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以为,国家提出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一要求进一步明 确了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方向和目标。在城镇化发展格局中,小城镇是联结农村、 迈向城市的支撑点,加强小城镇建设,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小城镇是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 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通过小城镇建设可以整合自然及社会资源,促进产业转 型、人口转移,实现农村文化、教育、卫生及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反复证明,单靠发展大中城市将使城市和农村的两级格局越拉越大,无法实现全社会 的共同发展。而要泛泛地在农村搞城市化也是不现实的,这必然要求要在城市和农村之间 找到一个联结点,既能缓冲大中城市的人口、就业、人居等各方面压力,又能为农村剩余 劳动力提供落脚点和归宿地,而加快小城镇建设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要 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 功能,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没有小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将难以 实现。(二)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升级。以往的发展模式,农业与工业联系不紧,加工企业与基地建设脱离。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 使一些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积聚到小城镇,促进生产资料、劳动力等 生产要素的就近、就地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最佳结合,形成企业建在小城镇、基 地建在农村的新的产业格局,将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农牧业产业化 企业有市场、有基地,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朝着农村工业化道路发展。(三)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农村劳动力得到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在以往, 这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市住房 紧张、房价贵;道路承载能力有限、交通拥堵;就业岗位紧张、就业难;农民工社会保障 欠缺、生活条件差等等。而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小城镇建设, 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就地安置。与此同时,小城镇通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使土地相对集中,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采用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提供 可能,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四)加快小城镇建设,能够全面提升农村生活质量。衡量农村生活质量是一个综合评价体系,应包括社会结构、经济水平、人口素质、生活条件、幸福指数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 体育、信息和服务事业资源,为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找到载体,使 农村人口享有城市化发展成果。这对于提升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 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索一直以来,六户镇作为全县北部中心,成为小城镇建设的重点。特别是六户镇被确定为全 盟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后,全镇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加大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效果。现 从六户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实际着眼,对加快小城镇建设进行思索。(一)要合理确定建设重点。要按照大中城市、二级城市、城关镇、重点镇的四级网络格局,结合区域布局、产业布局、 人口规模、交通位置等要素,合理确定一批重点镇作为小城镇建设重点。以六户镇为例, 六户镇被确定为全盟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有着比较优势。一是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比较而 言,六户镇是突泉县除城关镇以外的最大集镇,人口规模相当于普通自然屯 8 至 10 倍。从 人口结构来看,除农业人口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第三产业的外来人口,并且呈流入性 增长趋势。二是具有一定的承载带动能力。六户镇政府所在地作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除政府机关外,医院、学校、农村信用社、邮政、电信等事业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服务 功能,拥有一定的承载带动能力。三是六户镇为突泉县北部地区农民生产生活必须品的集 散地。六户镇个体工商企业为本地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物资流通,为农畜产品提供销售中介 服务,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四是六户镇已成为当地交通运输和对外联系的枢纽。六户镇 位于县城和乌兰浩特的中间地带,并且距离适中,加之突宝公路、永巴公路在六户镇交汇, 这一地缘优势使六户镇成为商贸物流的中转站。(二)要找准自身发展定位。找准发展定位对于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要发挥小城镇 区别于大中城市的特有优势,建设既有乡村气息,又能提供城市功能的宜居型城镇。