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武汉岩土所) 概况概况 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为 基础,吸纳湖北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骨干力量而组建,2007 年 1 月获得国家科技 部的立项批准,2007 年 10 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实验室的建设计划。葛修润院士任实验室学 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谢和平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夏庭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实验室定位于岩土力学与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国家重大基础工程 建设、资源开采和石油、天然气、核废物地下储存(处置)以及 CO2 地中隔离的战略需求和 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前沿,围绕“重大岩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协调”以及“能源及 废弃物地下储存与环境安全”两大重大战略性研题和“复杂环境下岩土介质力学性状及其 在工程作用下的演化机制”长期科学计划,开展岩土体力学特性及岩土工程的安全预测与 调控方法和技术研究,揭示多场、多相及复杂环境条件下岩土体的力学特性的演变特征, 解决国家重大基础工程建设、资源开采以及石油、天然气、核废物地下储存及 CO2 地中隔 离中的安全、经济和环境协调问题。2、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州)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州) 概况概况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实验室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国家重点学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2008 年 5 月获准 启动建设,隶属于工程科学学科领域。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 虎教授,实验室主任为缪协兴教授。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实验室围绕研究与解决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难题这一总体目的,以(1)深部岩体力学与围岩控制理论、 (2)深部土力学特性及其与地 下工程结构相互作用、 (3)深厚表土人工冻结理论与工程应用基础以及(4)深部复杂地质 环境与工程效应等四方面为主要研究内容。构成以深部为研究背景;以深部复杂地质环境、 岩土体、冻土体为研究对象;以高围压、高水压、高气压、开挖卸荷、动力为荷载特征; 以深部地质环境精细探测、深部岩土体与结构稳定、深部岩体热效应及利用为学术研究目 标;从宏观(环境、构造)到中观(破碎、节理、裂隙、界面) ,到细观(结构、颗粒、水) ,再到多相(固、液、气) 、多场(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的系统的具有深部、地下特 色的研究体系。3、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概况概况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成都理工大学,实验室是 1989 年由 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工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点基础上建立的国家专业实验 室。4、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 概况概况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由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于 1989 年开始筹建。1990 年 9 月,对外开放。1992 年,通过国家验收, 是唯一的国家级冻土工程研究与应用单位。实验室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管理制度 和一支高素质的科研、技术队伍,是我国冻土学研究及人才培养中心,在国际冻土学术界 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程国栋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王思敬院士。 研究领域研究领域 实验室学术方向为研究土、岩等介质冻融过程及相关的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 特性、机理和模式,及其在解决工程、环境与资源问题上的应用。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1)基础研究:冻融土、岩的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活动层过程;未冻水动力学;质、 热、力耦合过程;寒区化学、生物作用; (2)寒区工程与环境问题研究:寒区环境工程地质评价和预测;工程结构与冻土之间的 相互作用及其监测与调控;冻害防治措施及寒区建筑材料;寒区岩土工程稳定性及可靠性; 冷能综合利用;寒区资源探索; (3)测试与低温应用技术:室内及现场试验测试技术,人工冻结(融化)应用理论体系和 技术。二、部属重点实验室二、部属重点实验室1、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武汉)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武汉) 概况概况 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是水利部首批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长江水利委 员会长江科学院,是在长江科学院岩基研究所、土工研究所、爆破与振动研究所基础上, 于 2006 年优化整合而成。 本重点实验室的岩石力学、土力学及工程爆破专业具有五十多年的研究历史,承担完 成了三峡、南水北调、丹江口、葛洲坝、隔河岩、水布垭、构皮滩、彭水、乌东德、锦屏、 溪洛渡、瀑布沟、白鹤滩、向家坝等 100 多个大中型工程中的岩石力学、土力学和工程爆 破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100 余项。近五 年来,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30 余项,主编和参编国家与行业标准 20 余部,出版 专著 20 余部。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本重点实验室业务范围是水利水电工程及相关行业中的岩土力学理论及工程应用技术 研究。拥有岩石力学性质与本构关系、工程岩体力学特性、地应力与工程物探、岩土工程 数值仿真、工程岩体加固、土的工程特性、地基与基础处理、渗流与地下水环境、环境岩 土工程、工程爆破与安全防护、水工结构振动与工程抗震、岩土工程安全监测、岩土工程 物理模拟等学科。2、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概况概况 2007 年 2 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同济大学立项建设。该重点实验室集中体现了同济岩 土学科在国内的突出地位、应用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能力以及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研究方 向涵盖:软土渐进破坏理论与变形控制、环境土工学与多场耦合效应、复杂环境下隧道及 地下工程的安全控制理论以及数字岩土与地下工程及防灾减灾理论。 本重点实验是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地下结构)开展科研工作的重 要基地;直接依托的学科涵盖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城市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以及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研究工作在岩土流变理论、损伤与渐进性破坏理论、节理岩体破坏力学、饱和多孔介 质土动力学、地面沉降控制理论、动态施工反馈方法、岩土力学数值新方法、岩土工程智 能化及信息化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技术等多个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积极 与上海及全国各地重大土建工程相结合。主要的研究方向分为以下几个: (1) 土体渐进破坏理论与软土工程变形控制 (2) 土体宏细观理论与软土工程动力灾变 (3)非饱和土多场耦合理论与工程地质灾害控制 (4) 地下工程安全理论与风险控制 (5) 城市地 下空间规划、防灾及数字化 3、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概况概况 2007 年经教育部批准,依托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成立了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陈祖煜院士。实验室主任为教育部 特聘教授陈云敏。 研究领域研究领域 实验室开展了软弱土和环境岩土工程相关领域一系列关键问题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在软 弱土多场相互作用与环境土工、软粘土工程学与地基处理、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土和结 构相互作用与近海岩土工程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 鲜明的特色和优势。5、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概况概况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 2007 年批准立项,2008 年 6 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实验室建设计划书现场论证。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体静动力学特性与本构理论、现代高土石坝设计理论与方法、堤 防与道路工程地基处理、岩土渗流与环境土工和高边坡安全与灾害防治五个研究方向。 特别在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及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大型水电工程岩石高边坡工程安全 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6、长安大学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长安大学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点实验室) 概述概述 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是面向国内外开放的从事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理 论和技术方法研究的部级专业研究实验室。实验室隶属于国土资源部,依托长安大学,依 托单位具有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和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以中青年为 主的研究人员二十余人及专门实验人员 10 人。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从事的研究方向有:工程区域稳定性与重大工程环境效应;地质灾害评价、预测及防 治;特殊性岩土体工程特性及其稳定性评价;岩土工程的物理模拟与数值分析;复杂工程 地质体的探测、监测技术与地学工程信息技术;岩土工程技术经济评价、管理与决策。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岩土技术国土资源部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岩土技术国土资源部开放研究实验室 概述概述 环境岩土技术开放研究实验室由国土资源部于 2000 年批准建立,是一个集工程地质、 岩土力学、岩土工程、环境科学、机械电子和高新技术等于一体的,以岩土勘察、设计、 施工和监测的理论与技术为研究领域的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绿色设计和综合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岩土工程综合化 勘察、优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有害废物地质处置与生态环境恢复的岩 土技术方法与理论研究;环境岩土灾害快速评判系统、预测预警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环境岩土灾害治理技术集成系统研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