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第四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黄淮海平原为例,阐述农业低产区的治 理,本课是第四单元的重点。在教材的顺序上将本课安排在“中、低 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之后讲述,其目的是在学生了解了农业低产区 形成原因、治理中、低产田的重要意义后,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 情,带着疑惑和探究的欲望积极投入于本课的学习中。本课重点介绍 了黄淮海平原的禹城地区对低湿地(涝洼地)和盐碱地的治理方法以 及所取得的成就。辛店洼和北丘洼这两个试验区的治理方法相异,其 中蕴涵着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的人文地理思想。本课思想教育和 智能训练的功能较强。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以黄淮海平原禹城地区的两个试验区为例,了解低湿地(涝洼 地)和盐碱地等中、低产田的治理方法以及所取得的可喜成就。 2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地理评价 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以积极的态度改造自然,但改造的措施和 结果最终应能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低湿地(涝洼地)和盐碱地等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和改造。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图像分析法、讨论探究法、比较思维法。 本课内容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前一课的知识为学生学习本课做 了有效铺垫,但对于没有生活在这一地域的学生来说,缺乏有关低湿 地(涝洼地)和盐碱地的感性认识,这便阻碍了其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提供相关的录像或图片,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和 文字等资料,让学生从感性知识入手,从已学的知识入手,探究未知 的领域。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学会运用人文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思考和分析问题。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自制投影片: 1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地下水和沙地的分布图。 2山东禹城辛店洼某一地形断面(AB)与水位示意图。 3鱼塘台田示意图。 4盐碱化土壤水盐运动示意图。 录像或图片:5黄淮海平原低湿地(涝洼地)的景观。 6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景观。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内容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前一课的知识为学生学习本课做 了有效铺垫。但对于没有生活在这一地域的学生来说,缺乏有关低湿 地(涝洼地)和盐碱地的感性认识,对低湿地(涝洼地)和盐碱地治 理状况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字面上,这便阻碍了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和地理能力的提高。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提供相关的录像或图片,增强视听效果,使 学生对低湿地(涝洼地)和盐碱地的自然景观有一初步感知,为学生 进一步地探讨低湿地(涝洼地)和盐碱地的自然特征和形成原理做好 必要的认知准备。 2“低湿地(涝洼地)和盐碱地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和改造” 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 和文字等资料,从感性知识和已学的知识出发,以低湿地(涝洼地) 和盐碱地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为突破口,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理 解低湿地(涝洼地)和盐碱地治理的总体思想和基本措施。关于低湿 地的治理模式和盐碱地治理的基本措施,教材都做了详尽的阐述,而 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这样做的生态效益如何, 教材并未做进一步地说明。教材这样编排,为学生开辟了自主探索与 发现的空间。教师应当发挥教材的这一优势,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发散,自由地发表见解。通过这样的学习体验,学 生会逐步掌握人文地理的学习方法,激发创新意识,提高探究能力和 地理评价能力。 3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在山东禹城的辛店洼和北丘洼取 得了可喜的成就,但这仅仅是一个缩影。为了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教 师应注意收集与提供有关黄淮海平原其他地区中、低产田治理的图、 文、录像等资料,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广大科学工作者和当地农民不懈 的探索精神,认识到人类应当以积极和科学的态度,遵循客观规律, 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培养社会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请同学们回忆: 1黄淮海平原具有限制性因素土地中的哪三种所占的比重较大? 2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重点应是哪些土地类型,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略) 承转黄淮海平原上的 100 多万公顷涝洼盐碱地是农业低产区, 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 20 世 纪 80 年代初,在山东省禹城市建立了综合试验站。这节课我们就以禹 城市的辛店洼和北丘洼这两个试验基地为例,了解对涝洼地、盐碱地 的治理和所取得的成就。 【讲授新课】 板书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以黄淮海平原为例以黄淮海平原为例42 2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板书一、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一、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板书1辛店洼的位置与自然条件 展示投影片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地下水和沙地的分布图。 学生观察 1山东禹城市在黄淮海平原中的位置。 2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山东禹城市中、低产田的类型。 3辛店洼试验基地的位置。 学生回答 1山东的禹城市位于黄淮海平原的中部。 2山东禹城地区的地下水位的埋藏深度大多在 1 米以下,可知这 一地区既有涝洼地的分布,也有盐碱地的分布,尤其是盐碱地在图中 有明确的显现。