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人臧克家和他的几位恩师诗人臧克家和他的几位恩师郭衍莹郭衍莹( (注注) )这篇记实文学已发表于山东政协刊物春秋2014 年第四期 p.10 上。由 于春秋没有电子版,故将该文原文刊登于网上,供读者阅读。 (摘要)(摘要)古今中外的名人,除了靠自己的天赋,往往还得益于他们的恩师和前 辈的栽培和引路。臧克家成名后就经常撰文纪念他的恩师闻一多。不过除闻一 多外,他的青岛大学老师王统照,山东一师校长王祝晨对他栽培,爱护也功不 可没。另外特别要一提的是爱国民主人士,民盟领导人之一的刘王立明,她在 臧克家事业道路上給与很多关心,指点和帮助。臧的成名作有的人就是在 听了刘的发言后得到启发而作。1951 年刘还介绍臧介绍加入民盟。只是 1957 年刘被打成右派,从此再也无人提及此事了。 本文根据笔者耳闻目睹,纪实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并实事求是地告诉你 一个真实的臧克家。诗人臧克家和他的几位恩师诗人臧克家和他的几位恩师郭衍莹郭衍莹臧克家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早在大学求学时代就因发表了诗 集罪恶的长手而蜚声诗坛。尤其是解放后 1957 年至 1965 年他任诗刊 主编期间,由诗刊创刊号首次发表的 毛泽东主席诗词十八首,还有他 和周振甫合著的毛主席诗词讲解 ,在全国产生 轰动效应,并掀起一阵 学习毛主席诗词热; 也使他达到事业的巅峰。 他的名诗“有的人”被收录 入中小学课本, 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奋进向上。 有些媒体甚至称他的 诗词“照亮了一个时代 ”。和别的名人一样,他的成名除了自己的天赋和努 力外,还得靠几位恩师的 栽培和引路,以及一些前辈的指点和帮助。 臧成 名后经常撰文纪念他的恩师闻一多。 而据我所知, 除闻外,他在青岛大学 老师王统照、山东一师校长王祝晨以及陶行知、刘王立明等 前辈都在臧克 家的成名道路上起过很大作用。 1946 年李士钊受陶行知的委托 ,创办上海武训学校 。臧克家和李 士钊 既是山东同乡又是好友,又都敬仰陶行知和武训精神,于是 臧就应邀去武 训学校讲课,举办过“诗词创作”讲座。李士钊是我 初中时的老师。后来 经他推荐我又成了 武训学校正式注册的旁听生 ;主要进修古文, 并慕名聆 听过臧老师的讲座。对臧老师的诗文才华和讲课时的循循善诱,我极为钦 佩。解放初李和臧二位老师都来北京工作。我也来北大上学。期间李士钊曾 带我去臧老师住所拜访。 本文就是根据我本人的 耳闻目睹,结合一些资料 的记载,纪实几位恩师和前辈对 臧克家的恩情,实事求是地追记当年的一 些往事,以及他们少为人知或为网上误传的一些轶事。闻一多慧眼识才闻一多慧眼识才 王统照悉心栽培王统照悉心栽培 臧克家 1905 年 10 月 8 日出生于山东诸城。 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 打下了极其扎实的古典诗词基础。中学时代, 又开始写一些新诗(当时称 白话诗)。1930 年,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1932 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因 他之前曾投笔从戎,去武汉参加大革命,高中数学几乎没有学,以至于高考数 学得了个零分。是当时山大文学院院长闻一多 发现了他文学的天才,破格录 取他到中文系学习。 究竟哪方面天才使 评分极严的闻一多录取了他?据臧克 家自己后来的解释,是他在语文考卷中的三句杂感得到闻的赏识。这三句是: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闻先生从三句杂感中发现了我,欣赏了我,给了我全体考生里国文的最高分 98 分,使我这个数学吃了鸭蛋的考生被青大录取了!” 但除了当时这三句杂感,闻一多为何 在后来臧克家求学期间仍对他特 别青睐呢?笔者想从另一角度,也就是 从闻一多自己 成名的经历来分析这 一问题。闻在早年也是受家庭影响擅长旧体诗。但五四后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按他自己说法是受胡适 写的我为什么要做新诗 文章的影响),他摒 弃旧诗改写新诗, 并写下红烛、死水等著名诗篇,从而一举成名。但从 1928 年正当他的新诗名气鼎盛时 期,忽转入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旧诗 词的深入研究 。