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对高校体育的认识与理解国贸系 134 班 王玥洁(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阳 邮编 111000)内容提要: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身体得到锻炼,身体素质得到发展,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并使其好心得以终身受益。国家颁发的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为体育课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的选编,教学时数的分配,及增强学生的体质,提供了依据,并发挥了作用。本文论述了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和要求,以及对高校体育的认识与理解。关键词:高校体育课、体育课程体系建设、认识与理解正文:1、高校体育课程分类及目的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类型体系上分两大类,一类是普通体育课体系即第一年基础课,第二年专项课(或半年基础课,一年半专项课以及一年半基础课,半年专项课);二类是两年专项课体系,即新生一入校就按照专项课形式进行上课。纵观历届毕业生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在大学学习分数的高低,往往与他健康高效的工作成正比。因此,高校应把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能力,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为目标。二、对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认识1、注重学生的需求学生需求是体育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目的。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校本课程运动的推广和研究价值。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从一开始就是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它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充实的过程。直接取决于学生需求,直接应用于学生,这使得体育校本课程一推出就能受到学生积极回应。体育校本课程在高校的开设,不仅可以丰富高校体育的内容,增进学生健康,而且为新兴运动项目在高校的发展开拓新路,也是实施“终身体育” 、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创新手段。2、突出课程的层次层次性主要表现在体育校本课程知识选择的难易程度方面,以满足不同素质的学生对体育校本课程知识的需要;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体育校本课程知识内容的完整方面,并兼及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此外,还要处理好学科知识系统性与学生专项需求的关系,核心知识、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的关系,使得体育校本课程能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多元化的需求。3、体现实用的功能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实用性主要表现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在保证体育校本课程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前提下,要强调知识的可操作性。体育校本课程应处理好知识与技术的关系,注重对学生健康的影响,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采取通俗易懂、易于领会的书面表达形式。在实际课程建设过程中体育论文,应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那些与学生生活、课余锻炼或者时尚体育的相关项目,使得学生在接受完相关课程学习后能有所得,能直接指导自身或者帮助别人锻炼,能应用的今后的工作与人际交往中去。三、对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的理解学校体育具有健身、健心、娱乐、教育、审美等多维功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节人的情绪,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居于对体育多功能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综合性学校体育思想及学校体育多目标问题。在学校体育改革上,从学校体育课程的特点出发,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考虑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历史性、渐进性和复杂性,逐步向素质教育靠拢直至建立起一个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的学校体育的新的思想体系。高校体育课程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手段,如竞争意识的教育、拼搏进取与勇于开拓精神的教育、思维方式与思想方法的教育、意志毅力的教育、组织纪律的教育、潜在能力的培养教育、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教育等。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等,不仅表现在语言上,而且充分表现在学生参与的体育锻炼的行为中。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1、加强教材建设教材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应凸显对健康和健身的理论指导作用,增加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的熏陶,对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思想起到积极影响,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健身意识,提升体育教学水平。2、更新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应注重学生的体育基础、体育能力的提高以及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促进体育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和适应性。体育教学应高度重视内容的优化和完善,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体育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需要适时更新体育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的适应性;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体育论文,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和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实践。3、传承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教育强调建设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进入多元文化世界的适应力与发展力,这种课程要求尊重和反映每个学生的民族,性别,体育文化传统,以及与其相伴而生的体育文化体验。体育教学应该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我们认为,学生多学或少学些竞技运动技能,学生掌握的运动动作是否一定要规范并不是十分重要,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是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事情。结束语:全民健身是在新形势下发展我国社会体育、群众体育的重大举措,高等学校要向国家和社会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类专门人才。 ”为此,我们要积极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不断的增强体质,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自觉接受健身教育,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体验从事体育锻炼的乐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为学生走向社会后科学地、自觉地、独立地进行健身打下基础。参考文献1朱丽琦 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办学体制的探究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年 2 月2谷崎 以发展高水平运动队促进体育课程建设体育学刊 2004年 6 月3王宽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对策研究2009 年 3月大学生对高校体育的认识与理解英语国际贸易系 134 班 130816423 王玥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