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县委书记被上压下顶身心疲惫县委书记被上压下顶身心疲惫 缺少监缺少监 督风险高发督风险高发2010 年 12 月 18 日 13:38 新华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考核多、检查多、会议多,招商引资累、陪客喝酒累、处理关系累。考核多、检查多、会议多,招商引资累、陪客喝酒累、处理关系累。“多多” 和和“累累”是记者一路与县委书记们交谈时听到的最频繁词汇。是记者一路与县委书记们交谈时听到的最频繁词汇。在我国干部队伍中,有 2800 多个县(市、区)委书记,他们不到全国处级 以上领导干部总数的 1%,但却处于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承上启下的关 键位置。近期,本刊记者深入广东、浙江、江西等东中西部 10 多个省区市调研,与 50 多位县委书记倾心交谈,发现现在的县委书记队伍是一个年纪轻、学历高、 能力强的群体,他们一方面权力大、责任重、谋发展、思进取;另一方面,则 压力大、盼理解、待培养、须监督。身心疲惫盼理解身心疲惫盼理解河南一位县委书记给本刊记者画了一幅“双三角形对顶图”,显示他所理 解的县委书记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一个倒置的大三角形压着一个正放的小三 角形,形成倒压对顶之势。他说,上面倒置的大三角形就像县以上的各级权力机构,下面正放的一个 小三角形就是县级政权机构,县委书记恰恰处两个三角形尖儿上。上级层层压 担子、派任务,最终都落在县一级,但县里资源有限、回旋余地有限。把这个 图倒过来,立时变成上小下大,又恰似县级政权和群众的关系,一方面新时期 群众期望值高、诉求多;另一方面,县级权力机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县委书记处于两个三角形的“上压下顶”之中,困扰多、困惑大。一些县 委书记梳理出他们的四大困扰。一是很大精力用在协调沟通各种关系上,每年参加会议、应付检查指导的 时间就占 1/3,难以深入到基层研究问题。有些县委书记戏称自己是“三陪”书记:整天陪着上级领导检查工作、陪 着汇报工作、陪着喝酒吃饭。二是有些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一些国家部委制定政策,以“责任下 压”为取向,喜好出台禁令搞“一刀切”,而服务基层、“解难解结”的内容 往往很少。三是网络舆论压力大。一些县委书记反映,一些网络媒体对基层问题的报 道不是引导型,而是放大型。有时为平息舆论,板子只能打在基层干部身上。四是应对突发事件压力大。出现突发性事件和安全事故,矛盾都聚焦到县 委书记身上,要求勇于承担风险,靠前指挥,不允许有丝毫顾虑与退缩。考核多、检查多、会议多,招商引资累、陪客喝酒累、处理关系累“多” 和“累”是本刊记者一路与县委书记们交谈时听到的最频繁词汇。县委书记责 任大,事无巨细都要亲自管,发展、稳定、民生、安全,“一个都不能少”。 既要上级满意,又要群众满意。“五加二、白加黑”成了县委书记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许多县委书记感 觉都疲惫,有的患上了抑郁焦虑症,许多人过早患上诸多疾病。采访中一位县委书记说自己是“工作中的强者、家庭中的弱者”。“我从 十几年前起,太多时间不属于家庭了。母亲去世时,我第三天才从另一个县赶 回去”。一位县委书记描述高度紧张的状态:“县长觉不够睡,书记则睡不着觉。 我天天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可一听到下雨声就又惊醒了。”一些县委书记表示,当前有一种“妖魔化”县委书记的苗头,似乎他们没 有一个好人,都是贪官。他们盼望理解,需要社会宽容、家庭关爱,还有组织 上的人性化关怀。风险高发缺监督风险高发缺监督“目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已到了矛盾最多的时期,要求县委书记统筹驾驭 能力最强的时期,同时也是县委书记受制约监督最多的时期”,河南一位县级 市的书记这样说。“发展是第一要务”。采访中,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 地区的县委书记普遍认为,实现科学发展是他们面临的头号难题。一些县委书 记说,以前 GDP 上去了“一俊遮百丑”;现在既要“金饭碗”、又要“绿饭碗” ;既要保增速,又要减排放。左右为难。“稳定是第一责任”。一些县委书记反映,信访维稳是最大“心病”。随 着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诉求的利益性、参与的群体性、成因的复杂性、方式的 偏激性日渐突出,加之网络舆论压力越来越大,“上访变上网”,信访维稳压 力骤增。现在,部分县委书记中流行着“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搞定就是 稳定,妥协就是和谐”的顺口溜。一些县委书记说,在处理信访维稳工作中, 最困惑的是科学执政“这一手”没有太多具体办法。贵州一位县委书记说,在别人眼里,当县委书记是件风光事,其实是在风 口浪尖上过日子。