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9页
第2页 / 共79页
第3页 / 共79页
第4页 / 共79页
第5页 / 共79页
第6页 / 共79页
第7页 / 共79页
第8页 / 共79页
第9页 / 共79页
第1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7年高考备考专题讲座一、综合分析2006年高考题,探究高考命题改革走向2006年高考试卷的比较分析v比较分析200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卷,对于 探究和把握2007年高考命题改革走向,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v二、复习备考的整体思路v(一)转变教学观念v1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v 在全面推行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情况下,高考命题一定对此会有所反 映,因而必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在复习备考中也要相应地改变教法, 用好新教材,研究新教法。v2重基础、重能力、重素质。v高考改革,总是要朝着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向发展,遵 照语文学科本身的规律来进行。高考命题是以能力立意,重在考能力, 考素质。高考复习应以培养和升华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主,全面提升 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不可盲目搞“模拟大战”、“题海大战”。v3工具性、文学性、人文性。v 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观念, 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不忽视“工具 性”的前提下,大力增强文学和人文内涵,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和人文素 质的提高。从考生在高考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 和紧迫性。v2命题范围v 因2005年“考纲”取消了*号,命题范围有所扩大。修辞 、文学常识、文言句式、文言语法、均见于考卷之中。v3命题形式v 命题形式更趋于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试验田”语言 运用部分:写关键词,写对仗句,文句仿写,文句续写,图 文转换,文句改写,句式变换,概括段意,写广告告词,写 对联,写导语,写演讲词,写贺卡,语言的简明、连贯、得 体,加标点,改病句等。v(二)全面统筹安排v两大板块、三个阶段。v我们把高三的教学分为两大板块、三个阶段:所谓两大板块,一是五六册的教学 ;二是总复习。所谓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学期,上第五册,并开始第一轮总 复习(考点训练);第二阶段;上第二册,并进行第二轮总复习(专题训练); 第三阶段;进行第三轮总复习(实战演练),迎接高考。v不可忽视五、六册的教学。现在,有不少学校,很忽视五、六册的教学,有的只 讲几v篇文言文,有的走马观花式地过一次就算完。一到高三就全力投入高考复习。这 样做,其实是得不偿失。因为五六册的内并不是可有可无,他们和前四册是一个 完整的体系。忽视了五六册的教学,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有缺陷,完整的高中语文 教材体系就被打乱。很清楚,五六册的内容,本身就具有总复习的功用。忽视五 六册的教学,是很不明智的,也是不划算的。v一本资料、三种考杳。v选好一本资料,也只选一种资料。组织好三种方式的考杳,即月考、调考、联考 。二、2007年高考备考方略 v(一)重视作文,力争高分。v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分是最好拿的,要力争50分以上。 2005年高考大纲在考试内容上仅仅是作文有改动,现改为: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这 一改动,放宽了文体的限定,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 写作特长。人的思维有不同的类型,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 有的人善于逻辑思维,体现在写作上,则有人善长写记叙抒 情的文章,有人善长写议论说理的文章。写作时,要根据自 己的特长来选定文体。高考话题作文虽然不限文体,但并不 是不讲文体,而是让学生自选文体。一旦选定某种文体,就 应按选定的文体写作。所谓话题作文,其实就是限定一个写 作范围(即话题),让学生在限定的范围内自由命题,确立文 章的主旨,然后根据所命之题写作。v王国维先生说过:“为文如造屋。”建一个房子,首先要解决 这样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房子?造一个什么样式的房 子?怎样装修这个房子?写一篇文章,首先也要解决这样三 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一篇什么样式的文章,用 什么样的语言来写这篇文章?这三个问题就涉及文章的三大 要素:主旨、思路、语言。v所谓主旨,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也就是要抒什么情,言 什么志,阐什么理。所谓思路,指内外两个方面,一是文章 内在的写作思维流程,一是文章外在的篇章结构样式。所谓 语言,即指所运用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古人写文章,讲 究“意格俱佳”(沈德潜语),意即主旨,格就是章法。古人 认为,言之无文,行而未远,文即文章的语言文采。v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人如其文。要写好文章,先要做好人 。人品决定文品。志趣高雅的人才能写出品位高雅的文章, 志存高远的人才能写出立意高远的文章。情感丰富的人写出 的文章富有情趣,思想深刻的人写出的文章富有理趣。我们 提倡:“以汪洋恣肆之笔,写济世为民之文。”v有的学生,只是关注身边俗情锁事,拘泥于个人的生活细节 ,甚至有的沉溺于自己的偏好之中,有的迷失在扭曲的心态 之下。从学生的平时作文以至高考作文中可以看出这些问题 的普启遍性和严重性。v现代青年,应当思考人生,洞察社会,应当指点江山,激扬 文字;应当放眼宇内,面向未来;现代青年,应当察古今之 变,究兴亡之理,知穷通之道。在我们的笔下,可描绘高山 大河的壮丽,可抒写报国为民的理想,可赞颂善至美的情操 。v(二)重视散文阅读,掌握解题诀窍v从考试大纲的修订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命题不断增强 了文学因素。大阅读多考现当散文的阅读。根据散文的特点 ,高考考查的能力点是:v(1)理解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并解释文中重 要的句子。(2)分析综合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3) 鉴赏评价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 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v散文阅读的途径是:明确主旨,理清思路,品味语言。v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首先要抓住散文的“神”,“ 神”即主旨,也就是全文的“纲”,纲举则目张。