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总经理、副总经理都出去卖煤了。”12 月 24 日,山西省一家煤炭企业的内部人士这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很多煤炭企业正在困境中寻求出路。这只是8 年 3.1 万亿巨额投资和 50 多亿吨超级产能下,中国煤炭行业从“黄金时代”到“铁锈时代”的一个缩影。记者采访山西、内蒙古、陕西、四川等多家煤企得知,对煤炭产业及其500 多万煤矿职工来说,更严酷的冬天还在后头。“产能过剩折射出当下中国企业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资深煤炭分析师李朝林向记者指出,但最大的问题是,这些企业下一步如何停下来、退出来。最冷的冬天最冷的冬天受国内外形势影响,山西的煤价自 2013 年开始遭遇重创,而从 2014 年 7月起,山西煤业连续 12 个月亏损。这股寒流一直持续至今,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煤企盈亏相抵净亏损 70.37 亿元,欠发职工工资 35 亿元,欠缴社会保险109 亿元。“山西有山西有 119 个县,目前有个县,目前有 103 个县发不了工资。个县发不了工资。”一位不愿具名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山西官员告诉山西官员告诉华夏时报华夏时报记者,山西的经济糟糕得可想而知。记者,山西的经济糟糕得可想而知。从 2002 年开始,煤炭行业进入“黄金时代”,煤价从当初不足 200 元/吨一路飙至 2008 年 7 月的 1070 元/吨,之后因金融危机回落,2009 年 8 月再度进入上升通道,作为市场风向标的环渤海动力煤价在 2011 年最高达到 853 元/吨。“那时成交价超千元的不是新鲜事儿,甚至得找关系、批条子。”山西晋煤集团下属企业的一个销售主管对记者说,目前的煤炭价格已经不如土豆价,多地的坑口吨煤价格卖不过一方沙子的价格。记者调查发现,今年这个严冬,其他地方煤企的日子同样过得异常艰难。“正是冬季用煤旺季,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等地的多个煤矿,颇为冷清,最多只有两三辆运煤车在装煤。”24 日下午,5 年前接受过记者采访的运煤货车司机胡军回忆说,光景好的时候,至少要排几小时队,赶上高峰期等上两三天也是常事,但而今 10 分钟就能装好一车煤炭。断崖式下跌的煤价,也正吞噬着企业利润。仅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同比下降 64.4%,行业亏损面达 80%以上,而四季度或更糟。今年前 10 个月,煤炭库存已连续 46 个月超过 3 亿吨,国有煤炭企业整体由去年盈利 300 亿元转为亏损 223 亿元,黑、吉、辽、冀、鲁、皖六个省出现全行业亏损。根本停不下来根本停不下来“产能扩张太快了。”许多煤企负责人抱怨说。2006 年以来,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 3.6 万亿元,新增产能 30 亿吨,而到今年全国煤炭产能逾40 亿吨,在建项目规模超过 10 亿吨。正如一位煤炭分析师估计,“煤炭建成和在建产能超过 50 亿吨,至少有 3 亿至 4 亿吨过剩。”“产能严重过剩是煤炭产业当前最主要的问题。”24 日,山西省经济转型与企业发展研究会秘书长朱启远对本报记者说。“在山西,有的煤企新上的项目科技含量低、安置人员多,结果成了低效、闲置资产。”山西一位处级官员告诉记者,过剩是最大症结。该官员说,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煤焦冶电四大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 85%以上,几乎所有的产业都产能过剩。“为稳增长,很多地方上了很多不该上的项目。”据朱启远最近在全国多个省市考察发现,国内许多煤炭企业宁可让价格,也决不让市场,也决不让企业停下来,如此使得供给进一步过剩,价格进一步下跌,最终陷入恶性循环。但山西某煤矿企业负责人青永龙却告诉记者,不愿让市场、不愿停产的原因较为复杂,比如不正常生产就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原有的市场也许被别的企业抢走,因此很难减产、停产。“一旦减产或停产,企业运行、人员开支、社会稳定等问题便接踵而来。”山西就是“停不下来”的绝好例证。公开数据显示,山西省属五大煤企的银行贷款均达到千亿以上。截至 6 月底,这五大煤炭省属企业资产负债率 78.5%,利息支出 174.5 亿元,同比增长19.3 亿元。“阳煤今明两年处于还贷高峰期,2015 年还款 280 亿元,2016 年更是高达 460 亿元。”山西阳煤的一位管理者说,一旦停下来的后果可想而知。企业的负担何止这些。据记者了解,几十年来形成的煤矿人员退休金统筹费用全由煤炭企业承担,那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产能过剩折射出当下中国企业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李朝林认为,接下来最大的问题是这些企业如何停下来、退出来。无路可退无路可退“煤炭企业到了需要啃下硬骨头的时候了。”李朝林认为,当前煤炭产业已到危急时刻,如果不采取标本兼治的果断措施,产业困境的风险还将大大增加。“煤炭产业要实现持续健康运行,根本出路还是要靠改革、靠发展,去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李朝林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开出了治病的处方:对旧动能要下决心淘汰一批,更多地改造、升级一批;要有勇气对“僵尸企业”、“绝对过剩产能”的企业狠下刀子。“这算是找对了病根子。”李朝林说,这意味着煤矿退出机制等一系列政策的即将出台,无疑会使得整个行业迎来新一轮兼并重组潮。“应鼓励企业通过控股或参股,真正实现煤电一体化。”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日前在 2016 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上也表态说,目前我国 30 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还有 7000 多处,产能为 5.7 亿吨/年,需要加快兼并重组。在记者的采访中,山西、四川的一些民营煤老板表现出自己的煤矿被整合的诉求,但很多煤矿涉及民间融资和高额的债权债务而脱不了身,因此退出机制如何制定至关重要。12 月 21 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这样通过国家层面的帮助,地方把给僵尸企业、僵尸产能的巨额补贴用能鼓励企业破产、产能退出,实现有序平稳退出。”我的钢铁网分析师徐向春告诉记者,企业无法顺利实现破产和出清,一直是饱受诟病的问题。徐向春认为,这是中国产能过剩的症结所在,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出明确的出清制度。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