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内容简介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内容简介2003 年 8 月 25 日 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一、调水规模论证(一)黄淮海流域资源性缺水严重年黄淮海流域的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有效灌溉 面积、粮食产量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和粮食、棉 花的主产区,具有承东启西、优势互补的有利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 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为立方 米,为全国人均的五分之一,是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不 适应的地区,资源性缺水严重。由于长期干旱缺水,尽管各地特别是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都加大了 节约用水的力度,但仍然不得不过度开发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 不合理占用农业和生态用水以及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造成目前黄河下游 断流频繁,淮河流域污染严重,海河流域基本处于“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和地下水严重超采的严峻局面。黄河、淮河和海河三大流域的水资源开发 利用率都已分别高达、和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 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特别是海河流域,为了 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过量开发利用地表水,平原河道长期干涸,被 迫大量超采地下水,多年来已累计超采多亿立方米,造成地下 水位大面积持续下降。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的过量开发,导致河湖干涸、河 口淤积、湿地减少、土地沙化、地面沉陷以及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日 趋恶化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采取节水、污水资源化、挖掘已有工程潜力等多种措施的前提下, 经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黄淮海流域缺水量现状为亿亿立 方米,年为亿亿立方米,年为 亿亿立方米。(二)供水目标与范围南水北调工程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和修复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由于黄 淮海流域的缺水量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因而优先实施东 线和中线工程势在必行;在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的缺水量中,又有 集中在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产值集中,缺水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影 响巨大。因此,确定南水北调工程近期的供水目标为:解决城市缺水为主, 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涉及省直辖市的座地级以上城市, 受水区为京、津、冀、鲁、豫、苏的座地级及其以上城市、座 县级市(区、县城)和个工业园区。(三)受水区缺水量预测根据水资源条件,考虑不同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通 过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强化节水措施和调整供水价格等措施,抑制 需水增长。同时,考虑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未来的可供水量中扣除 了地下水超采和超指标引黄的水量,增加了污水处理再利用量、海水和其 他水源的利用量,对受水区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确定了受水区缺水量。节 水 在经济合理的节水水平下,预计到年在受水区可实现节水量 亿立方米,占需水量的;到年可再实现年节水量 亿立方米,占需水量的。随着节水工作的不断深入,节水 的难度和投资也会随之增大。治 污年受水区主要城市废污水排放总量为亿立方米, 年将达到亿立方米。规划到年将新增废污水 处理能力万吨/日;到年将再增废污水处理能力 万吨/日。到年废污水处理量为亿立方米,废污水处理率 达;年废污水处理量为亿立方米,废污水 处理率达到。在废污水处理再利用方面,到年和 年用于受水区城市工业、市政杂用和河湖环境等的水量分别为 亿立方米和亿立方米,其余用于城区以外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灌溉。挖 潜由于受水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地下水超采严重,传统水资源 开发潜力殆尽,需大力加强海水、微咸水和雨洪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 用。预计到年和年,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量将分别 增加亿立方米和亿立方米。 在考虑上述节水、治污和挖潜因素后,受水区现状(年)城市缺 水量为亿立方米,其中超采地下水亿立方米挤占农业与生态用 水亿立方米;到年缺水亿立方米;到年缺水 亿立方米。(四)确定第一期工程调水规模的原则节水为先要以节水为前提,治污为关键,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正确处理调水 规模和工程建设方案与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节水作为解 决北方缺水的一项根本性措施。特别要重视发挥水价对促进节水的重要经 济杠杆作用。适度从紧依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成果,要严格控制调水规模和工程建设规模,避 免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和过多的积压投资。责权挂钩在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把调水水量的分配与节水、治污、 水价改革、限制地下水超采、配套工程建设等措施相结合,沿线省(直辖 市)政府要对所分配的水量作出承诺,供需双方签定所需水量与投资和水 价责权挂钩的供水协议或合同。生态环境保护把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为重要制约因素,使调水规模与生态建设 及环境保护相协调。在调水过程中,加强监测与保护,尽量减少和避免调 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工程布局(一)工程布局本次总体规划再次对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后, 仍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 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可逐步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 局,形成我国巨大的水网,基本可覆盖黄淮海流域、胶东地区和西北内陆 河部分地区,有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目 标和范围,并与四大江河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多水 源供水的综合优势,共同提高北方受水区的供水保证程度。