其次是把握 散文的“形”,“形”看起来似乎散,但其必定是依“神”而聚, 散文外在的结构和内在的思路总是因神而定的。讲求语言美 ,是散文的一大特色,因而必须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在语 言的品味中去领会散文的妙趣。散文中也有形象的刻画,也 有意境的创造,可叙事,可状物,可抒情,可说理,抒情的 散文有情趣,说理的散文有理趣。其间有迷人之景,有动人 之事,有感人之情,亦有哲理之思。v1.明确主旨。v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就掌握了解题的万能钥匙。v散文的主旨多是抒情、明志、言理,首先要明确作者所抒之 情、所明之志和所言之理。文中写景、状物,都是为了抒情 、明志、言理的,要分析文中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与情感体验 、社会生活及人生哲理的联系。考试时间有限,要想准确而 又快速地把握文章主旨,必须要有快速阅读能力。首先要一 目十行,整体把握,不能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一篇好文章, 无论是选材谋篇,还是遣词造句,无论是运用修辞,还是采 用艺术手法,都是为了表现中心主旨的,因而解答这类题目 ,只要扣住中心主旨去思考,就不难找到答案。v2.理清思路。v从文章的结构入手,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是筛选文中的重 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 中的观点态度并进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的基础。 不仅要注意全文的思路,还应注意重点段落的思路。理清思 路也要求运用快速阅读法。v3.品味语言v品味语言要紧密联系中心主旨。既然作者用词用句和运用表 达技巧,都是为了服务于主旨,那么,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 含义,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 都离不开文章的主旨和思路。v(三)文言文复习,关键在课本。v文言文试题变化不大,选材还是传记体文字,内容则仍是忠臣 、良将、仁人、义士之类,往往与现实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对应 ,如当前的“精神文明”“廉政建设”“三农问题”等。v文言文复习,不可一味去做模拟题,而应重视课本的复习。临 考前,可选课本里的经典文章重点复习,如选自左传、 史记以及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最好能精读十篇左右。注意文 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用法。积蓄一定量的文言实词 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基本功,如通假字、一字多义、 古今异义(双音节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 。文言虚词则要注意掌握大纲上提出的18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及 意义。v要特别加强文言文翻译的训练。v(四)注意语言运用的创新题型。v 语言运用题部分是高考命题改革的试验田,创新题多出于此 。近几年出现的题型有:写关键词,写对仗句,文句仿写,文 句续写,图文转换,文句改写,句式变换,概括段意,写广告 告词,写对联,写导语,写演讲词,写贺卡,语言的简明、连 贯、得体,加标点,改病句等。v估计命题者会进一步在语用题方面进行创新,临考前应有针对 性地对语言运用方面的各类题型进行系统性的专项训练,尤其 要注意5月份全国各地模拟试题中的有创新的题型。v(五)关于文学常识v如果考查文学常识,很可能采用填空题或连线题的形式,或结 合古诗鉴赏题来考,也有可能采用客观题的形式。v分数也不可能太多,估计2-3分。复习时如同名句名篇一样 ,不必大范围、大题量地训练,掌握课本中涉及到的最常见 的文学常识即可。(三)2007年高考复习备考专题攻略【文言文翻译】1 翻译的原则“信、达、雅”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如下几个 方面的要求,第一是译文要符合原意;第二是译文要合 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第三是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 ,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这就是古人讲的 “信、达、雅”。【文言文翻译】2 翻译的方法-留、对、换、增、删、调留,即保留一些不必译和不能译的词语。如“山”、“水”、人”, 数量词等古今没有什么变化,在句中又不是特殊用法的词语不必译 ;如“皇帝”、“丞相”、“皇后”、“太子”等今已对应的词语,不译 出。这些在译文中保留不动。对,即对译,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如“ 一屠夜归”,“屠”译为“屠户”、“屠夫”,“夜”译为“夜晚”、“夜里” 。 换,即换一个意思相同的现代词语,如“归”译为“回家”、“回 来”,“目”译为“眼睛”。增,是将句省略部分补上,使句子顺一些。如上例“一(个) 屠(夫)”增补上“个”字。删,是删表语气、停顿和凑足音节的助词。调,是把某些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 语法习惯。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都需要调。【文言文翻译】3 翻译的误区(1)意译文言大意例如: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译文: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 ,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像那样有圆有缺,但终究也 没有增减。”“客”译成“你们”不对,应译为“你”;“逝者如斯”译文有遗 漏,“如斯”未译出,应译为“(江水)总是像这样不停地流逝” ; “但它们并没有流走”一句译文有误,“它们”多余,“未尝 ”应译为“不曾”。【文言文翻译】2 翻译的误区例如阅读下边的一段文字,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上与冯道从容语及年谷屡登,四方无事。道曰:“臣常记昔在先皇 幕府,奉使中山,历井陉之险,臣忧马蹶,执辔甚谨,幸而无失;逮 至平路,放辔自逸,俄至颠陨。凡为天下者亦犹是也。”上深以为然。 上又问道:“今岁虽丰,百姓赡足否?”道曰:“农家岁凶则死于流殍, 岁丰则伤于谷贱,丰凶皆病者,惟农家为然。臣记进士聂夷中诗云: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语虽鄙俚,曲 尽田家之情状。农于四人中最为勤苦,人主不可不知也。”上悦,命左 右录其诗,常讽诵之。(1)意译文言大意【文言文翻译】1逮至平路,放辔自逸,俄至颠陨。凡为天下者亦犹然也到了平路上,就放开马缰绳由它奔跑,不一会便弄得马倒 人 翻。大凡治理天下的情况也是这样。2丰凶皆病者,惟农家为然丰年和灾年都困苦,只有种田人家才是这样。3语虽鄙俚,曲尽田家之情状诗歌虽多用俗言俚语,却委婉地表达出了田家辛酸与痛苦的情 况。【文言文翻译】(2)忽视文言句法2004年湖南题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2)以此全其真而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