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宁夏卷回忆西部大开发(王锋)在民族学与回族研究道路上探索与拓进中的在民族学与回族研究道路上探索与拓进中的宁夏大学王锋教授宁夏大学王锋教授王锋教授现为宁夏大学岛根大学国际联合研究所所长。回族。二级教授。博士生博导。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宁夏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回族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学会理事、中伊友好协会理事,伊朗国家科技与文化国际合作协会特邀研究员。 中国回族学研究(副主编)、 民族文学研究(编委)民族艺林(编委)。长期从事回族学、伊朗学和民族问题的研究和教学。先后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中国与伊朗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研究、 中国低开发农村可持续社会新体系的形成与普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发展态势研究、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研究、 回族古籍资源的文献价值与数据库建设研究;教育部基金项目当代我国西北地区农村回族社区宗教发展调查研究;宁夏社科基金项目当代回族文学现象研究、 宁夏城市化进程中的回族流动人口与散杂居民族问题实证研究;宁夏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回族科学技术史,宁夏科技支撑项目宁夏农村社会保障若干重要问题对策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20 余项。已发表当代回族文化:在民族性与开放性之间、 新世纪转型中的回族学走向及其研究重点、 当代回族2文化现象研究、 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回族“花儿”传承研究、当代西北农村回族社区宗教信仰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等学术论文 100 余篇,出版当代回族文学现象研究、 中国回族科学技术史、 回族历史文化概论走进伊朗、 解读波斯、丝绸之路与西部旅游资源特色优势研究、 当代中国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发展态势研究、 中国回族科学技术简史(阿拉伯文)等学术著作 8 部。先后参与中国回族大辞典、 中国清真寺综览、 中国伊斯兰教概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概况、中国回族概览、 中华回族爱国英才等著作的编写。先后应邀赴伊朗、德国、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越南、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访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多部著作(论文)获省部级奖项。2003 年 6 月获国际伊斯兰和平学术奖,并在特殊领域为国家安全做出一定贡献。一、一、也许生命早已有约,此生此世王锋注定与回族学、伊朗学和民族问题的研究接下不解之缘。他出生在一个的家庭,童年时就跟随大人们到清真寺做礼拜、念诵“清真言”。当时他有很多听不懂的语言,大人们告诉他念诵“清真言”是阿拉伯语,主麻(星期五)是波斯语。同时他还知道了,回族是由古代波斯人、阿拉伯人、中亚人与中国多民族融合而成的。自此,王锋幼小的心灵里就暗暗下定决心:我长大了一定到波斯去。从童年时代起对波斯的向往,到客居德黑兰,王锋走了二十多年。1993 年,王锋因在学术刊物发表中世纪波斯著名穆斯林诗人萨迪和他的真镜花园引起文坛的关注,1998 年 3 月被伊朗高教部录取,前往伊朗德黑兰大学留学。当时他把两3个幼小的孩子交给了妻子,踏上了追寻梦想的留学之路。2001 年 6 月在组织和家人的理解、支持和鼓励下,王锋完成了学业。当时,伊朗高教部向王锋发出邀请,希望他留在伊朗工作,夫人孩子享受伊朗当地生活保障。很多人劝他夫人不工作比国内挣得多,多好的事啊!然而,王锋却最终选择了回国。他说,我心系宁夏,我的事业在宁夏。他在发表的文章中表达了:“宁夏与波斯,纵写横写写不尽一个情字”。鉴于他为伊朗学做出的突出贡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文化部向他颁发了突出贡献奖,伊朗高教部特聘他为伊朗国家科技与文化国际合作协会特邀研究员。伊朗驻华大使在颁奖仪式上说:“目前,伊朗学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领域,世界各国热爱伊朗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在伊朗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领域撰写和翻译了不少专著,这无疑对于增进人类的团结和友谊,对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因此,从这意义上讲,时至今日,欲考证、探索波斯文化大有压沙求油之感。穆萨王锋先生的走进伊朗、 解读波斯,无疑会成为研究伊朗珍贵文化的一个新的起点和基石,对推动伊中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中国与伊朗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研究,对丝绸之路的起源和丝绸之路在加强中国与中亚及伊朗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这一切都为王锋教授今后对外宣传宁夏,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与沉淀、厚积而薄发。二、二、4致力于学术并把学术应用于实践的人,不仅要有足够的学识和坚韧的毅力,更是有着一种最初的内在的原动力。当王锋苦苦求索文学与艺术、文化与经济、学问与知识这些概念的原初含义时,他选择了学术,学术也选择了他。坐在我对面的王锋,以养育他的宁夏山川的真诚与朴实的性格和严谨治学态度,使我们成为忘年之交。从他谈吐所显现出犀利的目光、超前的思维和独特的学术品格,使我感到他是一位在学术上颇具个性的穆斯林学者。当我问他做学术苦不苦?王锋感叹地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道门。心门内外,有着不一样的风景和生活。门内是自己的生活情趣,门外是多彩绚丽的风景和喧嚣的尘迹。我深感做一个学者确实是太难了,但我一路走来,收获很多,心里很甘甜。 ”王锋在大学期间,在我国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和回族文学最早的开拓者王拾遗先生和李树江的指导下,便与回族学研究接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学术专著当代回族文学现象研究被学术界认为是:“第一次从当代回族文学现象的背后,提炼出回族文学的文化之根及其美学特征。 ” “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提供了个案研究的范例”、先后荣获第六届宁夏文学艺术优秀著作一等奖,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高等院校第四届(教育部)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自此,他便与回族学、伊朗学和民族问题的研究接下不解之缘。2008 年 10 月由他主持完成的宁夏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回族科学技术史正式出版发行,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了突出报道。