打特 色牌,走创新路。同时,加大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以优美的乡 村风光、浓厚的人文气息、完善的公共服务及和谐的社会环境,使创业者流连忘返,使游 览者心情愉悦。结合六户镇发展实际,六户镇的发展定位是:力争通过五至十年时间的努 力,把六户镇建设成为集工业、商贸物流业、服务业及人居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具有较强带 动能力的中心城镇。指导思想是:坚持城镇带动、产业拉动、项目推动的原则,收缩第一 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加强劳务转移输出,不断扩张城镇居民、转移富余农民、富裕在 家农民、和谐一方人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体解释为:围绕“扩张城镇居民” , 加强城镇基础建设,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围绕“转移富余农民” ,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发 展乡村工业;围绕“富裕在家农民” ,做大农畜产品基地,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围绕 “和谐一方人民” ,抓好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三)要精心谋划整体布局。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中心镇自身的功能完善、市政设施的投入建设,而是要将镇村纳入一体化发展范围,通盘考虑。要坚持规划先导,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人口合理流动,通过市政建 设提高吸纳承载能力,通过社会事业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以六户镇为例: 在全镇整体布局方面,六户镇将以政府所在地建设为支点,将镇区规划为工业区、商贸区、 居住区、休闲区等几大区域,按照规划摆布产业,由产业发展来带动区域布局的形成,把 镇区打造成为乡村工业、商贸、居住集聚点;以突宝、永巴公路为轴线,利用交通优势发 展沿路经济,引进和发展商贸物流、粮食收储等产业,打造沿路交通经济带;以中心村屯 为支撑,以养殖小区、设施农业小区、脱水蔬菜加工等中小企业为载体,打造农畜产品生 产加工基地。(四)要完善镇区基本功能。完善的镇区功能、优美的自然环境、繁荣的商贸流通就像一个城镇的名片,对于加快城镇 化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分步骤、有侧重,有条不紊地加 以实施。六户镇镇区将以现有东西两条商业街为框架,依托建成区改造,建设农贸交易市 场、生资日杂交易市场、食品蔬菜批发市场等几大专业市场,开辟南北两条联结通道,形 成两纵两横、专业市场与街道门市相结合的网状商贸交易区域,把镇区中部、南部、西部 打造成为精品商贸区;依托蛟流河水资源及镇区东南储备土地资源,引进中小型农牧业产 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制造业龙头企业,把镇区东南部打造成为沿河加工业区;依托永巴、 突宝公路,建设集货物仓储、车辆给养、能源配送于一体的交通枢纽形商贸物流园,把突 宝、永巴两条公路联结区域打造成为商贸物流区;依托六户北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开展绿 化美化,并进行商贸住宅楼开发和标准农家院建设工程,把镇区北部沿山部分打造成为精 品住宅区。(五)要建立牢固的产业支撑。产业发展是小城镇建设的“引擎” 。只有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才能促进人口流动、企业兴 旺、环境改善,才能不会让小城镇建设成为无源之水。六户镇在产业发展方面,将以禽类 养殖、设施农业、脱水蔬菜三大产业为主导,以红干椒、中草药、肉鸡肉羊、奶牛、生猪 五大种养基地建设为依托,把龙头建在镇区,把基地建在农区,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同 时,致力于收缩第一产业战线,减少和转移农民,做强做精第一产业。以镇区为支点,依 托招商引资和现有农牧业资源,大力发展建筑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手工制造业,扩张第 二产业规模。以吸呐人口、增加就业和优化环境为目标,繁荣发展商贸物流、餐饮服务、 休闲娱乐等产业。三、几点建议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但从发展实际来看,还存在很多困难, 有些政策、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是乡镇政府自身所无法克服的,亟待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支持。(一)在政策上给予小城镇建设倾斜。从国家的政策导向来看,建国以后,国家的发展重点在城市,相关政策大幅度向城市倾斜。 而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总方针,相关政策又极大幅度地向农村倾斜,致使小城镇建设处于政策辐射的“真空地带” 。当前,加快小城镇建 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建议上级部门尽快出台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有关政策,从政策上扶 持小城镇发展。(二)在项目上给予小城镇建设倾斜。目前,本地区发展项目以涉农项目居多,涉农项目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的 项目居多。而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性项目、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的社会事业项目缺乏, 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项目倾斜力度,为小城镇建设提供项目支撑。(三)在资金上给予小城镇建设倾斜。从小城镇建设筹资渠道来看,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而乡镇人民政府始 终处于“保吃饭、保运转”的赤贫状态,并且运转资金的主要来源依靠国家转移支付。在 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上,乡镇政府只能靠压缩正常工作运转开支来实现,小城镇建设资 金十分紧张,建设举步维艰。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安排专项 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