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制约民族地区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研究制约民族地区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研究摘要:以广西为例,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城镇化、农业发展水平、财政支农以及教育都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但各影响因素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效果不同。解决现存问题,需要落实国家支农政策、多渠道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广西整体教育水平。关键词:广西 农民增收 影响因素一、引言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农村居民,其收入增长仍然相对缓慢,我国农村居民所占比重很大,农民收入上不去,不仅影响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而且会影响其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最终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制约(韩晓飞,鞠小妮,2011) 。因此,研究影响民族地区农民增收的因素,制定解决措施就显得非常必要。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广西生产总值从 1978 年的 75.85 亿元增加到 2011 年的11714.35 亿元,是 1978 年的 154.44 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则从 1980 年的 173 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5231 元,增加了 29.16 倍。但相对来讲,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二、模型构建、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分析(一)模型构建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大多采用 c-d 生产函数构建模型,即:y=ax11x22.xnne1 (1)其中,y 表示产出,a 表示常数,xn 表示第 n 个生产要素投入量。在实证中,需要对(1)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借鉴(1)式两边取自然对数的结果,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各种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可以构建如下模型:lnnt=0+1x1t+2x2t+.+nxnt+t (2)其中,表示农民增收,表示影响因素,表示时期。(二)指标选择1、农民增收(n)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反映农民收入变化的最好指标,在此选择这一指标来衡量农民增收。2、城乡二元结构(x1) 。城乡二元结构是阻碍农村发展,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流动和转移,抑制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采用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乡二元结构,此外采用 1-这一指标也可以反映城镇化过程。3、财政农业支出(x2) 。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收入增加都离不开财政支持。政府财政支农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和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4、农业发展水平(x3) 。农业发展越快,农民增收将越多。采用第一产业增加值表示农业发展水平。5、教育(x4) 。在农村地区,农民受教育水平对于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教育能够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民收入增加。采用普通高校每万人在校学生数来表示广西的教育水平。6、制度因素(id) 。2006 年我国全面实施免征农业税,这一重大事件对农民增收是否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此,采用虚拟变量来表示制度因素,即 2006 年之后取值为 1,2005 年之前取值为 0。(三)数据来源说明对于上述所有指标,19802008 年的数据均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20092010 年的数据分别来源于 2010 年和2011 年的广西统计年鉴 。三、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1、单位根检验采用 adf 法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略) ,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上,所有变量的原始数据均是不平稳的,而其对应的一阶差分数据均平稳,具有一阶单位根过程。2、模型估计及分析采用 ols 方法,对(2)式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3)式。lnn = 24295-01159lnx1+ 00247lnx2+0.8405lnx3+0.0265lnx4 (3) (0.0000) (0.0020) (0.0463) (0.0000) (0.0396)其中:r2 = 0.9982;调整的 r2 = 0.9978;d.w=1.8345,虚拟变量 id 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故不在(3)式中出现。从(3)式可以看出:首先,反映城乡二元结构指标的系数为-0.1159,从历年的数据变化来看,这一比重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城镇化过程有助于农民增收。究其原因,是由于城镇化的发展会带动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大大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在减轻土地压力的同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使农民非农收入增加,促进农民增收。其次,第一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农民增收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来源于农业生产,农业是农村居民赖以生存之根本。再次,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却非常小。财政支农的系数仅为 0.0247,这意味着财政支农每增加 1%亿元,农村居民收入将增加 0.0247%元,因而需要加强财政支农的作用。最后,教育同样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但作用仍然非常小。广西的教育发展水平同样需要提高,只有全面发展教育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让农村居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才能脱贫致富。四、主要结论与建议本文研究表明,城镇化、农业发展水平、财政支农以及教育都有助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但各影响因素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效果不同。农业发展水平极大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财政支农以及教育对农民增收的作用相对较小。首先,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家支农政策。从 2000 年至今,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支农政策如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通过价格杠杆,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但由于广西的基础比较薄弱,政策执行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真正将国家支农政策落实到位。其次,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广西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这就决定了各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经济。例如,可以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健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当前广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在不断加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从 1980 年的282 元增加到 2011 年得 13623 元。因此,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扩大必然要求采取多渠道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三,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2007 年以来,广西财政支农力度有所增强,2010 年达到 123.37 亿元。然而,政府财政支农力度仍然不足,需要将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到促进农民增收的农业和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尤其是农民可以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农村科研、基础教育、医疗保险等农村公共品的支持力度。第四,全面提高广西整体教育水平,以人才促发展。广西教育水平落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政府需要继续大力、全面地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要实现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不仅需要认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健全农村教育网络,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还需要扩展资金筹集渠道,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在此基础上大力兴办、普及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就业的竞争能力。参考文献:韩晓飞,鞠小妮制约农民增收因素的相关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474477.dickey d. a. and fuller w. a., 1979.distribution of the estimators for autoregressive time series with a unit root. journey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74: 427-431.潘维,贺雪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刘进宝,张延君农业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j经济论坛,2004(5)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