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推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步伐,带来农民家庭收入结构、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家庭收入中,非农收入比重加大;家庭消费结构中,耐用消费品普及度和教育投入提高;农民家庭收入略有节余,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农村显现。1.89.3%的妇女表示已经享受到免征农业税政策。调查结果显示,国家出台的重大涉农政策免征农业税,已使绝大多数农村家庭受惠,89.3%的妇女表示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2.半数以上农村家庭收入略有节余。尽管东西部农村家庭收入存在明显差异,但总体上看,大多数农村家庭生活有了改善。56.6%的妇女表示自己家 2005 年收入“有节余”,节余在 3000 元以下的占 20.5%;节余在300010000 元的占 25.2%;节余在 10000 元以上的占 10.9%。有 32.8%的家庭收入“刚刚够开销”,有 10.6%的家庭“欠了债”。其中欠债比重最高的是甘肃省,为 24.2%;云南省为18.4%;而浙江、河北也有 10%左右的农村家庭“欠了债”。欠债原因有因病致贫、盖房欠债、子女上大学欠债等。3“打工”成为农村家庭收入的第二来源。77.3%的妇女认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粮食”。深入分析显示,在农村家庭的 10项收入来源中,种粮收入在 9 省(除浙江)均占第一位;比较而言,种粮收入比例较低的是浙江(47.0%)、江苏(56.6%)、河北(61.8%)。68.3%家庭收入的第二项来源是“在本镇或外出打工”,说明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的普遍选择。数据显示在本地打工比例最高的是浙江(61%),其次是四川(56.6%)和江苏(48.4%),大大超过平均比例 34%。外出打工较多的省份依次是江西(68.6%)、四川(61.1%)和甘肃(44.6%)。497%以上农村家庭拥有电视机,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较高。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家庭拥有不同种类的家用电器,其中拥有最多的是电视机,占97%以上,表明电视机在农村家庭的信息获取、休闲娱乐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位的是洗衣机,除湖南略低些(57.2%),其他各省拥有率均在 60%以上。第三位的是 DVD/VCD 机,除河南略低些(39.9%),其他各省均在 40%以上。随着农民家庭收入的提高,家用电器快速、普遍进入家庭,对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妇女家务劳动负担,拉动国内消费有着积极的意义。5半数样本家庭用上了自来水和卫生厕所。调查显示,自来水和井水是农村家庭的主要饮用水源,其中用自来水的农村家庭占 54.8%,用井水的家庭为 39.5%,到外面挑水的占 5.3%,用存储雨水的占 0.7%。另外,52%农村家庭厕所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6妇女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晓率为 78.9%。知晓率高于平均水平的有吉林(94.1%)、四川(89.9%)和江苏(88.9%)。另外,文化程度越高,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度越高。7.农村妇女业余生活趋向多元。76.7%的农村妇女闲暇时间最爱看电视;排序占第二位的是“做家务”,为 68.7%;并列第三位的是“看书报”和“聊天”,都为 20%;有 14.2%的妇女选择在闲暇时间“锻炼身体”。这些数据反映出,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农村妇女业余生活趋向多元。也反映出农村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看电视成为工余饭后的主要休闲方式。8.74.8%的村庄有集体文化活动,1/4 的村经常组织活动。农村的集体文化活动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载体。调查数据显示,74.8%的村有集体文化活动,其中“经常组织”的占 25%,“偶尔组织”的占 49.8%,“从来没组织过”的占20.7%。9.妇女对“乡风文明”内容的认知度较高。农村妇女心目中的“乡风文明”首先是“夫妻和睦”上,占 74.3%;其次是“邻里友好”(73.9%)、“尊老爱幼”(69.5%)、“没有打架斗殴”(61.8%)。还包括村容整洁、没有偷盗、没有黄赌毒和管理民主。31.8%的妇女认为,还应该包括没有污染。多数妇女认为村里最不好的风气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其次是对“比较普遍的赌博现象”表示不满。1060%以上的农村妇女有幸福感,80%的妇女对未来生活有信心。幸福感反映对生活的满意度。在问到“你觉得幸福吗”,有 24.5%的农村妇女回答“非常幸福”;8.2%回答“比较幸福”,两者相加占 62.7%。回答“一般”的占 32.1%;回答“不太幸福”和“很不幸福”的只有 3.9%和 1.3%。在回答“你觉得两年后你的生活会怎么样“时,80.1%的妇女对未来生活有信心。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