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前 言 以民国为界,百年之前的无情对作品也就二三十副吧。我把它们叫做“无情对原生态 时期的代表作” 。它们代表着那个时代就已初成气候的一个联种,穿越 100 年的时光隧道, 抵达了现代,带给了我们关于无情对的初步印象与认识。到了网络时代,无情对创作开始繁荣,一批新的佳作也冒了出来。这就使我产生了类 似于遴选清联 300 副的念头。的确,我们需要一批经典,来代言这个联种。更为迫切的是,在“原生态”无情对作品的传承过程中,也传递了很多的认识误区, 使无情对的赏析一直处于浅薄、狭隘,甚至难以自圆其说的境地,没有形成科学的审美价 值观。笔者希望通过对精选的 100 副无情对的赏析,在扭转这一现状上发挥一定的作用。说得更深一点,在人们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日益丰盈的今天,无情对理应成为我们神会 先人,会心一笑的一个小小窗口。 001 树已千寻休纵斧 未知 果然一点不相干 张之洞 赏析:果然一点不相干!如果说无情对也有一句广告词,毫无疑问就是它了。这副无情对,出句有多个版本, “千寻”之外还有“半寻”和“半枯”之说。从纯技巧来看,此作主要由“果” “干”二字的借对而获得成功。从小类工对的角度来 看,作品并非“完璧” 。然而,正是因为对句“果然一点不相干”在成功实现无情对仗的同 时,还恰好概括了大部分无情对的常见特征,而稳居佳作第一把交椅。张之洞也因此被人 讹传为无情对的创始人。其实,只要稍微考证,就可发现:只能说张之洞是无情对在清末 兴起时的代表人物。他以自己积极的实践,为这个联种的崛起发挥了实质上的首倡作用。联如其人,联可窥人。无情对,既固守对联的对称之美,又有条件地极力追求不对称 之美,并将它们和谐统一于同一件作品中。非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有强烈创新意识者,而 不能擅之。由无情对,亦可窥张之洞人生之一豹。张之洞一生,无论是理政、兴学,还是 办实业,都很讲原则,而又极灵活。他的劝学篇提出了著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观点。他在广东主政时,为了筹措资金干大事,敢于恢复朝廷已禁止多年的民间赌博。 这等人才,玩无情对是高手,也就不奇怪了。“果然一点不相干” ,也奠定了无情对作品“主题不相关”这一主流风格。张之洞的应 对本身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一百多年来,它在扬起无情对鲜明旗帜的同时,也误导着传 承者们以偏概全,把“主流”当“本质属性” ,严重制约着无情对的发展。 002 陶然亭 张之洞 张之洞 李文田赏析:整词借对,字字工致,义远而类较远,是五言以下无情对中的代表作。此对中, “陶”字由形容词“快乐”转义为了名词“姓氏”之意。这说明,改变“出句” 中字的词性和含义的方法,为前人所选择过。但时至今日,人们更习惯的是利用“对句” 中的字词来做文章,使创作空间远未得到开掘。 作品相传为张之洞在北京陶然亭宴客时所出,工部侍郎李文田所对。有名有姓有细节, 可信度较高。但我相信张之洞在出句时,心中是很可能有预谋在先的。可以预谋,这是无 情对创作的一大取向。 三顾频烦天下计 杜甫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赏析:杜甫蜀相中的“颈联” ,我认为,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优秀无情对。这一拔,会 出许多人意料,当很有争议。至少杜甫他老人家就会愕然:)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1、从现代语法角度看,上下句结构有天渊之别,在唐代律诗中, 此等对仗,非常异类;2、从“朝/顾” 、 “开/频” 、 “臣/下”等字组的多处借对或变词性对来 看,手法是丰富的、覆盖全句的。虽然“开/频” 、 “老/天”不是很理想的小类工对,但已 非常难得。 (当然,有些跨词性的情况,在普通对联中很正常,没必要以借对看待。 )古人对仗,并无现代语法,实则是以字为单位、以对类为法度。故而,借对在古诗中 常见,最终在清末对联中出现很频繁。借到极致,无情对萌生。