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奥林匹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其住在奥林匹斯山止而得名。 奥林匹斯神系是按原始社会后期父权制氏族的方式、以宙斯为首的 12 个主神组成的神系, 乃古希腊神话中内容最丰富、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神话,具有人神同形同性以及 鲜明的个体人本主义色彩。阿那克瑞翁体:是古希腊著名的独唱抒情诗人。他的诗风格优雅、单纯、轻松,被称为 “阿那克瑞翁体” 。三联剧又称三部曲,古希腊悲剧中最初的固定格式,指情节连贯,内容相关的三部悲 剧。它们既有相对独立性,有各自的剧名,能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可合成一组悲剧, 有总的剧名,表达统一的主题。现存唯一保存完整的三联剧为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亚 。 后成为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文学作品的统称。荷马式比喻:荷马史诗中有大量比喻,大多为明喻,往往直接取材于现实生产生活以 及动植物,生动形象。后人把这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的生动的比喻称为荷马式比喻。新喜剧:是“希腊化时期”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世态喜剧。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 为主要内容,主要角色是农夫、鞋匠、医师、食客、士兵、艺妓和家奴等。情节曲折,风 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代表作家是米南德。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 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 等。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骑士小说,描写骑士为了爱情、荣誉,或为了宗教信仰进行冒 险、游侠的故事,表现所谓骑士精神。流传最广的是以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系列, 在人物塑造、语言以及情节结构方面对近代小说产生很大影响。普罗旺斯抒情诗: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抒情诗受民间诗歌影响较大, 主要是写骑士和贵妇人的爱情故事。 最著名的破晓歌写的是骑士和贵妇人在黎明前依 依惜别的情景。具有反禁欲主义和反封建等级制度的特色。市民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 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和虚伪,赞颂市民的才智,主要创作手法是讽刺,体裁有韵文故事、 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代表作有法国的列那孤的故事 ,通过动物间的斗争 反映城市内部各阶层间的矛盾冲突。清新诗派:又称为温柔的新体诗派,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受南法普罗旺斯情歌影响在意大利 发展起来的一个抒情诗派别,盛行于 1314 世纪。该诗派一方面反面情诗仅表现欲望,也 反对完全把女性圣母化歌颂,最早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恋爱观,把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创作 推向了新的高度,为中古文学向文艺复兴过渡开辟了道路。其最高成就为但丁的新生 。文艺复兴:是指从十四世纪末到十七世纪末之间先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其他许多国 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继承和利用希腊罗 马古典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发动的一次斗争。人文主义是其思想体 系。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 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1) 用人权反对神权。 (2)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3)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4)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 割据。流浪汉小说:西方常见的小说模式,即一个出生下层的主人公,自述其丰富多彩的一生; 它的各个生活片段构成一个个插曲,引出了各类人物;这些插曲连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 社会全貌。16 世纪西班牙的小癞子被视为第一部流浪汉小说。大学才子派:是指 16 世纪 80 年代英国出现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接受过人文主 义思想的熏陶。这一批作家致力于英国戏剧改革,把戏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题材 不断扩大,技巧也更趋成熟,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和演出奠定了基础。其代表人物是马 洛。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史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是恩格斯 1895 年 5 月 18 日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福斯塔夫是莎 士比亚在其历史剧亨利四世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个破落的骑士,在封建制度没落时 期由贵族社会跌落平民社会,通过他的活动,莎士比亚展示了上至宫廷,下至平民社会的 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 ,为塑造人物和展开戏剧冲突提供了广阔、 生动、丰富的社会背景。这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成就。恩格斯称赞这种背景是 希望作家们以莎士比亚为榜样,在广阔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塑造典型、再现生活。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在致拉萨尔的一封信中所提出来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现实 主义美学原则。包括情节的生动丰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广阔的社会背景(福斯塔夫式 的背景,生动丰富,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古典主义:指 17 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效 法古代希腊罗马而得名。