2009 年 11 月荣获首届中国回族学优秀研究成果著作二等奖,2010 年 1 月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 年 9 月荣获中国侨联创新贡献奖。阿拉伯文译本已5由宁夏人民出版社与 2014 年 1 月正式向海内外出版发行。作为一部史书, 中国回族科学技术史是王锋教授,继当代回族文化现象研究、 回族历史文化教程、 走进伊朗、解读波斯、 丝绸之路与西部旅游资源特色优势研究、 当代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发展态势研究等著作出版之后,又一部拓荒之作。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研究视野由对回族文化的系统思考,转向对民族地区经济与科技文化的研究。这种理论视角的转换,应当说是作者对“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运用和对民族地区经济与文化研究的充分拓探。较之迄今已发表出版的有关理论文章和著作,该书具有许多创新之处。因为一部学术著作的价值在于它的原创性、前瞻性和创新性, 在于它能否提出一个永恒的理论命题,而命题的本身又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导意义;因为,在任何一种学术研究中, “问题”永远是最富有活力和挑战的思考对象,能否发现问题、能否解决问题,是理论研究的首要环节。通览全史,该项成果首次以“回族”“科技”“史”研究为主轴,重点探索回族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对伟大祖国的科技贡献。著者在吸收借鉴国际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引阿拉伯文、波斯文、英文、主要参考文献达百余种),在集大成的基础上多有学术创见。尤其通过实证分析与个案比较的方法,科学、客观地对回族科学技术领域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新见迭出。例如,王锋教授站在时代高度,基于宽阔的学术视野和对回族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成就及其对伟大祖国的科技贡献的系统考察,认为什么是回族科技史的重点?早期的回族科技成果如何界定?这一问题是回族科技史研究中一个重点和难点。他提出该项成果的6重点应在突出回族自身的创造发明及其科技成果的同时;也要突出回族与其它民族相关的科技创造发明;回族学习、引进汉族或其他兄弟民族先进的科学技术并经改进或创新后,取得的科技成果;发生在回族居住区并对该地区的科技、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这一创新点得到了学术界同仁的关注和赞誉。史料采集的广博与运用的审慎。 中国回族科学技术史的最重要成就与价值,还在于它不仅是回族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就其中某些方面提出了原创性、前瞻性的独到见解,从而使本书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方面均达到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水平。这主要表现在:史实结合、史论结合,考镜源流。书中对原文的阿拉伯文、波斯文旁征博引,对现有文字史料的审慎介绍、甄别与运用,这使本书在史料的丰赡与结论的可信方面,都具有了新的突破。如针对回族医药典籍中的阿拉伯文、波斯文文献存量不多,但其科学价值非常珍贵的特点。尤其是回回药方的主要内容又多源于阿拉伯、波斯医书,所包含的语言文字除去汉文,尚有阿拉伯文、波斯文、维吾尔文等文字。 回回药方卷 12 收录的“古阿里失突论只方”,经著者甄别是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和医学家伊本西拿的医典卷 5 第三册第 358 页上的“佛手柑化食丹”,两方内容完全相同。回回药方中同一页书上叫做“又一方,先贤卜阿里造,经试验过者”的药方亦是药典中的相同的方剂。方中提及的古回回医人卜阿里,即伊本西拿的本名汉字音译。 ( 。 伊本西拿医典的本草祆教僧的麻黄、拜火教徒的麻黄)。拿马其( 盐。 回回药方)。波斯枣( “:)波斯枣,出波斯国,波斯国呼为7窟莽。 ”窟莽,乃是波斯人对椰枣()的称谓。在对回族早期取得的科技成果,进行考镜源流、旁征博引国内外相关的史料后,研究认为回族早期科技发明既是回族创造的科技文明,也是从域外传入的第二种科技文明。从而对回族早期的科技创造发明这一学术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这一理论在探讨回族科技史的特点及其规律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对科技史料一方面旁征博引,一方面又以非常审慎的态度对待它们,如在对回族科学技术史进行分章之前,开篇导论,阐述了回族的来源与形成、回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的重大科技成果,编纂中国回族科学技术史的目的、意义、价值和愿望,这对把握全书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导论以下的各章节篇尾,除注明重要的参考文献外,则以简短的文字总结概括本章内容,这种做法应当说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与此同时,全书对现有文字史料的认真介绍,甄别与选择,也突出地反映了这一点。正是由于研究者充分占有了大量的史料,使得该研究成果不仅具有现实的科学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历史的文献参考价值。它的出版被学术界称之为“填补了中华民族科技史中一项空白,为我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个案研究模式,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是对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贡献。 ”中共宁夏自治区原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民族经济学博士王正伟,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回族学学副会长余振贵研究员为本书作序。中国数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会副理事长郭世荣教授为本书作跋。8丝绸之路与西部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势研究为王锋教授主持的宁夏高等院校重点立项课题,宁夏大学优秀学术出版资助。2005 年 9 月由兰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成果在调查、论证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经济的模式和方法,着重从西部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势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相互关系的多维角度,研究我国西部旅游业可时续发展问题。在理论创新方面,本课题首次提出丝绸之路与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的特色优势互补性的观点,对今天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引领西部开放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实际应用价值在于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西部旅游资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经济建设提供事实理论依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