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摘自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指南一、总论总论的要点是明确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了解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可以从事业的发展、教学法的发展和学科的理论的发展三方面来加以阐述。事业的发展:A初创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初20 世纪 60 年代初B巩固和发展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C恢复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D蓬勃发展的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教学法的发展:A初创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初20 世纪 60 年代初B改进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初20 世纪 70 年代初C探索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初20 世纪 80 年代初D改革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学科的理论的发展:A教学理论的研究B基础理论的研究a语言理论的研究b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c比较文化理论的研究(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首先,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不同于语言学的教学,因为两者的性质 不同。这种不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教学目的不同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和规律的科学,语言学的教学则是教授有关语言的理论知识以及有关语言的研究方法。语言学教学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理论知识及有关语言的研究方法。语言学教学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目的。例如对中学生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大学生和研究生除了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以外,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从事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的能力。语言教学虽然也有受教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工具等各种不同的目的以外,但是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能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语言课是技能课、工具课。虽然语言教学中也要教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但这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进行的教学,根本 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语言课上过多地讲解语言知识,例如讲词语的种种义项,讲语法知识,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训练,这就是混淆了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目的,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2)教学内容不同语言学的教学内容是语言理论、语言知识和语言研究方法等。理论知识和方法组成了语言学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而这种整体性和系统性体现了语言科学的科学系统。语言教学的内容是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以及相关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它的教学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句式、语段、语篇、各种词语、句式的语义和具体的用法:听、说、读、写的技能,理解和表达的技能以及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等等。总之语言教学的内容包括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一般以言语材料的形式加以体现。语言材料的选择、编排和展示要考虑到教和学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语言教学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一是学习者的目的要求、语言水平和学习规律。(3)教学原则不同教学原则是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订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对一切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都有指导作用。语言学教学的主要教学原则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是以语言规律、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规律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的一系列原则。它们是正确处理言语要素的传授与语言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正确处理语言的形式结构教学与语义结构教学的关系,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文语要素的关系,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秩序渐进,加强重复,螺旋式提高的原则;强化学习环境,自学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等等。(4)教学方法不同要贯彻教学原则达到教学目的,就要通过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语言学教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讲授使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有关的理论知识。有一部分内容如方言调查、语音实验等,则通过具体的调查实验等操作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语言教学则根据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言语技能及交际技能的训练,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理论讲解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学习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言语技能和交际和交际技能也要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不论是理论传授的内容还是技能训练的项目都要有适量适时的重现;教学内容的选择、编排、展示则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排列、组合;教学时间的安排要把重心放在言语技能和交际技能训练上等等。(5)教学技巧不同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性通常通过教学技巧来体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由于教学技巧的高下,可以使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差别。语言学教学主要是知识的传授,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语言教学除了要讲授一定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习者在理解的同时,正确掌握、熟练运用所学内容,所以如何使学生容易理解,这其中包括提问、板书等一系列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快速掌握并正确运用都与教学技巧有密切的关系,教学技巧的作用在语言教学中特别明显。其次,对外汉语是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不同于第一语言教学。这种不同集中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与第二语言教学不同,进行第一语言教学时,学生已具备了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第一语言教学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语言知识、提高母语的运用能力的教学,以及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好的品德、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审美能力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起点则完全不同于第一语言教学,大部分学习者对所学的目的语一无所知,从零开始,完全没有第二语言的言语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第二语言教学绝大部分都是从发音、字母开始,从培养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由于第二语言教学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第一语言即母语教学。(2)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学习者的已掌握的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起促进作用的正迁移,因而第二语言的教学要考虑充分利用第一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加快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率,也要注意减少、削弱或消除第一语言的负迁移影响,以使学习者能较为顺利地获得第二语言,从而进行有效的交际。(3)伴随着语言学习,一种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必然同时展现出来,并进入学习者的意识之中。学习者在获得第一语言时,与第一语言相联系的文化心理和社会习惯已经形成。当他学习第二语言时,新的思想意识、文化现象的接受和理解就会有难度,甚至产生障碍和冲突,所以第二语言教学有必要对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加以介绍和传授,以消除语言学习中跨文化障碍或冲突,进一步提高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第三,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里的重点是汉语。也就是说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不同于其他的语言,它有自己的特点,汉语的特点和汉语教学的特点。汉语有自己的语音、词汇、语法体系,这一套体系完全不同于西方语言的体系,汉语的书写系统 汉字,又完全相异于拼音文字。汉语这些本身的特异性,使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一方面受到第二语言教学的普遍规律的制约,同时又有本身教学的特殊规律。例如教学重点:汉语名词没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名词和代词没有阴性、阳性之差;代词不分主格、宾格;动词没有人称和时态的变化等等;但是,汉语没有复杂的补语,有特殊句式“把”字句,无标记被动句等。汉语虽然没有动词的时态变化,但它有自己特定的时态表示法,这些都是教学的重点或者难点。又如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同一意思一般有相对应的表示法,但这种相对应的表示法难易程度往往不同。 “OPEN YOUR BOOKS”“翻开书”或“把书翻开” ,同一个意思而表达方式不同。难易程度也不一样。所以什么该先教,什么该放在后面教,一个简单的句子包含着教学的规律和学习者学习、接受的规律,所以制定汉语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要考虑到汉语的特点、教学的规律和学习规律。再如,语言技能训练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要符合汉语的特点。由于汉字的特殊性,国外“听说领先”的语言教学原则和方法就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汉字本身认读、书写、记忆上的困难,汉字与阅读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各种适应不同要求的教学对象的方法。第四,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里所说的“对外国人” ,主要区别于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国内的少数民族同属于中华民族,浸润于中华文化之中,各民族人民共同继承、创造、发展着中华文化。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他们的民族文化、社会习俗、观念意识同中华文化有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造成对汉语的理解、学习、运用中的障碍,甚至产生误解和冲突,所以对外汉汉语教学必须重视同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2、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对外汉语教学是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一系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是从理论上揭示对外汉语教学的本质特征;研究教学的全过程从宏观而言研究教学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与实践;从微观而言是研究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研究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是要研究教学体系中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学习者和教师,学习的对象所学的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外部因素包括与本学科相关的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的、教学的与社会的语言环境、国家方针政策和国家、社会及教育单位的资源和条件。还要研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研究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是要研究学习者从零起点到接近标准目的语的全过程中其汉语水平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教学与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在一系列的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并以此来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二)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事业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发展。以下分三部分来阐述。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从开创(50 年代初)至今,已有 50 多年的历史,这五十多年经历了几个阶段。(1)初创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初20 世纪 60 年代初):1950 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清华大学成立了东欧交换中国语文专修班。这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该班于 1951 年初正式上课。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周培元教授兼任专修班的业务工作。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任清华大学外籍留学生管理委员会主席并兼管专修班的业务工作。第一年共接受来自东欧国家的 33 名留学生,学制为两年,任课教师为 6 名,包括曾在美国和英国教过汉语的邓懿、王还先生。1952 年暑期,由于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调到北京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