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湖北中医药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方7 E 7 砷如l z 年,月f0 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湖北中医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份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留学位论文;学校可以根据国家或湖北省有关部门的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同意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人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硐呻导师签名:占卜删2 年1 0 日目录中文摘要IA B S T R A C T III缩略词表V II前言1刖百上临床研究31 病例选择31 1 病例诊断标准3 1 2 中医辨证标准3 1 3 病例纳入标准3 1 4 病例排除标准32 研究方法42 1 分组方法42 2 治疗方法及疗程4 2 3 统计学方法43 观察指标53 1 疗效指标量化标准5 3 2 安全指标5 3 3 安全性评价63 4 临床症候疗效评定标准64 结果64 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64 2 三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74 3 三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比较7 4 4 三组复发率的比较84 5 不良反应8讨论91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91 1 流行病学资料9 1 2 发病机制91 2 1 内脏的高敏感91 2 2 胃肠激素紊乱101 2 3H P Ylo ri 感染1O1 2 4 胃动力障碍1 11 2 5 精神心理因素111 3 诊断标准111 4 治疗、122 祖国医学对胃痞病的认识122 1 关于胃痞病病名的认识122 2 关于胃痞病病因病机的研究132 3 关于胃痞病的辨证分型和辨证论治132 4 中医外治法在胃痞病中的运用143 中西医结合治疗F D 14结论151 西医对症治疗152 中医辨证论治与针刺疗法153 疗效评价16参考文献17附录:综述2O致谢28中文摘要目的:本课题是通过观察经验方连朴饮与针刺结合西药对胃痞病脾胃湿热型的作用,综合评价中医针药组结合西药在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型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 例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 10 年9 月一20 1 1 年10 月门诊和住院的“胃痞病“ 患者,所有病例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胃痞病胃脘痛验证方案的胃痞病中医诊疗方案验证方案纳入标准,即符合罗马I I I 诊断标准并被纳入脾胃湿热型的患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 2 0例患者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单纯西药组,中医针药联合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均为4 0 人。单纯西药组予以奥美拉唑肠溶片( 奥美: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 ,每次1O m g ,每天2 次和莫沙必利分散片( 由康弘制药厂提供) 每次5 m g ,饭前3 0 m in 口服,每天3 次;中医针药联合治疗组给予连朴饮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及每日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等腧穴2 0 m i n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采用西药加上中药针药联合治疗。疗程均为4 周,治疗结束后一个月,随访统计复发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三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中医症候积分和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并于一月后统计复发率。统计方法采用S P S S1 6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试验研究的统计学显著性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 0 0 5 或P 0 0 1 作为判断差别的标准。结果:1 在临床疗效方面,中医针药联合组总有效率为4 0 ,单纯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0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5 ,后两者与中医针药联合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 p O 0 5 ) ;治疗后三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O 0 5 ) ;三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各主要症状改善有明显差异( P O 0 5 ) ;而对于上腹痛、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等症状的疗效改善方面,中西结合组与中医针药组和单纯西药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T h eq u a n t i t a t i v es c o r e sf r o mt h eg r o u p sa f t e rtr e at m e n ts h o w e dSt a tiSti c all ySig n i fic a n tl yd if f e r e n c ef r o mt h eg r o u p sb e f o r etr e at m e n t ( P 0 0 5 ) ;T h ec a r d i n a ls y m p t o mi m p r o v e m e n to ft h r e eg r o u p sw e r eSi g n i f i c a n tl yd i f f e r e n t ( P 0 0 5 ) ;F o rt h ee f fi c a c yo ft h es y m p t o m so fu p p e ra b d o m i n alp ai n ,p o s t p r a n d i a lf u ll n e s S ,e a r l Ys a t i e t y ,t h et h ir dg r o u piSS i g n i f i c a n tl y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f i r s ta n ds e c o n dg r o u p ( P 0 0 5 ) ,具可比性。2 2 治疗方法及疗程单纯西药组予以奥美拉唑片口服,每次10 m g ,每天2 次和莫沙必利分散片,每次5 m g ,饭前3 0 m i n 口服,每天3 次,疗程4 周;中医针药联合治疗予以中药连朴饮加减( 黄连5 9 、厚朴1o 卧石菖蒲1o g 、法半夏1O g 、黄芩15 9 、陈皮1 0 9 、芦根15 9 、茵陈1 0 9 、生薏仁2 0 9 ) ,每日一剂,水煎) 很2 0 0 m l ,早晚各10 0 m l ,连续服4 周;同时每日给予针刺( 内关、足三里、中脘等)治疗,平补平泻,留针20 分钟,疗程4 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即将西药治疗和中医针药联合治疗相结合,疗程亦为4 周。治疗结束后一月随访,统计复发率。2 3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 P S S1 6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试验研究的统计学显著性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 0 0 5 或P 0 0 1 作为判断差别的标准。基本指标的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选用t 检验、方差分析等。若数据非正态分布,则选用非参数检验法,如秩和检验等。中西结合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型的临床观察3 观察指标3 1 疗效指标量化标准( 1 ) 中医症状量化分级标准( 见下表)表3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 2 ) 症状分级量化标准于治疗前,治疗4 周,停药后1 月,观察三组胃痞病患者,分别对胃脘痞满、烧心、苔黄腻、纳呆食少、嗳气不爽、1 :3 苦而口中粘腻、舌质红、脉濡数或细数等按症状轻重,主症分别记为0 分、2 分、4 分、6 分,次症分别记0 分、1 分、2 分、3 分。将以上各症状相加之和为症状积分。中医症状量化分级标准:参照2 0 0 2 年5 月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痞满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制定。3 2 安全指标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包括( 1 ) 血、尿常规、大便常规。( 2 ) 心电图、肝功能( A L T A S T ) 、肾功能( B U N 、C r ) 。在研究过程中,对有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价,同时进行必要的理化检查或终止实验。湖北中医药大学2 0 2 届硕士学位论文3 3 安全性评价( 1 ) 1 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 2 ) 2 级:比较安全,即使有不良反应,也不影响继续给药,对受试者康复无影响;( 3 ) 3 级:有安全性问题,受试者难以忍受,需要撤药,即使继续给药,也必须做特殊处理,且对受试者康复有直接影响;( 4 ) 4 级:有重度不良反应,需立即撤药或做紧急处理,否则会危及受试者生命,甚至致死或致残。3 4 临床症候疗效评定标准I 、主要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1 ) 显效一原有症状消失;( 2 ) 有效一原有症状改善2 级者;( 3 ) 进步一原有症状改善I 级者;( 4 ) 无效一原有症状无改善或原症状加重。显效例数和有效例数计算总有效率。2 、证候疗效( 中医症状积分) 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 ( 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 0 0 ) 。中西结合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型的临床观察注:与中医针巧联合组相比,。P O 0 5 ) ;治疗后三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O 0 5 ;治疗后三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P O 0 5 )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三组各主要症状改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O 0 5 ) ;而对于上腹痛、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等症状的改善,中西结合组与中医针药组和单纯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O 0 5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三组各主要症状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 O 0 5 ;而对于上腹痛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等症状的改善,中西结合组与中医针药组和单纯西药组比较,差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