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农民为主体,在自愿、民主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自我管理,自 我服务,自我受益的自动服务性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既可以实现 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又可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带动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余庆县积极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走出了一条以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农村跨越 发展的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已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组织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48 个, 拥有资产 820 万元,会员 2232 人,经营范围覆盖全县 6.9 万农民,受益人数占到全县总人 口的 24.6%。经营内容涉及畜牧、果蔬、粮食、茶叶等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分布在全县 10 个乡镇 31 个村,有 15 个协会实现了跨村乃至跨乡、跨县经营,其中规模较大、运转较 好的有龙家镇生猪养殖营销协会、龙溪镇苹果桃营销协会和白泥镇果蔬协会。2006 年协会 向地方各级财税部门缴纳各种税费超过了 500 万元,协会会员人均纯收入达 3800 元,高出 全县人均纯收入 900 元,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取得成效 1 1、促进了农业产业调整。、促进了农业产业调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了农户、基地、企业、市场之间的利 益连接,促进了全县畜牧、果蔬、烤烟、苦丁茶、中药材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了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协会与余庆县大凉山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余庆小叶苦丁茶业有限责 任公司、贵州黔龙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公司协会基地”的运作模式,合理调整 了农业产业布局,加速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2006 年,全县建成中药材基地 1 万亩、 优质稻生产基地 12 万亩、苦丁茶基地 3.7 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5 万亩、水果生产基地 2 万亩、优质烤烟生产基地 7.5 万亩、畜牧养殖小区 93 个,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科技 化的农业生产格局,盘活了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益。 2 2、加速了农业技术推广。、加速了农业技术推广。为生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协会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作为服 务的主要内容,组织会员经常性的学习培训,并及时向会员提供经营销售的相关信息,提 高群众的市场化意识,增强农户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协会内科技示范户、 致富能手的作用,利用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进行示范带动,加快农业种养殖适用技术的 推广和普及。龙溪苹果桃营销协会和龙家生猪养殖营销协会通过学习培训和示范带动成功 引进了经济效益好、适合本地种养的苹果桃等特色水果和三元杂交猪等优质猪种,打破了 传统的种养殖模式,提高了种养殖业的科技含量,2006 年全县依靠科技推广增加农业产值 累计达 6000 余万元,科技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3 3、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由协会指导生产统一销售,改变了农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 经营方式,促进了农村小规模生产销售向组织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协会组织会员采取订 单种养的运作方式,生产出的产品批量大、质量高,形成了规模优势,拓宽了销售渠道, 提高了市场占有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保证了协会会员的利益。如龙家生猪养殖营销协会 的“六包”(包防疫、包治疗、包死亡赔偿、包技术培训、包提供饲料、包生猪销售)运 作模式就帮助订单农户降低了养殖风险,有效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问题,2006 年,该协会发 展会员 125 人,发展订单生猪 2000 头,出栏 1870 头,加入协会的养殖户户均增收 1500 元, 创利 55 万元。 4 4、增强了农民市场意识。、增强了农民市场意识。协会通过组织会员参与协会的管理,增强会员的互利合作意 识;不断完善订单收购合同,提高会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对会员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提高会员分析市场、利用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不断拓宽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花山万 里富民农产品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民主管理,风险共担,按股分配的运作方式,实现销 售收入 170 多万元,利润 40 余万元,实现了农民与合作社的双赢;县粮贸公司实行“公司 科技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农户提供优质稻种、给与技术指导、与农户签订收 购合同,提高了种植科技含量,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2006 年,发展订单面积 2.5 万亩, 签订合同 6000 余份,产值达 2000 万元,获纯利润 121 万元。 三、存在问题 1 1、认识存在偏差。、认识存在偏差。一方面是部分领导和基层干部对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缺 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中的重要性,大多数乡镇、组织实施的具体部门都停留在搞一些软件资料应付上级检查上, 没有积极支持、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帮助农民致富增收的典型事例不多,农民加入协会产生的效益不很明显,甚至存在农民亏 本的现象,在 2006 年全县的 48 个合作经济组织中,会员真正得到收益的仅有龙家镇生猪 养殖营销协会、白泥果蔬协会等少数的几个协会,同时农民受到农村小商贩长期坑害、欺 诈等行为影响,导致农民对合作经济组织的不信任,抑制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2 2、环境尚不适应。、环境尚不适应。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总体情况是,发展时间较短,2004 年才有协 会在民政部门登记,与起步早的地方相差 10 余年;发展速度缓慢,截止 2006 年,已在民 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只有 48 个;规模普遍偏小,会员大都在 100 人以下;带动辐射范围不广, 多数协会经营范围仅局限于一个村。并且这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设立、运行都没有法律 可依,法人界定不明确,从而导致了没有可供操作的具体措施和资金扶持政策,并且管理 也混乱,农办、民政、工商、科协等部门都在参与管理,但主管部门没有明确,职责不清、 协调不够,存在着各个部门都管、实际上每个部门都不管的现象。 3 3、机制不够健全。、机制不够健全。我县大多数组织没有规范的章程,例如松烟镇大松下寨辣椒营销协 会、敖溪镇红粮协会、花山乡回龙“苦丁茶营销协会”等 18 个协会都没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这些协会与会员签订合同的不多,并且协会组织机构松散、产销衔接不够紧密、操作运行 的随意性很大,市场行情好时会员能得到点实惠,一旦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会员的利益无 法得到保障。 