其特征为政治上拥护中央主权;思想上崇尚理性;艺术上提倡模 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 。代表作家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三一律:“三一律”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原则,即情节一致,地点一致,时间 一致(二十四小时) 。它可以使情节高度集中,矛盾突出,结构紧凑,感染力强;但过于强 调则束缚了作家的创作,影响剧本反映真实的广度和深度。启蒙运动:是 18 世纪产生的具有全欧性质的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 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实质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 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所谓启蒙就是要启迪蒙昧,开发蒙昧,给予知识和光明。 当时先进的思想家把启蒙教化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这样一个思想、社会思潮的形成, 就叫启蒙运动。感伤主义文学是 18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末发生在英国的一股文学潮流。产业革命以后, 现实矛盾加剧,人们开始对理性社会产生怀疑,但又无可奈何,只得寄希望于艺术和情感 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感伤主义这一潮流在文学形式方面将欧洲带入一个新阶段。 他不仅是 19 世纪初欧洲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的 源头。传统小说大都以情节为基础,遵循着因果规律重新组织现实生活,而感伤主义则开 辟了一种以心理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事方式。这种新方式的产生对于文学 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感伤主义是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哲理小说:也称启蒙小说,是 18 世纪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的目的不在 于全面的描写个性和细致的描写历史环境,而在于以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诲性的形 式,使读者了解作者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它常常通过传奇的故事来影射、讽刺社会现实,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阐明哲理和宣传启蒙思想。其手法灵活多样,语言简洁,生动活泼; 但由于忽视典型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成为作者哲学思想的代言人, 因此作品也就缺乏艺术感染力。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 、伏尔泰的老实人 、 天真汉等。哥特式小说是 18 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这种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古堡 为背景,写其中的因恋情或因财产引起的凶杀复仇,充满神秘、怪诞、恐怖和刺激。代表 作是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的渥尔多弗的秘密 。市民剧:又称正剧,是 18 世纪启蒙文学的又一高峰,在 50 年代因狄德罗等人确立启蒙戏 剧理论体系而在全欧洲迅速发展。主要观点有:打破悲喜剧的严格界限,建立悲喜剧结合 的正剧;戏剧应具有鲜明的思想倾向,达到教化观众的目的;戏剧要描写现实,情节要真 实、自然;戏剧应以等三等级为主人公,语言要散文化。代表作家有狄德罗、博马舍和莱 辛等。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文学运动,它发生在 18 世纪 70-80 年代, 因这场运动的参加者克林格的剧本狂飙与突进而得名。这个运动的要点有四:一是否 定现存封建社会,提倡“回归自然” ;二是提倡民族意识,要求民族统一;三是推崇天才, 要求个性解放,认为天才是不受任何束缚,不模仿别人,而且有能够影响别人的创造能力 的自由人;四是强调感情的作用,认为感情可使人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代表人物有年 轻时代的席勒与歌德。浮士德精神:浮士德精神首先体现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不断地重新开始,又不断的跌 落,直到最后又重新抬头,生命不息,进取不止,它还包括敢于否定一切丑恶事物与错误 思想的否定精神,只有不断地否定过去,才能开始新的追求。 “浮士德精神”还包括肯定人 生的积极意义,以行动投身实践的创造精神。因而,追求、实践、不满足、再追求,自强 不息,构成了浮士德精神的本质内涵。“浮士德难题”:在浮士德中,浮士德的追求是多方面的,既有世俗享受的追求,也 有精神的追求,所以他一直面对着“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与“脱离尘世,飞向崇高的 先人的灵境”的两难选择,这一矛盾贯穿了主人公的毕生的追求,体现为浮士德的内心冲 突和他与恶魔靡非斯特的冲突的相互交织。浮士德的难题其实是人类共同的难题,它是每 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灵”与“肉” ,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 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这些二元对立给浮士德和所有人都提出了一个有待解 决的的内在的严重矛盾。歌德以深刻的辩证法意识揭示了浮士德人格中的两种矛盾冲突的 因素,即“肯定”和“善”的因素同“否定”和“恶”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发展历 程,更以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人类永不满足,不断地克服障碍、超越自我, “不断地向最 高的存在奋勇”前进的可贵精神,认为人类最终能够战胜魔鬼,走向崇高的精神境界。浮士德中魔鬼形象的理解:靡非斯特在诗剧浮士德中是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出现 的。他主观作恶,客观作善,是对浮士德形象的补充。他对于浮士德探索人生的过程,客 观上起着推动作用:他把浮士德引入尘世,主要目的是要诱惑浮士德堕落,实际上却帮助 他摆脱了阴暗的书斋,投身社会实践;他多次诱惑浮士德作恶,客观上却使浮士德从错误 和挫折中猛醒,向更高的境界迈进;他忠实的完成了上帝赋予他的使命:鞭策人们精神中 的懈怠和贪图安逸的惰性,激发人们更加努力。总之,魔鬼和浮士德是对立统一关系,正 是在魔鬼的推动下,才造成浮士德不断追求。所以魔鬼和浮士德体现了善恶相反相成的关 系,两人加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人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