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J 2 8 清精汤治疗精道感染5 7 例疗效观察江西宜春市妇幼保健院男科施云江西宜春市四中校医室( 3 3 6 0 0 0 ) 杨国芳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5 7 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 0 一3 0 岁3 1 例,3 1 4 0 岁1 3 例,4 1 6 0 岁1 1 例,6 l 岁以上2 例。本组患者全部用前列腺液或精液做细菌培养明确诊断,细菌培养阳性者纳入本组治疗范围。其中慢性前列腺炎2 7 例,精囊炎( 血精) 2 例,附睾炎5 例;死精症( 结婚二年同居未育,精液中死精子 4 0 ,“ W B C + 护) 1 8 例,精液不液化5 例。检出衣、支原体感染5 例,淋球菌感染1 例,白色念珠菌感染4 例。临床症状以不育、尿频、小便滴白、血精、睾丸肿痛、腰骶痛或会阴痛、早泄、射精痛、阳萎等为主。辨证以实证或本实标虚为主。精液分析用w L J Y - 9 0 0 伟力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检测。二、治疗方法基本方:银花3 0 克、土茯苓3 0 克、蛇舌草1 5 克、蒲公荚1 5 克、益母草1 5 克、川牛膝1 2 克、女贞子1 2 克、蛇床子1 5 克、丹参1 5 克、甘草6 克。加减:合并衣、支原体感染加山慈茹1 5 克、黄柏1 0 克;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加白鲜皮1 5 克、川楝子1 5 克,有包皮龟头炎者三煎外洗;血精加丹皮1 0 克、藕节1 5 克;阳萎加白芷1 5 克、蜈蚣1 0 克;精液不液化加玄参1 5 克、法夏1 5 克;腰骶会阴痛明显者加积枳壳3 0 克、葛根1 5 克。用法:上药每日一剂水煎日服二次,三煎热水坐浴1 5 分钟,1 5剂为一疗程。慢性前列腺炎者结合前列腺按摩每5 天一次。饮食宜忌:本组病人均属忌辛辣煎炸及烟酒等刺激性食物。三、治疗效果疗效:本组共治疗5 7 例,治愈2 2 例,占3 8 5 9 ,好转3 2 例,占5 6 1 4 ,无效3 例,占52 6 ,总有效率为9 4 7 3 。四、体会精道感染是以男性前列腺、精阜、射精管、精囊、输精管、附睾等糟液运行通道或副性腺的细菌性炎症为主的一系列症状。从现代医学来讲虽各有其病,但由于毗邻的关系,专家认为有4 87 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合并精道异常,8 7 5 的患者均由于不同程度的精囊病理改变而常伴有慢性精囊炎,附睾炎与后尿道炎也不少见。( 1 ) 笔者在临床上也体会到,这一系列症状有联系非常紧密的相关性,中医治疗可从“异病同治”人手,探讨治疗的规律。中医男科学术界提出的男性奇恒之4 5 6腑“男胞”、“睾系”学说就包括了前列腺、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等组织。( 2 ) 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扰这些器官并造成感染时,就会影响到该腑的“藏”和“泻”的功能,表现为不育、阳萎、早泄、射精痛、血精等症状,气滞血阏则精道不畅,经脉之气不舒,又表现为一系列的盆腔肌群疼痛的综合症状。笔者用银花、蛇舌草、土茯苓、蒲公英清热懈毒、消肿散结,丹参、益母草、川牛膝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女贞子、蛇床子引药入肾、益精补肾而攻补兼施,补不留邪,生廿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本方重用土茯苓,药理研究证实,土茯苓有较强的抗病毒、抗菌、消炎、退热、镇痛、解痉作用、促进并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损伤,保护细胞,增强免疫等多种作用,( 3 ) 诸药合用,有抗菌消炎、散结止痛、增强机体免疫力、恢复精道功能的作用,于精道感染甚为合拍。J 2 9 男性输精管结扎综合征治验湖北省公安县孟家溪卫生院( 4 3 4 3 2 2 ) 吴丕中治疗方法方药:肉桂1 0 克,当归1 0 克、赤芍】O 克、木通l O 克、牛膝1 5 克、二核各】o 克、川楝1 5 克、玄胡1 0 克、郁金1 0 克、小茴6 克、乌药1 0 克、目草6 克。用法:上药以水煎服二日一剂,一周为疗程。或以上方为丸长期服用。按男性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同属睾系,男性睾系的生理解剖与生理功能与肝、肾、督脉等脏腑经脉息息相关,以肾为源,经脉互通,兼损与其,一损俱损,肾主脏精,肾精充足,肾阳方能温养天元,睾系才能生精输精,督脉贯脊属肾循阴器,督脉为阳脉之海。输精管结扎损伤,致使肾睾不通,督脉气血失调,肾阳不能温煦厥阴之末,督脉不能会阳于下,故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下元虚惫,肾阳不足气血凝滞,阴冷相干之候。本方以温阳眦暖下元,活血而消瘀滞。行气而止疼痛,利湿而通淋沥,故收效不殆。J 3 0 略论中医男科学的治疗方法成都中医药大学常德贵一、内治法则与方药中医学对男科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许多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男科的中医内治法是在祖国医学诊治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治则是以中医传统辩证并结合男科具体临床特点而产生的。男科病既具有一般中医各科的规律,但又不等同于其它中医各科,有着其独特之处。1 、治病求本4 5 7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