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1 页 / 共 6 页 松江区 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高三化学(满分 100 分,完卷时间 60 分钟) 2018.1 考生注意: 1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 题。 2所有答案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S-32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40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 A水银B生铁C氧化铝D氢氧化铁 2SO2排放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空洞D光化学烟雾 3对储氢材料 CaH2描述错误的是 A离子半径:H- Li+BH-有强还原性 CCa2+ 最外层电子排布式 3s23p6DCa2+在水溶液中不能够大量存在 4下列物质能起消毒杀菌作用的是 A生石灰B绿矾C明矾D氯水 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羟基的电子式 BN 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C乙炔的最简式 CHCH D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6经过浓缩、氧化和提取三步,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单质溴B单质镁C烧碱D氯化钠 7按照有机物的命名规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1,2-二甲基戊烷B3,4-二甲基戊烷 C2,2-二甲基丁烷D2,3,3-三甲基丁烷 8下列醇不能由烃和水加成制得的是A B C D9下列转化过程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Al(OH)3Al2O3 BAl2O3Al(OH)3 CAlAlCl3 DAlNaAlO2 10实验室制取乙炔气体装置错误的是第 2 页 / 共 6 页 11将少量铝粉投入下列物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无固体残留的是 A热的纯水B热的烧碱溶液C冷的浓硫酸D硫酸铜溶液 1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K+、Ba2+、Cl-、SO32-。取样,用 pH 试纸测试,溶液显弱碱性。未 确定的离子是 AK+BBa2+CCl- DSO32- 13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结果,相对误差为-2.67%,其原因可能是 A实验时盛放硫酸铜晶体的容器未完全干燥 B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失 C硫酸铜晶体灼烧后有黑色物质出现 D加热后固体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14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必须用到的是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玻璃棒、镁带和液体量瓶) 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粗盐提纯(蒸发皿、玻璃棒、分液漏斗) 15化工生产中,常用催化剂的作用是 A减小反应的热效应B降低生成物的能量 C增大反应的完成程度D缩短反应的时间 16下列是常见离子检验的离子方程式,其中错误的是 AFe3+:Fe3+ +3SCN-Fe(SCN)3 BSO42-:Ba2+SO42-BaSO4CCl-:Ag+Cl-AgCl DNH4+:NH4+OH-NH3+H2O 17用图 1 表示铜锌原电池中一些物理量的关系。x 轴表 示 流入正极电子的物质的量,则 y 轴表示 Ac(H+) Bc(SO42-) C铜棒的质量D锌棒的质量 18氨水可以用于 SCR 和 SNCR 工艺。是用 NH3还原剂喷入炉内或烟道内与 NOx进行选择 性反应,主要反应为:8NH3+6NO27N2+1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H3是还原剂 BH2O 是氧化产物 C消除 1molNO2转移电子为 4mol DNO2是氧化剂 19X、Y、Z 和 R 分别代表四种短周期元素,如果aXm+、bYn+、cZn-、dRm-四种离子的电子 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式一定错误的是Ab-d=n+m B原子序数:badcC离子半径:Zn-Rm-Xm+Yn+ D原子半径:XYRZ2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第 3 页 / 共 6 页 A图甲表示向醋酸稀溶液中加水时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图中 a 点 pH 小于 b 点B图乙表示反应 A(g)+B(g) C(g)+D(g) +QKJC图丙表示合成氨反应的 v(逆)随时间变化曲线,由图知 t1时刻减小了压强D图丁表示不同温度下水中 H+和 OH-的浓度变化曲线,图中 a 点对应的温度低于 b2、综合题综合题(共共 60 分分) (一)(一)(本题共本题共 15 分分)上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完成下列填空:21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写元素符号) ;原子核外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是_(填写编号) ;和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22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23比较、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 (填离子符号)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4用一个化学方程式来证明元素比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25和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二)(二)(本题共本题共 15 分分)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多样,用途广泛。