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细则(送审稿)一、机构与人员评审意见评 审 内 容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不适用问题与建 议1.*有上级部门批准的机构设置文件。机 构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需有法 人授权。检测业务独立,独立对外行 文,独立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的财 务帐户或单独核算。2.内设机构应有业务管理、检测技术等 部门,各部门职能明确,运行有效。3.有组织机构框图。标明各组成部门主 要职责及相互关系、负责人姓名和职 称。如机构为某一组织的一部分时, 应标明与相关部门在管理、技术运作 和支持服务等方面的关系。4.有机构主管部门的公正性声明,确保 检验工作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保证具 有第三方公正地位。5.有机构公正性声明,不受任何来自商 业、经济等利益因素的影响,保证检 验工作的独立性、保密性和诚信度。6.*配备与检验工作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 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 中专以上学历,人数不少于 5 人,其 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比例不低于 40%。7.*机构正副主任、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 责人的任命与变更应有上级主管部门 的任命文件。8.机构主任应由承建单位的负责人之一 担任。9.*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应当具有中 级以上职称,并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 工作 5 年以上。10.机构主任、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 应指定代理人,当其不在岗时代行职 责,并在质量手册中规定。11.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应熟悉检测业务, 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12.检测技术部门负责人应熟悉本专业检 验业务,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13.质量监督员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了 解检验工作目的、熟悉检验方法和程 序,以及懂得如何评定检验结果。每 个部门至少配备一名质量监督员。14.内审员应经过培训并具备资格,不少 于 3 人。15.人员岗位设置合理,并在质量手册中 明确岗位职责。应包括正副主任、技 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 各部门负责人、检测人员、内审员、 质量监督员、仪器设备管理员、档案 管理员、样品管理员、试剂及耗材管 理员、标准物质管理员等。16.*所有人员应经专业技术、标准化、计 量、质量监督与管理以及相关法规知 识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上岗 证或合格证应标明准许操作的仪器设 备和检测项目。17.从事计量检定、动植物检疫等法律法 规另有规定的检验人员,须有相关部 门的资格证明。18.有各类人员的短期和中长期培训计划, 并有实施记录。19.所有人员应建立独立技术档案,内容 包含相关授权、教育、专业资格、培 训、能力考核、奖惩等记录。20.有措施保证机构有良好的内务管理, 包括公文运转、工作人员守则、人员 劳动保护等,必要时应制定专门程序。二、质量体系评审意见 序号评 审 内 容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不适用问题与建 议21.*建立与检验工作相适应的质量体系, 并形成质量体系文件。22.机构应明确规定达到良好工作水平和 检验服务的质量方针、目标,并作出 承诺。23.*质量手册编写规范,覆盖质量体系的 全部要素,其内容符合农产品质量 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要求。质量 手册由主任批准发布。24.程序文件能满足机构质量管理需要, 其内容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 构考核办法要求。25.质量监督员对检测进行有效的监督, 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有记录。26.有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规定文件的 分类编号、控制办法、审查、修订或 更新、作废收回、批准发布,并实施。27.有专人负责对技术标准进行查询、收 集,技术负责人负责有效性确认。28.*有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确保检测 结果质量。可采用以下方法:用统计 技术对结果进行审查、参加能力验证、 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定期使用有证标 准物质或在内部质量控制中使用副标 准物质、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 检验和保留样的再检验等。29.有质量体系审核程序。 30.制定质量体系审核计划,并组织实施。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包括质量体系全部 要素的审核,必要时进行附加审核。31.审核人员应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 关系。32.审核发现的问题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疑的, 应书面通知受影响的委托方。审核人 员应跟踪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有效 性,并记录。33.有管理评审程序。机构主任应每年至 少对质量体系进行一次管理评审。34.管理评审提出对质量体系进行更改或 改进的内容,应得到落实。35. *有抱怨处理程序,并按程序受理、处 理来自客户或其他方面的抱怨。应保 存所有抱怨的记录,以及针对抱怨所 开展的调查和纠正措施的记录。三、仪器设备评审意见 序号评 审 内 容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不适用问题与建 议36.*仪器设备数量、性能应满足所开展检 测工作的要求,配备率应不低于 98%。37. *仪器设备(包括软件)应有专人管理 保养。在用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应为 100%,并进行正常的维护。38.仪器设备应有惟一性标识,并贴有计 量状态标识。39.有仪器设备一览表,内容包括:名称、 惟一性标识、型号规格、出厂号、制 造商名称、技术指标、购置时间、单 价、检定(校准)周期、用途、管理 人、使用人等。40.有仪器设备购置、验收、调试、使用、 维护、故障修理、降级和报废处理程 序,并有相应记录。41.仪器设备独立建档,内容包括:仪器 名称、惟一性标识、型号规格、出厂 号、制造商名称、仪器购置、验收、 调试记录,接收日期、启用时间、使 用说明书(外文说明书需有其操作部 分的中文翻译)、放置地点、历次检 定(校准)情况、自校规程,运行检 查、使用、维护(包括计划)、损坏、 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42.