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浓度的氨气对鸡群危害很大,主要是诱发呼吸道和眼部疾病,以及降低鸡群的生产水平。 现从氨气的致病机理和控制措施 2 方面作一些探讨 1 致病机理 1.1 诱发呼吸道疾病 1.1.1 高 浓度氨气能够诱发呼吸道疾病。氨气可刺激上呼吸道组织,使咽喉气管的上皮发生水肿、 变性,甚至坏死,造成呼吸机能紊乱。 1.1.2 继发病原微生物感染。氨气浓度超过 50xlO-6 时,可刺激咽顶壁鼻后裂孔和眼底 部喉口裂隙扩大。此外,氨溶解到呼吸道黏膜的粘液中,使粘液的 pH 值向碱性转化,纤 毛丧失活动功能,增加由空气传播疾病(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大肠杆菌性气囊炎) 的易感性。 1.2 诱发眼部疾病氨气溶解于眼的分泌物中,产生一种刺激性碱,而诱发角膜结膜炎, 使鸡眼睑闭合,角膜混浊。氨浓度持续高于 100xlO-6 时则可发生角膜溃疡和失明。临床上 多见大肠杆菌性全眼球炎。 1.3 影响鸡群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鸡舍内氨气浓度过高时,鸡群表现精神不振,活动 能力下降,采食量减少,生长速度和产蛋率都相应降低。试验表明,当氨气浓度达到 50 75x10-6 时即可降低饲料的消耗和转化率 1.4 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许多经滴鼻、点眼和喷 雾等途径进行免疫接种的疫苗都是首先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当 氨气浓度过高时能够损坏该类细胞的作用。此外,鸡舍内高浓度氨气还能增加疫苗接种反 应,出现呼吸道症状。 2 控制措施 2.1 改善鸡舍环境。及时清除粪便及污物影响鸡舍内氨气浓度主要因素是 粪便和垫料,因此及时清除粪便和更换垫料是降低氨气浓度的最有效的措施。降低粪便和 垫料湿度能抑制细菌活动。从而抑制或减少氨气的生成。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更要 经常通风换气。降低饲养密度,鸡粪等有机物应及时清除,使舍内氨气浓度不应高于 15xlO-6 .冬季在作好舍内保温同时要重视排污排湿,定期打开风扇和加大换气孔,以人感 到无闷气、无刺鼻、无刺眼为好。 2.2 科学配制饲料,合理使用添加剂由于鸡粪尿同时排泄的特殊生理特性,饲料在鸡 的消化过程中会产生酚、苯及粪便等物质。而没有被消化的部分也会在体外被微生物降解 产生臭气。由于尿中含有尿素,尿素分解会产生氨气,所以说粪便产生越多,舍内空气中 氨气的浓度也就越大。试验证明,如果鸡的日粮中干物质的消化率从 85提高到 90,那 么粪便的排泄量会降低 20,粪便中的干物质含量将降低 2。所以若在日粮中合理使用 一些添加剂,如酶制剂、微生物制剂等,有助于维持肠道内的菌群平衡,提高蛋白质等的 消化率:在日粮中添加 2一 5的沸石粉,也能明显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并能降低粪便的 含水量,可大大降低粪便中臭味和氨气;在日粮中添加 12的木炭渣或 0.5的腐植 酸钠,可使粪便干燥,臭味减少。 2-3 化学除臭法用某些化学物质处理粪便和垫料对降低氨气含量很实用,该类物质能 吸收粪便和垫料中的氨。如 H20 、高锰酸钾、硫酸铜、苯甲酸、乙酸等均具有抑臭作用, 用 4硫酸铜或 2苯甲酸(或乙酸)来处理垫料,均能有效控制或降低氨气浓度。 2.4 微生物除臭法用 EM 发酵物添加在饲料中或处理粪便可有效地降低鸡舍内氨气的 浓度。据报道,饲料中添加 0.25的嗜乳酸杆菌、枯草杆菌和类链球菌混合物能使鸡群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添加量达到 0.5能有效降低粪便中氨。 总之。鸡舍的环境可直接影响机体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养殖户要高度重视。我们要从 饲养管理、饲料配合、疾病防治等多方面人手,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来减少疾病的发生, 使生产者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