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8年语文考纲对诗歌鉴赏继续设 置2个考点:总要求:能阅读浅显的古诗文。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考纲有关考点的设置】 konkodinshezhi2008年全国18套试题,“古诗鉴赏” 选材唐诗4、宋词4、宋诗6、金诗1、元曲2 、明诗1。其中,两唐诗比较1、两宋诗比较 1。湖南卷诗歌鉴赏赋分5分,人均得分2.05 ,得分率为41.0%。 2008年诗歌鉴赏题有以下特点: 1.选材,主要为唐诗宋词宋诗,多一流作家 。 2.题型,2002年起为主观题,由词句分析到整体性阅读等。 【简要回顾】 jinyohuiu主旨:联系题文 参照背景 分类诗篇 把握趣理 形象:定格画面 再现境界 捕捉意象 解读物语 情感:走进作者 感受情感 梳理诗脉 交流心志 语言:整合联句 锤炼字词 解读典故 关注修辞 手法:留意传统 解说技巧明白托寓 彰显效果 【诗词鉴赏路径】 shicijinshnlujin诗眼、意境、意象、炼字、哲理 象征、起兴、白描、着色、用典 寄寓、呼应、铺垫、讽刺 对比、比喻、衬托、双关、拟人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渲染氛围、卒句点题、虚实结合 动静相生、以小见大、诗中有画 数字入诗、音律和谐【诗词鉴赏关键词】 shicijinshnuanjianci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解说】这首诗写于年轻 的李白他出蜀辞亲远游,向三 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 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 ,扬帆东下。然而这个少年时 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 使他踌躇满志而不无留恋。【注释】君:一说指峨眉之月,一说指峨 眉之友。 【每诗一题】 峨眉山月,贯串于整个诗境的艺术形象 ,作为诗情的媒介,因它而引发丰富的意蕴 :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相较之下 ,“君”已不见,无限眷念、惆怅意便从中 来,可窥他思友情感的深沉。凡咏月处,皆 抒发江行思友之情,读来令人陶醉。请指出贯串于整个诗境的艺术形象,并 作简要赏析。【答案要点】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玉笛:精美的笛。折柳:折杨 柳笛曲,表现离情别绪。【解说】这首诗写乡思,题作 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 声,感而有发。题中“洛城”表明 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 时间。在诗人的想象中,优美的笛 声飞遍洛城,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 ,见乡思的普遍人性。02年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 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 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 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 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 关键。/“折柳曲的寓意”、“本诗的思 乡之情”、“折柳的关键作用”三点,每 答出一点给2分。【答案要点】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释】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 楼:在今岳阳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 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 【解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 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此诗。登楼 远眺,醉兴添豪情,豪情 感秋意。令人回味。全诗写楼高,多从侧面描写入手,还运用 了衬托、渲染等手法。先从俯瞰岳阳楼远景落 笔,境界渺远辽阔,侧面显出【每诗一题】 诗人是怎样表现岳阳楼高的?请作简要 分析。楼高;再以飞雁与山月烘托,登 楼人远眺,画面何其开阔,雁、 月的善解人意,又使登高楼意兴 多多;至于楼中感受,用夸张笔 墨将其写成“天上云间”,楼高 自不待言。末了说风吹“舞袖” ,颇有高处不胜寒的味道。【答案要点】(1)诗中的“雁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 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 心,与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 衔来好月,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表达雁、月的善解人意,因 而感情色彩更浓烈,意象表现 更新颖。生动地表现出了李白 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答案要点】(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 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第三联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想象岳阳 楼之高,耸入云端。置身楼中,如在空中, 云间“连榻”,天上“行杯”。这不仅表现 了楼台之高,也写出了诗人酒醉,恍若置身 仙境的幻景。 【答案要点】【简要回顾】 jinyohuiu赏诗如探花, 循径可求实。我 们不妨看看近年 的高考实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秋 思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 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 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 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 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 ,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2004年 全国卷【答案要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 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 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 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 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 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 ,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 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2004年 全国卷【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间作四首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一1106):黄州(湖北黄 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 湖北鄂州西。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 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2008年 全国卷“拳”“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 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 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 画面。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 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 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 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 、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 ,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 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 在烟雨朦胧中归去。【答案要点】【简要回顾】 jinyohuiu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我们 再看看07年之后 高考湖南卷实例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示长安君示长安君 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 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些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 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 变法 。07湖南卷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 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 颔联: “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 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 添一层悲凉况味。“草草杯盘”与“昏昏灯火” 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 怆之情。“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 ”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 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 ,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 ,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 加深了一层。“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 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 烈。 【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 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 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 全诗“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 谪之“愁”;作者以“愁”衬 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 水的旷达之情。【答案要点】菩萨蛮 张先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 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 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注】一弄:一曲。春山:喻妇人姣好的眉毛。【译诗参考】一曲哀伤的湘江曲,筝女在弹奏 ,乐曲声声让人充分感受到了湘江一江春水。她纤 纤手指在13根琴弦上弹拨滑动,细细地将幽怨怅恨 倾诉。 面对酒宴,她秋水般明眸慢转,筝上的弦 柱排列似一行斜飞的秋雁。弹奏到伤心处,她眉黛 微低,不胜苦痛。试简析词意及弹筝女子形象。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这是一首咏唱弹筝 歌妓美貌和技艺的词。 女子高超的技艺、幽怨 的神情,和乐曲古朴的 韵味巧妙地融为一体, 尤见美好。/词里弹筝 者聪慧媚好而又从容专 重,眉眼手足间似乎有 无限的心酸苦楚,通过 湘江古曲来倾吐。【答案要点】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岘山:在今河北省襄阳县南。羊公碑:西晋名 将羊祜镇守荆襄,曾登山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 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 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后人建此碑纪念他。鱼梁 :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梦泽:古泽名, 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结合全诗,说说颈联“水落、天寒”的 意蕴。点评诗人登临岘山的情感内涵。【译诗参考】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来来往往的时日 形成了古和今。江山保留着历代名胜古迹,而今 我们又来登临观赏。秋冬天气寒冷,水落下去鱼 梁显露出来,云梦泽显得格外深广。羊祜堕泪碑 如今还在,读罢碑文泪沾衣襟,无限感伤。暗含了季节的代谢;捕捉了远眺 景象,借以形象地印证首联时事有代谢的 意蕴;透露了诗人不胜寒冷的人生况味 。/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触景伤怀 ,想到自己空有抱负的处境正吻合当年“ 羊公”所哭,不由悲从中来。诗人的感情 真挚而深远。【答案要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