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贺田变迁发展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从贺田变迁发展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浙江省龙游县贺田村蹲点调研报告作者: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蹲点调研组 光明日报( 2015 年 07 月 24 日05 版)编者按编者按3 3 月月 9 9 日至日至 1313 日,时任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和平同志带领省委组织日,时任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和平同志带领省委组织部有关同志赴该省龙游县大街乡贺田村蹲点调研。贺田村地处龙游南部山区,部有关同志赴该省龙游县大街乡贺田村蹲点调研。贺田村地处龙游南部山区,距县城距县城 3333 公里,全村下辖公里,全村下辖 9 9 个自然村(村民小组),耕地个自然村(村民小组),耕地 613613 亩、林地亩、林地 74727472亩,共亩,共 384384 户户 11881188 人(其中外来户人(其中外来户 2323 户户 6464 人),农民人均年收入人),农民人均年收入 1.21.2 万元,万元,在浙江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蹲点中,按照在浙江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蹲点中,按照“走村走村不漏户不漏户”的要求,除的要求,除 7676 户已经外出务工和户已经外出务工和 3131 户临时外出农户外,对户临时外出农户外,对 277277 户在户在家农户(包括家农户(包括 1616 户外来户)全部走了一遍。其间,召开村两委和部分党员、村户外来户)全部走了一遍。其间,召开村两委和部分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民代表座谈会 3 3 次,并对县乡村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访谈。通过对贺田村的全次,并对县乡村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访谈。通过对贺田村的全面深入走访了解,我们对面深入走访了解,我们对“农村是怎么走来的、现状怎么样、要往哪里去农村是怎么走来的、现状怎么样、要往哪里去”等等重要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重要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四个全面四个全面”在农村的全面落实作了一些思考。在农村的全面落实作了一些思考。1.1.贺田发展与变迁贺田发展与变迁2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贺田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村容村貌、村庄治理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1.生产方式的变化。20 世纪 90 年代,贺田村越来越多的村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到城里务工。在这个过程中,贺田村的生产方式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从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到多种经营。二是从围着“一亩三分地”到亦农亦工亦商。蹲点发现,贺田村常年举家外出务工有 60 户 156 人(其中春节也不回村的有 12 户 34 人),占总户数的 25.8%、总人口的 18.3%;农民农业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占比由原来的 9:1 变为现在的 2:8,农民人均年收入较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 150 元增长了 79 倍。2.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吃穿住用行方面。在饮食结构上,从以玉米、番薯、稻谷等五谷杂粮为主,到现在肉类、鱼类成为家常便饭。在住房上,20 世纪 80 年代初全村基本都是草房和泥房,人均住房面积只有 18 平方米;现在 355 户家庭(占总户数的 92.4%)都建造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 50 平方米。原来手表、缝纫机、收音机是奢侈品,现在冰箱、洗衣机、彩电基本普及,手机和电脑户均达到了 2.6 部和 0.7 台。3.生态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贺田村山林破坏严重,存在不少“光头山”“瘌头山”,旱涝灾害频繁。20 世纪 90 年代初,随着毛竹产业的兴起,村里建起了竹篾加工厂、造纸厂、罐头厂。由于在毛竹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污水,使流经村里的潼溪水体受到了污染。2009 年新当选的村两委上任后,3下决心进行环境整治。特别是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关停了村里的 3 家污染企业,相继推出垃圾分类管理、鸡鸭圈养等一系列举措,村容村貌为之焕然一新。4.人口结构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计划生育、发展教育事业等政策影响下,贺田村人口总体呈现数量略有下降、素质不断提升的态势。总人口从1980 年的 1260 人下降到现在的 1188 人。从年龄结构看,老龄化趋势比较明显,现在全村 60 岁以上 234 人、占 19.7%,80 岁以上 36 人、占 3%。从文化结构看,村民文化程度明显提高,现在全村 1860 岁的 685 人中,大专以上学历 36 人、占 5.3%,高中以上学历 134 人、占 20%。5.治理模式的变化。家庭联产承包到户后,随着生产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根本性变化,贺田大队转变为贺田村,组织设置上相应成立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生产队调整为村民小组,这是贺田治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开启了村民自治模式。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贺田村建立健全村级民主决策程序,制定村规民约并多次修订,在民主管理、依法治村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值得指出的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贺田村也经历了人口从固定到流动的过程,尤其是外来人口一度达到近 300 人,贺田村把这一人群纳入村里统一管理,实现了村庄的有效治理。6.党组织职能的变化。20 世纪 80 年代后,根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形势,村党组织主要从经济职能转为经济和行政职能并重。经济职能用贺4田村一位老干部的话说,就是抓好山头、田头、栏头这“三头”。行政职能主要是协助上级抓好“三提五统”、计划生育等工作。2006 年税费改革后,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村党组织服务的功能不断凸显出来。这些年来,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村党组织主要担负着加强党的领导、政府“办事处”和实施村民自治的职责。2.2.贺田经验与制约贺田经验与制约(一)主要经验1.最核心的是正确贯彻了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好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 12 年聚焦“三农”,先后推出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等重大举措。浙江省委相继作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系列部署。