杜甫是唐代诗人中较频繁 使用借对手法的代表。其另一作品“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中的“七十/寻常” 就常被用来作为经典的借对手法运用之例。擅于借对的诗圣,最终给我们留下这么一个准 无情对佳作,也就不奇怪了。004 鸡冠花未放 叶广文狗尾叶先生 某生 赏析:这是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记载的学生嘲先生叶广文的一联,公认的最早的无情对之 一。该作借对精彩,尤以“叶/花” 、 “先生/未放”为精妙。在特定的情境下,讽刺辛辣, 令人捧腹。无情对仗本身就是幽默而颇值得玩味的,加上诙谐的表意,可谓锦上添花。此为成功 一例。 值得注意的是:先绣好“锦” ,才谈得上添“花” 。在无情对的创作与欣赏中,有很多 朋友不能正确看待“锦”与“花”的辨证关系,在机巧的运用上缺乏认识和把握,而一味 追求句意上的俏皮与搞笑。其结果,往往成了“麻布袋绣花”了。有时,连麻布袋都不是。005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李东阳 赏析: 此作出于明代的古今谭概 ,相传为李东阳所作。机杼与上句略同。 分析:“阁下”对“庭/前” 、 “先生”对“始/放”为借对,叠加“异步”手法;“李/ 花”属借对。3 位下转;5 位下变。 这是手法运用最丰富、全面的五言范例,是老无情对中最为精工者。堪为理想的教学例句。006 树已千寻休纵斧 未知 萧何三策定安刘 李文田 赏析:与“果然一点不相干”相比,此作手法相似,但“萧/树”等更显工致。在有张之洞的 对句在先的情况下,还能得以流行,自有其独特魅力。该作开了人物姓名入无情对的先例。更重要的是,在用典、化典方面开了无情对之先 河。谁说无情对一定要与普通对句大相径庭?一定要往俗语、口语方面作选择?一定要一 庄一谐?此作以史笔评西汉之事,是雅出雅对之代表作。明显的对称与明显的不对称和谐统一于一件作品,这是无情对的本质属性,是真正的 “无情味” 。如何创作与欣赏无情对,此作给我们的启示很多。007 三星白兰地 未知 五月黄梅天 未知 赏析:两组词成功借对,字字小类工对。外来词入无情对,这个是很有代表性的。借对成功的关键是“义类要远” ,土洋相对, 往往可以很好满足这一要求。所以,这方面还大有可为。008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赏析:这是靠 1-2 个词借对,使整句无情效果突出的典型例子。手法运用情况为“石/砖”下 转;“先生”对“后/死”借对,同时异步。虽然句子的前 4 字没有加诸造无情手法,但无 情效果已非常突出。这是因为,每一个字、词,是句子的有机组成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个句子无情味就出来了。所以,无情应对,要以句子流畅自然高质量为第一选择,无情手法的覆盖率为第二选 择。有时候, “直对”也是上策。 此作的出句,有一定捏造痕迹。怀疑为先有对句而设计的粗糙的出句。因为, “细羽家 禽”的说法,不太符合文人的一般创作习惯,罗嗦之极。当然,也不排除迂腐之极的酸秀 才干出这样的事。所以,这也提醒我们,先有对句,造出句时,也要以句子流畅自然高质量为第一选择。009 怕热最宜穿短裤 论功还欲请长缨赏析:比 008 句直对得更多!此作唯一使用无情手法的地方,在“功/热”的双转(变) 。以 1/7 而影响全局,可见,无情创作可能更多从局部着手,但最终要看整体。 此作还有一个特点:出句俗,对句雅,而一样可以很方便的感受其无情味。所以,所 谓“出句要雅,对句要俗”仅仅是一个经验总结。如果作为定论来遵循,则谬矣。其实,这是个进入“争鸣区”的句子。 “功/热”按普通对联要求,本身也可对仗。如 此,则为意境大相径庭的纯诙谐联,而非无情对了。010 乃武归天斯文扫地 赏析:此作妙在“斯文/乃武”的精妙借对,故流传甚广。杨乃武一介书生,命悬一案,真是 斯文扫地!故上下句又是密切关联的。可见运用同样的手法,对出的作品虽然有明显的不 对称特征,但主题却可能相关。而且,是清末的作者给我们留下了范例。 围绕同一主题,我把这类无情作品归纳为“神不散” ,以区别于“风马牛不相及”一类。 很显然,把“果然一点不相干”理解为无情对的本质属性,是片面的。