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 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94 分一、单选题(共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道试题,共 50 分。)分。)V1-5 DADCB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适合于()A. 任何历史时代B. 奴隶社会以后C. 资本主义社会以后D. 当代新科技革命以后满分:1 分2. 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 劳动者的分工形式C. 产品的分配方式D. 商品的交换方式满分:1 分3. 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A. 血缘亲族关系B. 政治思想关系C. 阶级压迫关系D. 社会生产关系满分:1 分4. 社会改革实质上是()A. 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B. 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 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满分:1 分5. 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A. 不可改变的B. 可以改变的C. 可以任人创造的D. 完全与人无关的满分:1 分6-10CBBCD6. 人脑是 ()A. 思维的机器B. 思维的源泉C. 思维的物质器官D. 思维的物质外表满分:1 分7.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A. 间接经验B. 社会实践C. 人的意识D. 客观事物满分:1 分8.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 事物的普遍联系B.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C.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D. 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满分:1 分9.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创造物质B.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人脑满分:1 分10.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 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 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D.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满分:1 分11-15 CDACC11. 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A. 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B.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的C.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D. 生产力的性质直接决定的满分:1 分12. 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A.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B. 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C. 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D. 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满分:1 分13.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A.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B.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C. 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D. 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满分:1 分14.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 是否显著、激烈B. 是否迅速明显C. 是否超出度的界限D. 是否引起事物变化满分:1 分15. 矛盾是反映 ()A. 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B. 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C.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D. 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满分:1 分16-20 BADDA16. 假象是指 ()A. 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B. 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C. 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D. 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满分:1 分17.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 ()A. 生产劳动发展史B. 阶级斗争发展史C. 国家政权更迭史D. 宗教信仰变迁史满分:1 分18.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A. 古希腊哲学和古印度哲学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C. 历史主义和机会主义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满分:1 分19. 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这是 ()A. 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B.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C. 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的观点D.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满分:1 分20.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满分:1 分21-25 ACCAA21.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前提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历史是不断进步的C.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 社会历史是人们的活动创造的满分:1 分22. 根据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D.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满分:1 分23. 发展的实质是()A. 事物的一般变化B. 运动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 量变满分:1 分24.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满分:1 分25. 下列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 自然科学B. 哲学和宗教C. 政治思想D. 道德和艺术满分:1 分26-30 AACDC26.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 生产方式B. 人口因素C. 地理环境D. 社会风气满分:1 分27.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满分:1 分28.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A. 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 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满分:1 分29.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A. 运输设备B. 仓储设备C. 维修工具D. 生产工具满分:1 分30. 事物的质是指 ()A. 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B. 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 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 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满分:1 分31-35 CCCDA31. 认识客体是指A. 一切客观事物B. 自然界C. 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象D. 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满分:1 分32.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 医生给病人做手术B. 法官审理案件C. 农民播种小麦D. 科学家做化学实验满分:1 分33. 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A. 只要刻苦读书就行B. 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C. 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D. 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满分:1 分34. 否定之否定规律()A. 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B.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C. 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D.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满分:1 分35. 根据社会意识的层次和特点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B.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C.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D. 进步意识和落后意识满分:1 分36-40 CCABD36. 认识主体是指A. 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B. 认识对象的主要方面C. 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D. 认得主观精神世界满分:1 分37.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精神的C. 世界是统一的D. 世界是发展的满分:1 分38.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 生产关系的发展B. 生产力的发展C. 上层建筑的发展D. 经济基础的发展满分:1 分39.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 一切从实际出发B. 实事求是C. 理论联系实际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满分:1 分40. 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 ()A. 全部自然界B. 劳动资料C. 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D.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满分:1 分41-45 BCBCC41.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 人和世界的问题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 时间和空间的问题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满分:1 分42. 从本质上看,国家是 ()A. 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B. 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C. 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D. 调和社会矛盾的机关满分:1 分43. 世界观就是()A. 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D. 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满分:1 分44. 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是指A. 规律的内容是客观的B. 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C. 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 规律的运用是客观的满分:1 分45. 认识的本质是()A. 主体对客体的加工B.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 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 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满分:1 分46-50 BCBCD46. 事物发展的源泉是 ()A. 事物的相对性B. 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 事物的变化D. 人的自觉能动性满分:1 分47.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 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 世界是物质的D. 世界是统一的满分:1 分48. 从起源上看,国家是 ()A. 调和阶级矛盾的产物和表现B.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C. 维护社会秩序的产物和表现D. 维护社会正义的产物和表现满分:1 分49.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满分:1 分50. 从阶级属性和功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农民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所有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满分:1 分二、多选题(共二、多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道试题,共 40 分。)分。)V1. 就哲学而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指 ABCDA. 以人为目的的发展B. 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发展C. 质与量相统一的发展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的基本适应的发展满分:1 分2. 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ABD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满分:1 分3. 质与量的哲学意义在于 ACDA. 区别质是认识量的前提B. 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C. 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D. 做任何事季要有质的要求,精益求精,好字为先,又要有量的要求,心中有数满分:1 分4. 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ACA. 渔猎社会B. 原始社会C. 农业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满分:1 分5. 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因素有()ABCDA. 社会基本矛盾的矛盾运动B.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C.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D.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满分:1 分6. 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的斗争性表现的有()ABCDA. 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B. 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冲突C.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 人民内部的意见分歧满分:1 分7.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CDA.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C. 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D. 符合已被公认理论的就是真理满分:1 分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ABCD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满分:1 分9. 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AB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C.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的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满分:1 分10.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BDA. 古为今用方针B. 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