走访中,我们深刻感到这些惠农政策在贺田村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受到了农民群众真心拥护。近些年来,贺田在建设美丽乡村中,规划实施了 20 多个项目,涉及资金 1000 多万元,其中大部分来自政府部门的补助和扶持。许多村民由衷地赞颂:“能够盖这么好的楼,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就是因为党的政策好。”2.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好班子特别是好支书。“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这些朴素的道理在贺田村得到了很好的印证。5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愣是干成了这么多事,闯出了名堂,创造了“贺田模式”,要归功于村级班子的团结干事,尤其是有一个优秀的村支书。劳光荣担任村支部书记 22 年,始终一心扑在村子里,敢想敢干、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贺田村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正如村里一位 80 多岁老党员讲的:“上级领导就像人的身体和脑袋,村支书就像人的两条腿。腿要是不迈出去,身体和脑袋是走不动的。劳光荣就是政府的两条腿。”3.最根本的是建立了一套务实管用的好机制。一位村民讲:“村干部办事公道,所以村里的事情大家都支持。”我们感到,村民们对村级班子普遍比较信任,很重要的是村里有一套符合实际、群众认可的办法。在村务决策上,贺田村规定凡是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低保名额分配等重要事项,都必须经村两委会集体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在村务管理上,贺田村也有许多管用的“土办法”。比如 20 世纪 90 年代初针对村里偷盗竹木的陋习,劳光荣提出以村规民约形式规定,凡偷盗者要给每个村民分 1 斤馒头、放映 12场电影,并对 5 起偷盗事件作了处理,此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被盗事件。4.最重要的是有效运用了组织和发动群众的好传统。村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热情关心,是我们在蹲点中一个很大的感受。充分依靠群众,注重调动村民积极性,可谓是贺田村开展工作的重要法宝。刚开始搞垃圾分类时,许多村民不理解,城市都做不好的事,农村有必要这么做吗?为此,村干部自己先带头,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册和征求意见书,每天上街巡查,每月组织评选并张榜公布,还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活动,使村民逐步养成了良好卫生习惯。贺田村有6不少事业有成的寓外人士,村里每年都会在他们春节、清明回村时上门走访,村党支部还与一家企业党支部结对,以此争取他们的支持。现在,这些寓外人士成了贺田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二)制约因素贺田村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了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但也还存在一些制约长远发展的问题和因素。1.如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贺田村民收入主要来自毛竹、打工和种田三个渠道。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提高和毛竹收购价降低的双重挤压,村民的毛竹收益越来越低。村民算了一笔账:砍毛竹人工成本 220 元/天,1 人 1 天最多砍 1000 斤,毛竹收购价也就 0.29 元/斤,扣除运费,基本没什么利润。在外出打工的村民中,受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限制,大多从事低端行业,以“卖力气”为主,收入水平普遍不高。2.如何更好地关心帮扶困难群众的问题。蹲点发现,贺田村低收入群体还是不少,其中人均年收入 4632 元以下的低保户有 26 户 62 人,人均年收入5500 元以下的有 59 户 137 人,残疾人有 59 人。主要是因病致贫和丧失劳动力两大类。蹲点中,不少村民反映现在人情往来负担很重,一家有红白喜事,整7个自然村村民一般都要去。粗算下来,光这笔开支每年就得三五千块,多的甚至上万元,村民苦不堪言。3.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问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贺田村把山林、田地等集体资源全部都分到了户,村集体没有任何留存,加上地处山区,导致村集体经济长期空壳。去年开始,村里利用发展乡村旅游的机会,成立村旅游接待中心,统一分配客源到各户农家乐,村里收取 5%的管理费,村集体经济从中获得分红 2 万余元。村里还有少部分危房户和孤寡老人安置在村老年公寓,他们将自留山地交由村级统一安排管理,实现村民和村集体的双赢,村集体经济为此增加收入 1 万余元。但这些与日益增长的村公益事业支出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相比,可谓杯水车薪。主要靠劳光荣向上争取和村里一事一议等方式筹资,长期来讲很难持续。4.如何加强村级组织后备力量培养的问题。尽管贺田村现在村级班子比较强,但班子年龄偏大、后备力量缺乏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从村级班子看,5名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 53 岁,最年轻的也有 47 岁,3 名村支委全部在 50 岁以上。从党员队伍看,41 名党员平均年龄 58 岁,60 岁以上党员 18 人、占31%,35 岁以下党员仅有 2 人、占 5%,其中一位还是大学生村官。分析原因,与村里年轻人长期外出、发展党员名额受限等多种因素有关。3.3.贺田未来与启示贺田未来与启示8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开放以来贺田村的发展实践是浙江农村的一个缩影。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今后农村应该往哪里去?贺田村的探索实践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1.要把“两美”建设作为指导思想。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是浙江省委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与“八八战略”一脉相承,是“四个全面”在浙江的生动实践。贺田村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幸福贺田”,短短几年内使村庄发生了大变样。尽管由于“五水共治”后,企业搬迁使部分村民收入暂时受到一定影响,但村民们都普遍理解和支持,认为这是为子孙后代计的大好事。贺田村的实践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两美”建设完全正确、深得民心。要研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因保护水源而作出牺牲的地方应给予必要补偿。基层反映,有些地方平时工作一贯抓得紧,违建少,污染少,拆违治水工作反而得分不高,考核评价上应当分类指导。2.要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有效途径。从贺田村看,就是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深化农村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贺田村已经不耕种土地的有 85 户,占总户数 22%,从土地流转后生产经营情况看,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一些农户希望政府有组织地推进土地流转,以形成规模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二是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