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弟子规的意义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唯一不变的是 “礼仪之邦”这个称号,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而谈到对此作出巨大贡献的 “功臣”,我首当推崇弟子规。“弟子规 ,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所谓 “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 “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 “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纵观弟子规 ,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 “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大概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 大思想家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为人之本” 。至于具体如何做才能体现这种孝的精神,孔子没有展开详细的阐述。而弟子规则以浅显具体的说理展开。 弟子规讲,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很多人因此则误解儒家所谓的孝敬父母就是一味地顺从,听任父母的呼唤与责骂,失去起码的判断能力和处事立场。但弟子规接着上文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作为子女在充分尊重父母的人格尊严的前提下,要明辨是非,不能因为对父母的敬重而忽视父母的过错,从而使父母走向更大的失误。再次,真正的孝子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更要加强自我的人格修养,做一位身体健康,道德高尚的人。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就体现了这一点。二、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在多元文化并存,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被良莠不齐的文化与信息包围着,而我们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社会人生缺乏基本的甄别能力,无法确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主体性与道德人格。 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要求言以信为先,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虚浮佞巧,而且还非常重视道德人格的建立,认为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应放在首位。指出人格之美胜于外在衣服饮食的华丽奢侈,胜于巧言令色的能言善辩。在人格培养中,要见贤思齐,见不善而内自省,结识良知益友,善于听取他人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 弟子规突出了有心为非与无心为非的区别,特别关注人们行为的内在心理动机,强调从内在人格上改善人,提升人。这种直指心灵的教化,对诚信人格的养成意义重大。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价值观念 良好的日常习惯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是道德生成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开端。第一,要求弟子珍惜光阴。 “朝起早,夜眠迟” ,勤勉学习,生活规律。 第二,讲究个人卫生,衣着整洁,饮食合度,更要注意穿着的整洁与整齐。指出:“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 第三,要求青少年学生坐立行走,出入进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这是要求我们注意自己的体态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四、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习惯 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他们没有统一的价值尺度,有着极强的个性,这使他们很难融入集体生活。 弟子规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 第一,平等仁爱的相处原则。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天生地养的,是平等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所以同类间应该以仁爱为相处的原则,提倡彼此平等、亲爱、善以待人,做一个有仁爱精神的人。第二,第二,真诚协助合作,友好竞争。在与他人相处中, 弟子规要求我们本着公而无私的态度, “人所能,勿轻訾” “人有短,切莫揭” ,不随便诋毁他人,不揭他人的短处,不恶意散布议论他人的私事。与人相处,要“道人善” “善相劝” ,积极地发现他人的长处,他人的好处,以德相劝,这样彼此既能和谐相处,又可以相互提升人格修养。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 弟子规中某些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要学到其中 “孝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孝亲尊师,与人为善 ”,弟子规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于此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