他发现中华文化宝库的博大精深 ,认识到新诗旧诗不仅不 矛盾,而且熟谙旧诗还极大地丰富了新诗 的创作。用他自己话说,是 “对 旧诗体的深研反哺了 我对新诗的创作 ”1。也就是说,新诗要有成就,必 须先有扎实的古文和旧诗词 的基础。而臧克家恰恰 表现出在旧诗方面有深 厚功底,并在新诗创作方面显露他的 天才。这正好是闻一多想找的培养对 象;因此受到闻的 特别青睐。此后臧克家如鱼得水, 1933 年大学三年级 他 就发表第一部诗集烙印,得到闻一多、 茅盾等前辈的好评 。次年,他 又发表长诗罪恶的黑手;诗中无情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 。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 但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 因此他大学还没有毕业却已蜚声诗坛。臧克家后来一生的创作道路说明, 他和他的恩师一样,属于对旧诗旧文学 有深厚功底和造诣,而在新诗创作 上大放异彩的文学家、诗人。因此文革前他能 撰写出毛主席诗词讲解 一书,固然是当时形势的需要,同时也 体现了他在 诗词方面的深厚造诣。 不过他在那本书中 称赞毛的诗词无论思想性或艺术性都是 “前无古人”, 这就引起一些学者非议,认为 “言过其实”。 应该说,当时 山大文学系主任王统照, 才是臧克家名副其实的 恩师。 王统照也是位民国时期著名的作家、散文家、诗人。曾参加过五四运动,是 新文化运动先驱。当时他在山大任教时,就写过著名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山雨和诗集这时代,对臧克家后来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当时的闻一 多既是山大文学院院长,又是著名社会活动家,事物繁忙,所以对臧克家具体 培养任务就落在当中文系主任王统照的肩上了。王统照处世低调,不喜张扬, 名气不及闻一多。但知识渊博,学问扎实,讲课认真。他也发现臧克家确是个 好苗子。有的文献上说,王尽管身体不好,但还是手把手地来教臧克家熟悉功课和专业。 1935 年王统照在青岛联合老舍、洪涛、吴伯萧一起办避暑录话 周刊,就邀请刚毕业不久的臧克家参加编辑工作。他们发表了不少短小犀利 的短文,抨击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在国内有很大影响。后王统照去上海从事抗 日文学的创作。抗战胜利后李士钊和臧克家都来上海,大家劝王也留上海工作 ,并能去武训学校兼课,但他仍决定回青岛,到山大任教授。解放后他当过山 东人大代表、省文联主席。1957 年 6 月他来北京参加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在 听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时猝发心脏病,送医院抢救,于当年 11 月不幸去世 。 抗战胜利后臧克家来到上海。1946 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对他刺激 很大。他在文汇报上发表“我的先生闻一多” 2,痛悼他恩师的被害,怀念 他老师的恩情。解放后,臧克家发表很多直接以纪念“闻一多”为题的诗文, 最有影响的如:海回忆一多先生文化战士闻一多先生,闻 一多先生诗创作的艺术特色等等。用臧克家自己满怀激情的活说:“在我的 心上,站立着一些崇高的影像,它们给我鼓励、给我以生活奋斗的勇气。有了 它们,我的笑,才有意义;我的泪,才有光辉。有了它们,我的生命才不空虚。在这些影子当中,闻一多先生是至高至大的一个.。可以说,没有闻一多先生, 就没有我的今天” 。但使大家感到不足的是,诗人从没有写过一篇纪念王统照 恩师的文章。感念王祝晨老校长感念王祝晨老校长 王统照是山东省著名的老教育家,也是山东教育界的老前辈,参加过辛亥 革命,曾任山东好几个著名中学的校长。1922 年王任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校长。 他提倡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艰苦朴素的精神办理学校,并始终坚持进步立场, 坚持不断改革,坚持提倡新文化。学校就以这种精神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人 才。