4 4、缺乏能人牵头。、缺乏能人牵头。从全县已建立的合作经济组织来看,80以上都不是由农村能人牵 头创办,而是相应的部门牵头成立,比如辣椒协会由产业办牵头、养殖协会由畜牧站牵头、 订单农作物有农技站牵头等,没有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能有效发挥合 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是农村中还缺乏这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凝集和 带领农民闯市场的带头人,目前全县各类农村能人仅占全县农民总人口的 7.6,远远不 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能人不愿意领办合作经济组织,担心其它农户通 过协会的指导和带动得以迅速发展,从而影响自身的经济利益。 5 5、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全县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 151740 人,占全县 16.1 万农村 劳动力中的 94.2,由于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偏低,导致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联合合作 意识、诚信意识及法律意识还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无法认识到自发联合起 来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自我组织起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性,这在客观上限制了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限制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四、对策措施 1 1、统一思想,提高领导服务意识。、统一思想,提高领导服务意识。一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各乡镇、部门要彻底摒弃应 付上级检查的错误思想,仅仅搞些文字资料方面的表面工作,要充分意识到发展农村合作 经济组织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始终把发 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帮助农民改变小农经济意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调整农村种养殖模式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二是 各级部门在指导发展上,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 进行规范性的引导,但不干预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事务性管理,真正把工作重点放在更多 地运用经济手段和优惠政策为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上,同时加大对农村不法商贩的打击力度, 营造良好的农村经营环境,培养壮大合作经济组织抗风险的能力和提高诚信度,用实实在 在的典型事例激发农民加入经济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壮大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促进合作 经济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2 2、优化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优化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是强化宣传。通过各级媒体和协会自身经常举办 咨询活动、培训会等向农民多层次、广视角推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义及内涵,宣传协 会中的成功典范,扩大合作组织影响力;二是理顺关系。明确县农业办公室是农村合作经 济组织的主管部门,科协主要协助主管部门统一对协会的组织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工商、 民政部门要明确登记办法,完善有关手续和程序。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相互协调,克服推 诿、扯皮等现象,真正形成合力,着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 环境;三是优化政策。进一步制定倾斜政策,组织民政、工商、国土、信用社等部门在协 会领照办证、场地征用、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组织相关农口部门,在信息、项目、技术 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协会的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技术保障;四是树立典型。对实力 强、前景好的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扶持,例如龙家生猪养殖营销协会、白泥 果蔬协会等,充分发挥重点协会的辐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 3 3、规范机制,扩大协会辐射范围。、规范机制,扩大协会辐射范围。一是规范组织。结合实情,逐步引导合作组织由小 变大、由松散变紧密,针对登记管理混乱问题,依据相关法律,划清权属,监督合作组织 及时注册,建立完善的合作组织体系,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盈利的关系;二是规范章程。逐 步完善规章制度,明确会员的权利、义务和议事规则,健全社员大会、董事会和监视会等 内部组织,形成民主决策、合作服务和收益分配机制;三是规范运行。政府要加强引导、 组织协调,但不参与协会内部管理、不干预协会内部事务,协会负责人应由会员民主推选 产生,实行民主管理;四是规范引导。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帮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根据自身特色和具体区域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不断扩大规模 和辐射面积,促其健康发展,同时要帮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好各种矛盾纠纷,保护协 会和会员的合法权益。 4 4、能人示范,推进协会繁荣发展。、能人示范,推进协会繁荣发展。一是积极扶持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种养专业 户、营销能人,特别是要把善管理、有凝聚力的能人发展为会员,通过能人影响和改变旧 有的种养观念;二是切实发挥农村党员能人的模范作用,积极支持党员能人组建农村合作 经济组织,利用他们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吸引农民积极参加经济合作组织,利用他们甘于奉献 的精神帮助广大农民从经济合作组织中受益;三是制定优惠的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农村能 人参加甚至带头组建合作经济组织,让他们在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稳定他们的心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四是大力吸引外地 营销能人到我县牵头组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利用其技术资金、管理机制和营销渠道, 促进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 发展水平。 5 5、加大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大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一是通过集中教学的方式,发挥农技部门和科技人 员的作用,成立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开办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深入田间的头进行实 地指导,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培训、专业技术证书培训和乡土人才开发工程,力争让每户农 户都能够掌握一门适用技术。二是给农民提供自学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