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 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 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 有王右军集2卷。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 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 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 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 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 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 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后世誉之为书圣。预习情况反馈w 词语运用、难句理解w 朗读预习检查巩固兰 亭 集 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 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 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 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 情。是日也,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 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朗读有关“序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 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 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 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 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 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 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 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文体思路默读浏览全文,讨论课后练习二w诗集的由来 句子:“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 情”(内容的产 生)。“故列叙 时人,录其所述 ”(诗集的行成 )。 w编集的目的 句子:“后之览者 ,亦有感于斯文 ”。w行文的妙处在说明二者时,作者并不特别 予以指出,而是采用交错的手法自 然带出。正是由于“群贤”、“少长” 至集于宜人的景色之中,“流觞曲水 ”,才有“畅叙幽情”的“一觞一咏”; 正是由生之乐,想到生之“终期于尽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所 以才有“列叙是人,录其所述”之举 ,并使之传于后世,这样才能达到“ 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斯文”的编集目 的。讨论明确文章大意1 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 序记叙兰亭盛会的? 明确:先总叙时间、 地点及集会,再叙人 、地、事、乐。 2 作者为何说“信可乐 也”? 明确:人众:群贤比 至,少长咸集地胜:崇山峻岭,茂林 修竹,清流急湍,映 带左右 事趣:流觞曲水,一觞 一咏 时美:天朗气清,惠风 和畅 兴雅:仰观俯察,游目 骋怀思想感情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崇山峻岭 清流急湍w第二段所议论的问题是。死生亦大矣。 w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 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 ,自然之极。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 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 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 留恋于生之乐 。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 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 ,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 成。第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为了证明第二段观点,作者便用自己读古 人文章的体验,并用“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 有感于死生,再联系当时士大夫中崇尚虚无的 思想(一死生、齐彭殇),并力批其非(为虚 诞、为妄作),然后把眼光转向未来,以“后 之视今,由今之视昔”、“世殊事异-其 致一也”,把话题巧妙地引到诗集的编成和意 义上来,意义即使“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死生 之大。作者思想情感思想观点:死生亦大矣。 情感乐痛悲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凋所蔽,阐 明他的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 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 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 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 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 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