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应能满足试验再现 性和溯源要求,内容包括:开机时间、 关机时间、样品编号(或试剂、标准 物质)、开机(关机)状态、环境因 素(如果需要)、使用人等。43.有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并便于操作者 对照使用。44. *计量器具应有有效的计量检定或校验 合格证书和检定或校验周期表,并有 专人负责检定(校准)或送检。45.对使用频次较高的、稳定性较差的和 脱离了实验室直接控制等的仪器应进 行运行检查,并有相应的计划和程序。46.*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含标准样品、 标准溶液)有专人管理,并有使用记 录;标准溶液配制、标定、校验和定 期复验应有记录,并有符合要求的贮 存场所。47.有标准物质一览表,内容包括:标准 物质名称、编号、来源、有效期;在 用的标准物质(溶液)应在有效期内。48.自校的仪器设备应有校准规程、校准 计划和量值溯源图,确保量值可溯源 到国家基准。49.室外检验有相对固定的场所、设施能 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50.自行研制的专用测试设备应有验证报 告并通过技术鉴定。四、检测工作评审意见 序号评 审 内 容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不适用问题与建 议51.*有检验工作流程图,包括从抽样、检 测、检验报告到抱怨等各环节,并能 有效运行。52.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应编 制实施方案。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53.委托检验要填写样品委托单,除记录 委托方和样品信息还应包括检验依据、 检测方法、样品状态,以及双方商定 的其他内容,并有适合的确认方式。54.抽样应符合有关程序和规定要求。抽 样记录内容齐全、信息准确。有保证 所抽样品的真实性、代表性,以及样 品安全抵达实验室的措施。55.*样品有专人保管,有惟一性和检测状 态标识,有措施保证样品在检测和保 存期间不混淆、丢失和损坏。有样品 的处理记录。56.*样品在流转过程中,交接时应检查样 品状况,避免发生变质、丢失或损坏。 如遇损坏和丢失,应及时采取应急措 施。57.按相应工作程序,保证样品接收、传 递、检测方法采用、检测、异常情况 处置、复检与判定,以及双三级审核 等符合要求。58.* 原始记录有固定格式,信息齐全、内 容真实,填写符合规定。59.非标准方法的采用应按采用非标准 方法程序执行。60.开展新项目应按开展检测新项目工 作程序实施。61.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采 购应编制计划,计划实施前,其技术 内容应经相关负责人审查同意。62.所购买的、影响检测质量的试剂和消 耗材料,必要时应经过检查或证实符 合有关检测方法中规定的要求后,投 入使用。63.所使用的服务和供应品应符合规定要 求。并保存符合性检查的记录。64.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重要服务和供应 品的供应商应进行评价,并保存这些 评价的记录和合格供应商名单。65.按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对检 测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差异和发生 偏离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66.例外偏离时,按允许偏离控制程序 执行。67.有检测事故报告、分析、处理程序, 并有记录。68.按检验分包程序实施分包。分包 项目应控制在仪器设备使用频次低且 价格昂贵的范围内。并在检验报告中 注明。69.应保存分包方的各种资质证明材料, 并有对分包方的评审记录。70.检测人员工作作风严谨,操作规范熟 练,数据填写客观、清晰。五、记录与报告评审意见 序号评 审 内 容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不适用问题与建 议71.对所有的记录实行分类管理,包括检 验过程和质量管理产生的记录,明确 其保存期限。检验报告和相应的原始 记录应独立归档,保存期不少于五年。72.记录与报告的存放方法、设施和环境 应防止记录损坏、变质、丢失等。73.按记录管理控制程序维持识别、 收集、索引、存取、存档、存放、维 护和清理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74.*有为委托方保密的规定。检验报告应 按规定发送并登记。当用电话、传真 或其它电子等方式传送检验结果时, 应有适当方式确定记录委托方的身份。75.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测数据、 信息资料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 告、存贮或检索软件时,有保障其安 全性的措施。76.检测原始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 保证其能够再现。至少包括样品名称、 编号、检验方法、检测日期、检测地 点、环境因素(必要时)、使用主要 仪器设备、检测条件(必要时)、检 测过程与量值计算有关的读数、计算 公式、允差要求等。77.*检验报告及相应原始记录应独立归档, 内容包括检验报告、抽样单、样品委 托单、检测任务单、原始记录、及其 相关联的图谱或仪器测试数据等。78.对记录的修改应规范,原字迹仍清晰 可辨,并有修改人的签章。79.*检验报告格式和内容应符合有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80.农业转基因生物及制品的检验报告内 容应符合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 规定和要求。81.检验报告的结论用语应符合有关规定 或标准的要求,并在体系文件中规定。82.检验报告应准确、客观地报告检测结 果,应与委托方要求和原始记录相符 合。83. *检验报告应有批准、审核、制表人的 签字和签发日期;检验报告封面加盖 机构公章。检验结论加盖机构检验专 用印章,并加盖骑缝章。84.对已发出的检验报告如需修改或补充, 应另发一份题为对编号检验报 告的补充(或更正)的检验报告。六、设施与环境评审意见 序号评 审 内 容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不适用问题与建 议85. *有专用的检测工作场所,仪器设备应 相对集中放置,相互影响的检测区域 应有效隔离,互不干扰。86.农业转基因、动植物检疫等生物安全 检测机构的检测实验室、试验基地、 动物房等场所应有专人管理,其生物 安全等级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87.检测环境条件应符合检测方法和所使 用仪器设备的规定,对检测结果有明 显影响的环境要素应监测、控制和记 录。88.样品的贮存环境应保证其在保存期内 不变质。不能保存的样品,应有委托 方不进行复检的确认记录。89.检测场所应相对封闭。在确保其他客 户机密的前提下,允许客户到实验室 察看。90.化学试剂的保存条件应符合有关规定, 有机试剂的贮存场所应有通风设施。91. *毒品和易燃易爆品应有符合要求的保 存场地,有专人管理,有领用批准与 登记手续。毒品使用应有监督措施。92.高压气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93.应配备与检测工作相适应的消防设施, 保证其完好、有效。94. *实验场所内外环境的粉尘、烟雾、噪 声、振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