有位地级市委书记总结了县委书记岗位的五大风险。一是重大决策的风险。县委书记拥有一个地方的决策权、人财物调配权, 如果决策中对规则程序把握不好,会造成严重后果。二是执行政策风险。党的各项政策在基层主要靠县一级来落实,一旦管理 监督不严,容易出偏差。三是选人用人风险。县委书记管理的干部人数不少,仅科级干部就 300 多 人,选不准用不好,可能影响地方风气。由于怕触及矛盾,也有些县委书记任期内不敢调整干部,以免把自己置于 火山口上。河北一位县委书记说:“有人说县委书记想提拔谁就提拔谁,这一 点一般的县委书记都可以做到,但是你如果把这个人用错了,责任可就大得多 了。”四是从政纪律风险。县委书记在地方“位高权重”,工作弹性较大,对自 己要求稍不严,容易滑向腐败深渊。五是权力延伸风险。为特定关系人牟取不正当利益,有些并非主观,而是 权力惯性起作用,监督不到位、不及时,可能出大问题。多位县委书记用亲身经历描述一幅幅时刻提防掉进各种“陷阱”的画面。 他们说,由于县委书记“位高权重”,有很多人盯着他们,“研究”他们的秉 性爱好、人际交往及朋友圈和亲戚圈。近年来,一些地方县委书记连续“落马”。2006 年2009 年,河南共查处 贪污受贿犯罪的县委书记 22 名,其中 13 名是从县委书记岗位上提拔或调整到 其他工作岗位不到一年的。探寻他们的腐败轨迹,绝大部分是因为对岗位风险 缺乏防范。一位市委书记分析说,有些贪官胆子大,就是在当县委书记时养成的毛病。 在强调决策、执行责任及效率的今天,有的县委书记一味追求集权,以增强其 决策和执行的权威性,导致权力失衡。而监督方面却是“上级监督太远,同级 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与县委书记权力对应、对等的监督制约体系有待 完善。发展误区当警惕发展误区当警惕本刊记者调研了解到,无论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发展经济都是当地县委书记压力最大的事情。但由于各地发展阶段不同,压力 也不尽相同:东南沿海基本处于县级财政不断壮大、“招商选资”,中部地区 则倾心于上项目、引客商,而欠发达地区仍在“盲目选资”寻找出路。面对 GDP 考核压力,各地都在千方百计加快发展脚步,但许多地方都依靠 招商引资和上项目拉动经济,发展模式趋同。对此,多位县委书记建议要鼓励多路径发展。在他们看来,工业和城市化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台发动机,要坚定不移做下去,但也可以不局限于工业基 础,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走生态立县之路。身处东中西部地区的多位县委书记认为,未来 5 年是国家实施“十二五” 规划、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认真研究发展路径十分必要。他们建议:促进发展的政策需差异化对待,要考虑政策对不同地区的效果。 我国幅员广阔,东中西部处于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一样的发展任务, 出台同一个政策,对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或快的地区适合,但对中西部和欠发达 地区就不一定适合。因为发达地区的问题是发展快和增量大的问题,欠发达地 区的问题是速度慢和总量少的问题。对于工业发展有好势头的地方,能够给一 些区别于一般地方的政策,比如在用地上、环保指标设定上进行区别对待。由于政策限制和资源约束力,有的地方还不惜冒着被批评、处分甚至免职 的风险“踩红线”、“打擦边球”。有的县委书记认为,“太老实的人吃亏”, “发展需要自己灵活掌握路径和方法”。中部的一个县委书记说,“现在发展县域经济很难,上面限制政策又这么 多。例如,用地这一块只给我 300 多亩的指标,城市工业怎么搞?城乡一体化 怎么搞?只能逼得大家玩魔方。有些事情不踩点红线根本搞不成。”由于 违规用地、先建后报批,该负责人和县里很多干部受了党纪处分,他说:“可 是不这么做哪有那么多的工业用地?”西部边陲的一位县委书记说:“为了加快发展脚步,我宁愿做一些出格的 事情。”他所在县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盘算着把周边的土地都圈进来。 在做这件事情前,他特意咨询了一位律师朋友,询问这么做要承担什么样的法 律责任。当获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免职时,他毫不犹豫地把城镇面积扩大了好 几倍。部分县委书记反映,保持经济发展,致富一方百姓,应有必要的考核压力。 作为一个地方的“一把手”责任不可推卸,但考核的方式和内容应因地制宜。中央党校党建部有关专家也认为,以经济指标为主的考核对县委书记的影 响很大,经济上不去就要被诫勉谈话、末位淘汰、在分配资源和资金上就有差 别。因此,要想让县委书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调整现行的评价考核体系, 淡化 GDP 指标,将生态效益、百姓幸福指数和未来潜绩纳入考核体系。(瞭望 新闻周刊)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