要从根本上缓 解黄淮海流域、胶东地区和西北内陆河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三条调水线 路都需要建设。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 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 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 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 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规划分三期实施。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规划线路 开挖渠道输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 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 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规划分两期实施。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 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同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 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 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 河干流上的大柳树水利枢纽等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 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规划分三期实施。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年调水总规模为亿亿立方 米,总投资规模约为亿元。分期实施后可基本缓解黄淮海流域水 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并逐步遏制因严重缺水而引发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的局面。(二)东线第一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东线第一期工程:主要向山东和江苏两省供水。工程规模:多年平均 抽江水量亿立方米(规模立方米),其中新增供水量 亿立方米,工期为年,工程投资亿元。第一期工程的重点是加强 污水处理,完成江苏、山东两省治污及截污导流项目,同时实施河北省工业治理项目,于年实现东平湖水体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 表水环境质量类水标准的目标,第一期治污工程投资亿元。主体 工程和治污工程总投资为亿元。中线第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按正常蓄水位一次加高, 随着水库蓄水位逐渐抬高,分期分批安置移民;兴建从陶岔渠首闸至北京 团城湖全长k总干渠和k天津干渠;在汉江中下游兴建 水利枢纽、引江济汉、改扩建沿岸部分引水闸站、整治局部航道工程项 治理工程。尚需加强丹江口水库周边及其上游地区的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 持工作,保证水库水质安全。该工程主要是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 水,多年平均年调水量为亿立方米。工期年,投资亿元。东线第一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的静态总投资为亿元。三、生态环境保护与东线治污规划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研究了东线第一期工程和中线第 一期工程对长江口海水入侵的影响、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 响以及东线工程治污规划。(一)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口海水入侵的影响 长江口海水入侵问题是因潮汐活动所致并长期存在的自然现象,也受到人 类活动的影响。目前长江大通水文站以下沿江两岸有数百个抽水站,需要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长江口的综合治理。从三条调水线路的情况分析,西线、中线工程由于有三峡工程、洞庭 湖、鄱阳湖等一系列水库和湖泊的调节,对长江口盐水入侵影响不大。东 线第一期工程调水规模仅增加抽江立方米,只占长江最枯月流 量的,新增加的年调水量仅占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 ,对长江口海水入侵基本无影响。当年抽江规模达到 立方米时,年调水量占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影 响也不大。为了尽量减少东线工程在特殊枯水年的枯水期加重长江口盐水入侵的 可能,规划当长江大通水文站流量小于立方米时,减少抽 江,由沿途湖泊调蓄向城市供水。采取“避让”措施后,可基本消除东线 工程调水对长江口海水入侵的影响。 另外,长江三峡工程运行后,可使月大通站流量增加 立方米,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枯水期长江口海水 入侵的可能。(二)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影响中线工程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是丹江口水库的移民和对汉江中下游水 文情势变化的影响。目前,丹江口水库周边地区环境容量有限,生存条件差,即使不加坝, 也需要外迁长期生活在水库消落区的约万人。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需 要安置移民约万人(测算年水平),同时可以彻底解决汉江 中下游个民垸约万人的防洪安全问题。规划除就地安置部分移民 外,将以外迁安置为主,大部分移民将安置在河南省未安置小浪底工程移 民的南阳市邓州、唐河、社旗三个县(市)的个乡和湖北省未安置三峡工程移民的京山、钟祥、襄阳、枣阳个县(市)。兴建引江济汉工程、兴隆枢纽、部分闸站改造、局部航道整治项汉 江中下游治理工程,可使汉江下游改善灌溉、航运和生态用水条件。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丹江口水库库 区及上游地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保证库区及入库水体水质严格 控制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标准。(三)东线工程治污规划东线治污以治为主,形成“治理、截污、导流、回用、整治”的治污 工程体系,在东线工程受水区、输水区及其相关水域内,分别实施清水廊 道工程、用水保障工程及水质改善工程。规划建设项工程,其中城 市污水处理项、截污导流项、工业结构调整 项、工业综合 治理项、流域综合整治项;总投资亿元,其中第一期工 程为亿元。经治理后,输水干线和用水规划区的水质可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 类标准。四、资金筹措方案(一)工程投资实施东线第一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的静态投资为亿元, 其中:东线第一期主体工程静态投资为亿元,包括治污投资 亿元;中线第一期主体工程静态投资为亿元,其中水源工程(包括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和移民安置)为亿元,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 亿元,输水工程亿元。(二)筹资方案鉴于南水北调工程是跨流域、跨省市,具有公益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