由此判断禹城市的中、低产田以涝洼地和盐碱地这两 种类型为主。 3辛店洼试验基地位于禹城市的北部。 展示图片或播放一段录像黄淮海平原低湿地(涝洼地)的景观。提问你在画面中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观? 学生回答低湿地(涝洼地)的景观。 承转在辛店洼试验区原来有一片涝洼地(低湿地),就叫辛店 洼。在没有治理之前,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呢?下面我们做进一步的 探讨。 展示投影片山东禹城辛店洼某一地形断面(AB)与水位示意图。学生观察、讨论辛店洼的地形、水文和土质各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发言从“山东禹城辛店洼某一地形断面(AB)与水位 示意图”和课文的相关内容了解到:(1)辛店洼的地形具有地势低平 的特点。但地势的变化是中间低四周高,洼底的平均海拔 17.5 米,洼 缘的平均海拔 19.5 米。(2)辛店洼的水文特点是季节性的渍涝严重。 冬春季节由于降水少,河流水位大致与洼底的海拔高度持平,洼内基 本无积水;当夏秋季节降水量大,并与当地河流引黄河水相遇时,河 流水位升高,河水有时会倒灌入洼,海拔 18.4 米以下的土地积水,形 成渍涝,并使地下水位提高。(3)辛店洼的成土母质是黄河冲积物, 因而土壤质地较好。 提问阅读课本中的图 47(辛店洼治理前土地利用情况),结 合辛店洼的自然特点思考: 1治理前,辛店洼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哪些? 2这种土地利用状况给农业生产等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 1治理前,辛店洼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芦苇地和茅草地,其次 还有小面积的低产田和沼泽地,充分反映了这里低湿的自然环境特点。2这样的土地利用状况,必然带来土地生产力低下,大部分土地 不能种植而撂荒,农业欠收,农民生活贫穷落后等一系列的后果,治 理低湿地已势在必行。 板书2辛店洼低湿地的综合治理 学生讨论以往辛店洼曾采用挖沟排水的方法治理低洼地,但治 理效果不理想,试分析一下原因。 学生回答由于辛店洼的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挖沟困难, 排水更困难,所以采用挖沟排水的方法治理低洼地,其效果肯定不理 想。 展示投影片鱼塘台田示意图。 学生观察、讨论1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科学工作者在辛店洼 逐步摸索出了比较成功的低湿地的治理模式,这一模式的名称叫什么, 又可细分为几种模式? 2为什么这一模式有效地治理了辛店洼的低湿地,请简单做一下 评价。 教师提示1认真观察“鱼塘台田示意图”。 2阅读参考课文第 45 页第 4、5 自然段。 学生交流发言1成功地治理辛店洼低湿地的模式是“鱼塘 台田治理模式”,这一模式可细分为以鱼为中心的鱼果粮、鱼 果棉、鱼果菜、鱼果草(饲料)等四种立体种养模式。 2“鱼塘台田治理模式”根据辛店洼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 高,挖沟困难,排水更困难的特点,变挖沟为挖鱼塘,筑台田;变排水为蓄水。台田地势增高,地下水位降低,摆脱了渍涝危害,为农林 果牧的发展提供了较优越的生产条件;蓄水而成的鱼塘,可以养鱼养 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这样做可以充分地利用土、水、光、热、气 等自然资源;农林果牧副渔相互促进,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态环 境协调一致,取得较高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走出了一条生态农 业的发展之路。 板书鱼塘台田治理模式 教师小结辛店洼低湿地的治理和开发说明区域国土整治应当遵 循客观规律,其措施与结果应能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和区域的可持续 发展。 板书二、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二、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 板书1北丘洼的位置 展示投影片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地下水和沙地的分布图。 学生观察回答北丘洼位于禹城北部,分布着占耕地面积 91的 盐渍化土地。 板书2北丘洼盐碱地的形成原因 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景观。 提问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这是哪种土地类型? 学生回答在画面中看到,土壤的表面覆盖着一片片的白霜,这 是泛到土壤表层的白色盐霜,这里寸草不生,一片荒凉,说明这片土 地是盐碱地。 展示投影片盐碱化土壤水盐运动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提问观察“盐碱化土壤水盐运动示意图”,思考: 1盐碱化土壤中的水盐运动有什么特点? 2旱季和雨季土壤中的盐分含量一样吗,这与水盐运动有什么关 系? 3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北丘洼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1水盐运动的特点是旱季盐分随水向土壤表层移动, 而雨季盐分随雨水向土壤深层移动。2旱季土壤表层的盐分含量高,而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含量低。 水盐上移时土壤表层的盐分含量高,水盐下移时土壤表层的盐分含量 低。 3北丘洼盐碱地主要是由于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和地势低平、地 下水位偏高等因素造成的。 板书3北丘洼盐碱地的治理 学生讨论观察课本第 46 页图 49“水盐调控的基本方法”并讨 论: 1北丘洼盐碱地治理的总的思路和构想是什么,是根据什么提出 来的? 2北丘洼盐碱地的治理采取了哪些基本方法,其作用如何? 学生交流发言 1北丘洼盐碱地治理的总构想是,治理盐碱地的关键是使土壤脱 盐,治理的核心是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使用工程和生物等 综合配套技术,科学地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这一构想的依据是: (1)土壤中的盐分和碱分过多是盐碱地的本质特性,因而治理盐 碱地的关键是使土壤脱盐; (2)盐分随水在土壤的表层和深处之间上下移动,治盐应以治水 为中心,调控了水,也就调控了盐; (3)盐碱地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地下水位偏高,因此,以脱盐为关 键,以治水为中心的第一步是有“灌”引淡水灌溉,降低土壤表 层的含盐量,有“排”将下淋到土壤下层的咸水排走,并降低地 下水位,这需要大量的井渠的配套使用,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水利 工程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4)营造防护林带,大力植树造林可以调节气候,减少旱涝灾害, 对于抑制土壤的盐渍化起着很好的生态作用。 2北丘洼盐碱地治理的基本方法有“引淡淋盐”、“井排井灌”、 “覆盖”、“生物措施”等,这些方法的实施途径不同,作用的方面 不同,但其共同的作用是使土壤脱盐。 板书4取得的显著成绩 展示阅读材料盐碱滩上的盐碱滩上的“吨粮田吨粮田”河北省南部的吴桥县,过去有很多荒僻的盐碱滩,斑斑碱迹,片 片盐土,根本长不了什么庄稼。1983 年,北京农业大学教师到该县的 姚庄开始搞试验时,每亩地只产粮食 100 多千克。几年过去了,他们 做了大量的科技试验工作:(1)改良土壤,逼退盐碱;(2)兴修水 利,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