山东省很多名人如康生、赵建民等等都是他的学生。1923 年臧克家考入一 师,就受学校很好的熏陶。 图 1 是一张在反右前夕山东文化名人在北京的合影。照片拍摄于 1957 年 6 月 30 日。那年 6 月 26 日起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东代表 王祝晨等人来京参加会议。6 月 30 日那天会议休息,由王祝晨出面召集在京的 山东文化界资深名人,包括出席人大会议的代表,来京参加地方志座谈会的 (注:关于我国各地编写地方志,是王祝晨首先向中央提议,并得到周总理的 首肯) ,专程来京鸣放的(如李士钊) ,和办事的共 55 人聚会;会议的名义是 “山东旅京科教文艺地方志座谈会” 。在照片中,王祝晨坐正中。来聚会的大多 数人,包括康生(王之左二) 、赵建民(山东省长,王之右一) 、李澄之(山东 省副省长,王之右二)等都是他的学生。此外,照片中还有李士钊(最后一排 左一) 、臧克家(第二排右起第八) ,以及何思源、陶纯、吴伯萧、李苦禅、马 少波等山东著名人士。当时正值大鸣大放结束, 6 月 8 日报纸上发表了“这是 为什么”的社论,党中央也在内部下达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 的指示的文件,吹响了反右的号角。不过整个 6 月份,主要还是限于在报纸 上对章罗集团,储安平等右派言论声讨,下面运动还没开始。一般人也都没想 到运动会发展到各单位抓右派。所以 30 日合影那天,大家尽管心情有点忧郁, 但还是很高兴同乡们难得能聚一起。但时任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康生自然 心知肚明。在这张照片中,康生翘着二郎腿的得意样,因为眼看“引蛇出洞, 诱敌深入”的好戏即将开演。果然不久,王祝晨、李士钊等多人被打成右派 (李被打成极右,送回山东劳动) 。臧克家虽也遭到批判,但总算过了关,平安 无事。 王祝晨为人耿直,个性倔强,人称“王大牛” ,是典型山东汉子性格。在 反右中不幸被错划为右派,于 67 年 9 月 11 日带帽含冤去世。他的学生们痛悼 他的不幸,把他一生归结为“劳苦一世,坎坷半生” 。据说这张照片在文革中也 成为王祝晨等人拉帮结派,搞反党小集团的证据。照片上、下方字样是李士钊 于 80 年代被平反后亲笔添加上去的。前面提到的臧克家另一恩师王统照,恰巧 在聚会前几天,在参加人大四次会议听周总理报告时猝发心脏病住院抢救。不 然肯定也会来聚会合影,闹不好也会背上有参加小集团嫌疑。 文革后党和政府为王祝晨平了反。臧克家也写文悼念王祝晨老师。在文中 他深情回忆道:“我们的老牛校长从事教育工作四五十年,这是多么崎岖 多么漫长的一条道路啊。老牛校长闯关似的,他闯过了辛亥革命、五四运 动、1927 年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他办学反对因袭照搬,开一代 新风;他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站就是数十年,这是容易的吗?这是人人能办到的吗?我亲爱的老牛校长,我忘不了你给我的思 想教育,我常常因为想到你而产生一种精神力量。5 5”敬仰陶行知和武训,应邀到上海武训学校讲课敬仰陶行知和武训,应邀到上海武训学校讲课 陶行知比臧克家大 15 岁,他虽然没有直接为臧授过课,但臧克家和李士钊 都对陶行知非常敬仰和钦佩,甚至可以说非常崇拜。每次见面时毕恭毕敬,称 他陶先生,把他当做自己的师长。每次陶在震旦大学或山东会馆演讲时,臧和 李都必到听讲。由于陶是个“武训主义者” ,因而藏克家和李士钊也都特别敬仰 武训。1946 年初,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相当大专水平的重庆社会大学,但由于国 民党政府的阻扰,只办了三个月就夭折了。1946 年 4 月陶去上海,就委托李士 钊创办上海社会大学。李士钊根据陶行知的委托,把武训学校办成相当大专水 平的社会大学。当时的上海云集了一大批知名的文化人士。他们在李士钊邀请 下,或来学校教课,或来学校举办讲座。这中间除臧克家外,还有孟秋江,姚 雪垠,田仲济,景德,孙起孟,陈白尘,焦敏之,傅彬然,赵纪彬,蒋云厚等 人3。藏克家和李士钊志同道合,感情甚深,也欣然接受李的邀请,去武训学 校讲课;并开设过关于诗词创作的讲座,吸引了很多学校师生慕名前来听讲座。我还记得有一次讲座内容是强调要写新诗首先得学好旧诗。他说现在年轻 人对旧诗韵律一窍不通,却动不动就“啊!大海白云”,写起无病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