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些年来,湘南地区正在成为湖南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板块。2010 年、2011 年湘南三市 GDP 增速分别高于全省 0.5、1.1 个百分点;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分别提高 0.3、0.1 个百 分点。今年上半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湘南三市 GDP 仍保持增长 12%左右,高出 全省平均水平。金模网 CEO 罗百辉认为,湘南三市经济持续高位增长,得益于承接产业转 移的拉动作用。近三年,三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 2681 个,总投资 2100 亿元,占三市同期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36%;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2010 年达到 18.84 亿美元,增长 33.2%,2011 年达到 30.1 亿美元,增长 59.8%。今年上半年,三市进出口同比增长 60%, 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 205.9%。面临出口贸易的严峻形势,湘南三市承接产业转 移、扩大对外贸易的经验提供了有益启示。 “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呈现许多新的特点:一是转移企业的区域性明显。80%的转移企 业来自珠三角,80%的引资来自粤港澳台。衡阳台资企业约占全市外资企业总数的 1/3。台 资在我省引资规模和总量中排第二位。二是“龙头”企业的带动性明显。富士康、欧姆龙、 台达等一批龙头企业带来一批相关企业和产业转移,呈现组团式转移、集群式承接、抱团 式发展的趋势。 ”金模网 CEO 罗百辉指出,富士康电子书、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数字电 源等高科技产品相继在衡阳投产,智能家电、大屏幕电视机面板、精密模具等生产线正在 向衡阳转移,今年有望实现产值 40 亿美元。全省同富士康配套的企业近 100 家。由于富士 康的带动,仅衡阳台湾工业园就落户台资企业 103 家,总投资超过 60 亿元,成为全省最大 的台商投资企业集聚区。衡阳正在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城。郴州打有色牌,有色金属价格指 数、国家石墨监测中心、稀贵金属交易平台、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纷纷落户郴州,有色金 属之乡、中国银都、世界铋都形成品牌。永州承接制鞋产业链,世界三大运动鞋品牌阿迪 达斯、耐克、彪马已扎堆进驻,年生产能力 1 亿双运动鞋。三是开放平台的服务性明显。 湘南地区建立了 25 个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三市每年建标准厂房在 2 万平方米以上,以 “筑巢引凤”应对“腾笼换鸟” 。郴州率先建立出口加工区,公路口岸开通国际快件,海关 实行“属地报关、口岸验放”模式,创新了内陆口岸开通直接放行的“F”通道,3 分钟办 理通关手续,综合物流成本降低 50%以上。衡阳市加快建设公路口岸、无水港,开通铁海 联运、五定班列,成功获批综合保税区。同深圳盐田港的“铁海联运” ,加快通关速度 50%以 上,降低物流成本 30%以上。永州海关也即将挂牌运行。湘南三市完善的开放平台、相对 低廉的营商成本,对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2010 年以来,衡阳市共承接产业转 移项目 860 个,加工贸易企业 165 家,到位资金 600 亿元。今年上半年,郴州承接产业转 移项目 186 个,永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 165 个,呈现“井喷”之势。 湘南三市承接产业转移还有很大的潜力。一方面国际产业转移和沿海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 面临重大机遇;另一方面湘南三市承接产业转移极具优势,这些优势不仅体现在区位、交通 和资源上,还体现在完善的政策、现成的经验和产生的影响上。有鉴于此,第一,要充分 发挥“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品牌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扩大影响, 形成合力。第二,衡阳信息、郴州有色、永州鞋业均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要科学制 定产业发展规划,扬长避短,错位发展,防止恶性竞争。第三,加大开放平台建设力度, 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营商成本,改善服务环境。第四,扩大对东盟国家开放。东盟 10 国, 没有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有广阔的市场。上半年,永州对东盟贸易达到 936 万美元,同比 增长 57%。湘南三市在继续加强同粤港澳台对接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毗邻广西的优势,借 助北海出口通道,开拓东盟市场,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第五,选派和引进一批熟悉外经 外贸的干部充实湘南三市,提高领导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 三市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矿山和冶炼企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近年呈下降趋势。这 个可喜的现象,标志着湘南三市正在加快绿色转型。 