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与科学发展观之构建和谐校园大学生与科学发展观之构建和谐校园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说,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新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往发展理论的超越,是当今发展理论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今后现代化建设的新理念,同时也是指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地发展自己,要求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全面地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全面地发展综合能力。不少学生认为高考结束了学习生涯就结束了,大学只是进入社会前的过渡,重要的是学会社交。因此许多人将学业搁置一边,急不可待地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去了。其实作为大学生,社交是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但是学会如何独立的学习思考也是一个不可轻视的方面。大学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发奋学习,刻苦钻研,打牢人生健康成长的根基。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正确地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而且要求其人格健全,做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人格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健全就是指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感、敬业奉献和诚实信用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摈弃自我中心、功利主义、虚伪欺诈、懒散依赖等不良人格品质,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品质感染他人,教育他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要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坚定,遇到挫折不气馁,愈挫愈奋;成功时不骄傲,谦虚谨慎;别人有困难时乐于帮助;遵规守约,积极向上;讲求合作团结,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同学间竞争求胜求发展的“双赢”。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要求大学生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大学生只要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才能在当今形势下得到健康发展。 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代大学生可以有效地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思想与社会实践、宽广知识和较强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心理素质等有机结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自身和谐健康地成长。面对严酷的局势,大学生应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更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变挑战为机遇。 更重要的是,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指导意义。一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高度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大学和谐校园的构建。学校要发展,和谐是前提。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在于以人为本,这是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前提,也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前提。作为一所高等院校来说,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阵地,一直以人才做为第一资源,同时也是我们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含,贯穿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大学校园中的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培养人才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必须要做到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在实际工作中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校园人文理念,营造和谐气氛,从而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和谐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营造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社会和谐必然要包括文化和谐。如果说和谐校园是一个蕴涵特定价值诉求的大的空间的话,那么校园文化就是其中孕育生命的水、空气和土壤。人是文化的动物,社会是人的文化栖居,学校则是传播文化的摇篮。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和谐文化,实现文化和谐,是一所大学营造校园文化孕育文化底蕴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圣地。 ”而大学精神则是一所大学的整体精神风貌和内在品质,是一所大学的大学文化在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体现,它同时也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和群体意识的体现。营造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不仅能够为引领现时段的主流价值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未来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也能起到启示和形塑的作用。它能够表现为社会的主导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也能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等方面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并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以文化养人、用文化造人。在高校中营造文化和谐,可以联系文化关系、促进文化和谐、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就是要善于培养和挖掘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文化要素,通过总结、积淀,形成文化,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所以,高校校园和谐文化的构建,最终是要体现出它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包括学术自由的氛围;师生平等的氛围;包容个性的氛围;团结协作的氛围;人际宽容的氛围等。这种种氛围的形成需要悉心培育和长期积累,进而形成一种巨大的无形力量,必将对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推进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俗话说: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素质是人才的根本。人的实践需要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现代化建设需要人的求实精神、开拓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人的这种主体性、这种精神、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高知识、高素质人才的高校来说,推进素质教育无疑是今后高校发展的核心,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素质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已经贯穿于大学校园的诸多方面。大学中的素质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师德的培养,二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就如同学生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将极其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如果一名教师“德不能正其身,才不能称其职,言不能鸣其意,笔不能成其文”,无论如何也成为不了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这 素质教育上去了,必然会提高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识也就有了明确的认识,使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氛围不断加深,使矛盾一一化解,真正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总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稳定局势,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要更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局面,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谱写和谐乐章,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奠基和谐、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公平增强和谐、以稳定保持和谐,把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