011 欲吃新河鸭(子)须交陈海鹏(孙)赏析:这个典故我就不重复,但很显然,这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又一“神不散”无情作品。主 题相关,流水成对,是这类无情对作品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此作生活味很浓,内容本身也幽默风趣。今天,作为幽默类艺术门类, 无情对应更多的走进生活,愉悦大众,调味粗茶淡饭的人生。无情对,可成为对联中的“漫画”与“相声” 。012 珍妃苹果脸 瑞士葡萄牙 赏析:此作前后两组词借对巧妙,在中国刚刚开始醒眼看世界的清末,以两个外国国名对宫 廷人物之肖像,使内容尤其不相干,故而绝妙。尤其珍贵的是:这是在老无情对数量本来就不多的情况下,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个特例, 为无情对的发展留下了原初的依据。说它“特” ,1、无情对要求字字工对,但“葡/苹” “萄/果”却因为“葡” “萄”无实际意义而难言字字工对,而是以“葡萄/苹果”词的工对 形式而存在于整句中的。2、人们总结说“连绵词不宜入无情对” ,这就提供反例了。当我 们真正掌握无情创作规律时,发现,连绵词完全可以自由进入无情对。013 三径渐荒鸿印雪两江总督鹿传霖 赏析:洪荒一片,宇宙浩淼,鸿飞那复计雪泥。意蕴十足的出句,配上通俗自然的对句,庄 谐对比非常鲜明,是经典老无情对中“雅俗配”的典范。虽然“督/荒”显宽,但在七言对 句中,不因巧害意,也是常见的创作姿态。本人虽然强调不要把经验当规律,但还是极力主张无情出句多出高雅、有质量的句子。 现在流行出五言以下的短语、俗语、专用名词,但也要有个均衡的认识和判断。不仅出句可以力求雅,对句亦然。无情对,皈依阳春白雪,既有利于无情对的发展, 也有利于对联发展。这是后话。014 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 何淡如赏析:清末的少量经典无情对,有趣的是,每一个又几乎可以代表一种不同的创作风格,形 成了“数量少而范例全面”的状况,有利于无情对形成系统的学术框架。这又是了。该作 以同类词(国家名称)连续借对取胜,同时,也是“不成句”的无情对仗范例。后人以中药名、水浒三国人物名等同类词借对创作了不少相似的作品。其成功的关键 在于所选之词具有严格的并列属性。这类作品还大有可为。015 避暑最宜深竹院伤寒莫妙小柴胡赏析:以医学名词“伤寒”借对“避/暑” ,精妙。中间 3 字是直对。 “柴胡”一药对“竹院” 构思可嘉。可惜“胡”不能是“胡同”的简称,故字工方面是有缺陷的。所以,值得提醒 的是:无情对的“字字工” ,是指字典上其固有的含义至少有一个是工对的,而不是组词之 后可以解释为工对。此作也可理解为主题是相关的,即“神不散”无情对。016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赏析:由“赶三”而“杨三” ,为字工而以讹传讹,终成定局。中华文化的一重魅力,是由糊 涂帐所赋予的。可笑有人总想在某个领域争个清清楚楚,又有人故意夸大“模糊” ,都是对 中华文化特色的不了解。此作是讽刺李鸿章的。是对当时的社会热点新闻的辛辣评价。由此可见,无情对从一 开始就是介入社会领域的,是讽世的匕首,高度精练的杂文。凡文艺的生命力,在于扎根生活;文艺的高境界,在于有功于时代,有益于民生。希 望更多的同道,运用这个武器,创作出更多经典的“时事无情”作品来。017 赐同进士出身替如夫人洗脚赏析:据说此作是戏谑曾国藩的。从手法上看,此作妙在“如夫人”对“同/进士”的借对和 异步,字工绝妙。其内容上的强烈幽默感大有掩盖其本身的无情对仗之幽默之势。但我们 在赏析时,要对两种幽默的叠加有清醒的认识。此作还是俗出俗对的典范。谁说一定要“雅出俗对” ,才是“正宗”的无情味?018 皓月一盘耳红星二锅头 御赐金牙 赏析:来到我们这个时代,拔此句为第一个点评的佳作,理由有三:一、大雅对大俗,意境 之不对称达极致;二、结构“23”对结构“11111” , “异步”特征突出;三、 “头/耳”虚实 之对,使局部“字的不对称感”达极致。另,在特定情境中,神不散。此作虽可不以律句待之,但“锅/盘”同平,毕竟不符合相反律,是为微瑕。019 富士胶卷 贫僧糊涂 大漠孤烟 赏析: 字字工致,令人绝倒。尤其是“糊涂/胶卷”之“糊/胶” “涂/卷”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