子”写起。这样能 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主要是为下文描述事物、抒发胸臆、推出背影作铺垫。文章的前半部 分都是铺垫,这一句是铺垫部分的总领句。 3.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类似的句子在文章中有几个。这是事后省悟过来的时候作者责备自己的意思。“太聪明了 ”,换一句话说就是“一点也不聪明”。为什么?因为当时只知道批评父亲的行为而不能 够体谅父亲的心情。这种自我责备的句子,能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使文章更为感人。 4.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当时,“我”要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而且,我已经二十岁了,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况且,我 再三劝他不必去。但父亲几番踌躇,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 去,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联系这些情况来体味,就可以看出这句简短的话里包含着父亲对 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深挚的爱。(五)课后练习解答第一题 这几种观点都是值得称道的分析、解读背影的观点。回答赞成哪些观点,当然希望回 答者能有所侧重(也就是比较欣赏哪一种),同时并不以为其他观点是错误的。本题的意 图主要在通过练习或讨论,帮助理解这篇经典作品的“好处”。 第 1 观点关键在父亲爬月台的形象“吃力而努力”,尤其是“努力”之状,力不胜任却又 心甘情愿,这就感动了儿子,感动了读者。第 2 观点关键在儿子不太领情,父亲也感觉不 到,这就是父爱、母爱的无私动人之处,不求回报的感人之处。第 3 观点的关键是父亲的 行为既不漂亮又不实用,越是如此越反衬出父亲的内心之美和爱子心切。人间真情往往会 忽略功利、超越功利,这大约是天下父母心的普遍表现。从以上三个观点,可看出背影 确是表现父母之爱的经典之作。 回答和讨论时要有文中的具体语句为依据。比如,吃力而努力爬月台,应落实到具体品味 、分析那个经典名段,尤其是那几个动词;儿子不太领情主要在前半部分那些“聪明过分 ”的心理活动;“父亲感觉不到”表现在“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及“非自己插嘴不可” 后父亲似乎毫不知会;“呵护有加”表现在讲价钱、拣座位、买橘子、反复叮嘱,特别是再三嘱托茶房又仍旧不放心等等,从头到尾均有这些“心细如母”的细节。第 3 观点主要 是体会反衬的手法。比如爬月台的“蹒跚”等笨拙举动、说话办事不漂亮等等都可看为“ 外表不美”,不应仅限于穿戴、身材。嘱托茶房之迂既是办事不漂亮也是不实用。关于橘 子并非非他自己去买不可,要注意找到对应语句:“父亲是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这就看出接下来的爬上爬下之笨拙、之费劲在功 利上是很不合算的,而在情感上却特别动人。第二题 三个“终于”和三个“定”(决定、讲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