湘南三市作为久负盛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矿产资源是优势,在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年来,三市加大力度整合矿产资源开发,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长期以来的 无序开采,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积重难返,加之郴州三十六湾、衡阳水口山等重金 属污染源都处于湘江上游。湘南三市绿色转型的任务仍然艰巨和繁重。 从湘南三市实际出发,加快绿色转型要重点做好三篇文章。一是“转移”文章。承接产业 转移是推动绿色转型的抓手,但决不能“扯到篮子里就是菜” 。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这要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底线。守住这条底线,关键要建立产业准入、提升、退出机制。 在产业准入方面,严格执行能耗、物耗、水耗、环保、土地标准,严禁高耗能、高排放、 高消耗等落后产能转入;在产业提升方面,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 产业,促进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低技术含 量产品向高技术含量产品转变,推动传统产业两型化发展;在产业退出方面,对于达不到两 型要求的企业,该关停的坚决关停,该合并的坚决合并,该转产的坚决转产,下决心淘汰 一批落后产能,为发展优势产业、新兴产业腾出资源和环境空间。二是“旅游”文章。湘 南三市山水秀美,文化厚重,生态良好,是湖南的一幅画、一本书、一张图。南岳衡山、 永州阳明山、郴州莽山以及湘江、东江湖都是一幅浑然天成的美丽画卷,蔡伦、王船山、 欧阳修、周敦颐等名人大师灿若群星,古皇陵、古营垒、古村落、古宅院、古文庙、古寺、 古塔、古桥等古文物星罗棋布,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目前,这些优势尚未得到 充分发挥。务必要加强规划,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加快核心景区建设,形成富有鲜明特 色的湘南旅游板块和品牌。三是“整治”文章。重点整治矿山开采区、冶炼企业集中区和 尾沙坝。目前三市矿山开采区 324 个,冶炼企业 393 家,尾沙坝 183 处。特别是郴州三十 六湾、衡阳水口山的重金属污染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整治。由此带来的安全生产事故和环境 危机事件不少。必须像关闭洞庭湖区 243 家小型造纸企业一样,抓矿山资源整合、小型冶 炼企业关闭和尾沙坝治理,还湘南一片蓝天、一泓碧水和满目葱茏。 湘南三市在抓干部作风转变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创造了好的经验。衡阳市以群众工 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干部参加劳动制度,郴州市用最严厉的问责掀起“治吏”风暴,永 州市开展机关深入群众、深入村组、深入项目、深入企业作风建设主题活动,这些都深受 老百姓欢迎,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适应“转移”和“转型”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抓作风转变无论在内涵还是在外延 上都要有新的拓展和提升。在座谈中,有的同志讲“不怕发展落后,就怕观念落后;不怕底 子薄,就怕妄自菲薄;不怕条件差,就怕干部作风差;不是不可为,就怕不作为” 。深刻揭示 了转变思想观念的极端重要性。事实上,观念转变的程度,思想解放的程度,精神状态提 振的程度,责任感强与不强的程度,都直接决定“转移”和“转型”的力度、速度。只有 眼界开阔、对外开放、政策开明、精神开拓,才有科学开发的良好局面。转变发展路径, 也是湘南三市的当务之急。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依赖、重化工业依赖、投资依赖,是三市 “转型”的桎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 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解除“三大依赖”的束缚,依靠 两型产业促发展,依靠改革开放增动力,依靠科技创新强支撑。 “转移”和“转型”切忌 “喊空口号” 、讲大话,必须切实转变工作方式,以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才能推进。湘南 三市突破传统的工作方法,集中精力抓项目,始终突出项目建设的主体地位,形成项目建 设的强大合力,营造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创新思路抓招商,坚持招商引资“功夫在诗外” , 筑巢引凤关键有“好巢” ,重视打牢基础、定实政策、做优环境;优化服务抓平台,重点打 造对外开放平台,构筑投融资平台,建设政务服务平台,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 务,这些经验值得借鉴。转变干部作风难在密切联系群众尤其是服务群众上。近些年来, 湘南三市在联系群众上动了很多脑筋,想了不少办法,但在服务群众上都有“手长袖子短” 的烦恼。如何解决好这个难题,桂阳县烟草产业基地的技术员为我们提供了答案。这个县年产烟草 75 万担,成为支柱产业。县里的同志介绍,烟草产业的发展,功在技术员从育苗、 移栽、培管和晒烤等各个环节提供的全程服务。在老百姓心里,技术人员就是他们的“财 神” ,请技术员吃饭要排成长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各级干部都像烟草技术员那样有 “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本领,何愁“转移”不兴、 “转型”不成。健长乐 http:/www.gzliyou.com fecnsdcjas88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