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2121 篇篇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 13 3 题题(14(14 分分) )戴胄犯颜戴胄犯颜执法执法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注释注释】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上:指唐太宗。擢:提升。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布:昭示。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4 分分) )未几,有诈冒事觉觉者 陛下忿忿选人之多诈 故故欲杀之 天下无冤狱狱 2.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6(6 分分)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4(4 分分) )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 13 3 题。题。(14(14 分分) )何岳轶事何岳轶事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注释】 封识(zh):封存的标记。 利:贪图。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 4 分)分)其人感谢而去去 俟俟他日来取 尝尝教书于宦官家 略不略不动心 2.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6 6 分)分)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_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_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_3.3.分别用四个词概括文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更难能可分别用四个词概括文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更难能可贵呢?(贵呢?(4 4 分)分)_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14 分)分)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注释注释】行室:田间休息处。苫:用草编成的遮蔽物。豕:猪。1.1.解释加点词语。(解释加点词语。(4 4 分)分)(1)一屠暮暮行 ( ) (2)顾无计可以死死之( )(3)股股直不能屈( ) (4)遂负负之以归 ( )2.2.翻译句子。(翻译句子。(6 6 分)分)一屠暮行,为狼所逼。_顾无计可以死之。_遂负之以归。_3.3.选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狼对屠的威胁,哪些词语写出了屠的机智?(选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狼对屠的威胁,哪些词语写出了屠的机智?(2 2 分)分)_4.4.故事中的狼是凶残的,屠夫虽然只有一把故事中的狼是凶残的,屠夫虽然只有一把“_”“_”的小刀,却用它战胜了狼,从而说明的小刀,却用它战胜了狼,从而说明_。(。(2 2 分)分)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14 分)分)蒲留仙写书蒲留仙写书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注释注释】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尤: 格外,十分。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或:有时。已:止,停止。蒇(chn):完成。故:所以,因此。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 4 分)分)每临临晨携一大磁罂 必令畅谈乃乃已 必强执执与语 如是如是二十余寒暑 2.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6 6 分)分)食贫自给,不求于人。_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_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_3.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2 2 分)(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分)(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2 2 分)分)_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 13 3 题。题。(14(14 分分) )于令仪诲人于令仪诲人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注释注释】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长厚:为人忠厚。 忤:触犯。 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十千:即一万铜钱。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4 分分) )如其欲与与之 既去去 乃乃邻舍子也 恐为人所诘诘 2.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6(6 分分) )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3.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4(4 分分) )六、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六、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3 题。题。(14 分分)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选自列女传1 1、解释加点的斜体字、解释加点的斜体字 (4 4 分)分)(1)既既学而归 (2)孟母方方绩 (3)孟母以以刀断其织 (4)师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2 2、翻译。(、翻译。(6 6 分)分)(1)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2)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3)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3.3.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4 4 分)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3 3 题。题。(14(14 分分) )卖酒者传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客有橐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注释注释】平事,商量事情。咨嗟:叹息。侪:chi,同辈,同类的人。子母:利息和本金。责券:求取证据。橐:tu,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 4 分)分)以以善酿致富。 或遣遣童婢沽 甲逾逾期不肯偿,将讼 闻卖酒者长者,趋趋寄宿。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6 分)分)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