完成下列填空:26用催化技术将汽车尾气中的 NO 和 CO 转变成 CO2和 N2,反应原理为:2NO(g)+2CO(g)2CO2(g)+N2 (g) +Q 某温度下测得该反应在不同时间的 CO 浓度如下表:时间012345IAIIAIIIAIVAVAVIAVIIA二三第 4 页 / 共 6 页 (s) 浓度 10-3(molL-1)c(CO)3.603.052.852.752.702.70该反应平衡常数 K 的表达式 ;温度升高,K 值 (选填“增大” 、 “减小” 、 “不变” ) ;前 2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N2)= ;若上述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达到平衡时能提高 NO 转化率的措施之一是 。27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温度选择 500左右的主要原因是 。28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1mol 氮气和 3mol 氢气模拟工业合成氨,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29常温下向含 1mol 溶质的稀盐酸中缓缓通入 1molNH3(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反应结束后溶液呈现酸性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在通入 NH3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 (选填“变大” 、 “变小” 、 “几乎不变” ) 。(三)(三)(本题共本题共 15 分分)爱国实业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简单流程如图。完成下列问题:30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 X 和 Y,则 X_和 Y_(填物质名称) ,先通 X 后通 Y的原因是_。31写出通入 X 和 Y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32操作 Z 包括_和_(填名称) 。33溶液 B 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是_,为了得到化肥(NH4Cl) ,需要在溶液 B中通入 NH3、冷冻、加食盐,其中通入 NH3的作用一_,作用二_。34工业生产的纯碱常会含少量 NaCl 杂质。现用重量法测定其纯度,步骤如下: 称取样品 ag,加水溶解; 加入足量的 BaCl2溶液; 过滤、_、烘干、冷却、称量、烘干、冷却、_,最终得到固体bg。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_(用含 a、b 的代数式表示)。(四)(四)(本题共本题共 15 分分)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乙烯为原料生产部分化工产品的反应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第 5 页 / 共 6 页 请完成下列问题:35A 的名称是 ,C 的结构简式为 。36E 和 CH3COOH 反应生成 F 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类型 。37和是副反应,写出 C2H5ClO 的结构简式 。38写出 D 的稳定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检验该同分异构体的实验步骤为_。39高聚物 C 也可以用电石(CaC2)为主要原料来合成,写出其合成路线。(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 松江区 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高三化学 参考答案一、一、选择题选择题(本(本题题共共 40 分,每小分,每小题题 2 分,每分,每题题只有一个正确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项) )二、二、综综合合题题(共(共 60 分)分) (一)(本(一)(本题题共共 15 分)分)21. Na; ; (1+2+2,共 5 分) 22. HClO4(2 分) 23. Na+Mg2+Al3+; Mg(OH)2+2H+Mg2+2H2O (4 分) 24. 2H2S + O2 2S+2 H2O (合理即可)(2 分) 25. c(Na+)c(S2-) c(OH-)c(HS-) c(H+)(2 分) (二)(本(二)(本题题共共 15 分)分)26.;减小;2 22 22 (CO ) (N ) (NO) (CO)ccKcc1.87510-4mol/(Ls); 增大压强(或其它合理答案)(2+1+2+2,共 7 分) 27. 催化剂在 500左右具有最佳活性(2 分) 28. 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或 N2、H2、NH3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合理给分)(2 分) 29. NH4+H2O NH3.H2O+H+ ;几乎不变。 (2+2,共 4 分) (三)(本(三)(本题题共共 15 分)分)30. 氨气 二氧化碳 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大,先通氨气有利于生成碳酸氢钠沉淀(每空 1 分,共 3 分)。12345678910BADDAACBBC11121314151617181920BCDCDACBDBAB 第 6 页 / 共 6 页 31. NaCl + NH3+CO2 +H2O NaHCO3+NH4Cl(2 分)。 32. 过滤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