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经济学视角探析从经济学视角探析“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到来与否到来与否摘摘 要:要:近年来,随着“用工荒” 、 “涨工资”现象的愈演愈烈,关于“人口红利”期的结束,劳动力短缺的论断层出不穷,使得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刘易斯拐点” 。人口学家、统计学家、社会学家分别站在各自的学科视角下分析“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认为“拐点”已经出现。本文从经济学这一与“刘易斯拐点”最密切的学科角度探析“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与否。关键词: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用工荒;经济学长期以来,中国凭借着其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在世界经济中逐渐崛起,以低廉的成本在出口中占据优势,从而长期保持贸易顺差,带动了中国的 GDP 增长。而近年来,随着用工荒的连年上演,使中国经济崛起的这一“最大比较优势”似乎慢慢消失,许多专家学者纷纷质疑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过去,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甚至有专家声称刘易斯拐点早已到来。那么刘易斯拐点到底到来了吗?本文拟从刘易斯拐点到来的几个基本条件入手,逐一分析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而得出到来与否的论断。一、刘易斯拐点的涵义及条件1、刘易斯拐点的涵义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部门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地减少,直至枯竭。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来的。2、刘易斯拐点到来的具体条件刘易斯拐点到来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指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二是指现代工业及服务业与传统农业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差距减小,城乡之间差距缩小,进城打工逐渐失去吸引力,使得城市必须提高工资薪酬来吸引劳动力。具体是指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后,城市充分就业,导致劳动力缺乏,以致工资预期上涨的情况。二、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到来与否判断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不能只观察表面现象和统计数字,而应该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参照刘易斯拐点成立的基本条件,衡量每一个指标系数后,综合得出答案,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从而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1、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远未达到一般发达国家水平根据最新统计,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 46.6%,同比工业化中后期的其他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的 85%左右的城市化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出口导向”工业化搞了近年,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有户籍的农民数量还有 9.4 亿,,比年前还多出两亿多,社保、教育、医疗、生态等各种社会综合指标,则远远落后于发达工业化国家。据统计,中国现在的城市人口中,有 2.42 亿人是没有城市户籍的农民工。这样看来,中国距离刘易斯拐点还很远,农业人口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远远没有结束。2、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总体看仍是“供大于求”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中国“十二五”期间就业市场总体看仍是“供大于求” 。 据预测,我国“十二五”期间每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劳动力大约在万人,而目前每年城镇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就业大约 1200 万人,仍有 1000 多万人的就业缺口。 尹蔚民说,由于我国现在尚有一亿农民需转移就业,所以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国的人口红利期还不会过去。因此,断言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显得证据不足。3、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未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假设,指的是除了正常的暂时不就业(如工作转换等) ,所有的人都找到了合适的职位,没有浪费现象。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或者完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但所有的失业均属于摩擦性的和季节性的,而且失业的间隔期很短。通常把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水平称为充分就业。刘易斯拐点到来的具体条件之一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已实现了充分就业。可是,在我国,进城务工群体就业并不充分。在东部地区“用工荒”持续数年并愈演愈烈之际,一大批农民工不到 40 岁就返乡了.这些在城市打拼多年的农民工,拥有熟练地职业技能水平,然而,由于不能在城市落户,享受不到城市人的各种福利待遇,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逐渐下降,不能继续从事繁重的劳动,只好选择返乡务农,从而导致短暂性的用工荒现象。因此,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在城市根本没有实现充分就业,这一必备条件的不成立说明中国的刘易斯拐点还没有到来。4、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还很明显刘易斯拐点到来的具体条件之二是现代工业及服务业与传统农业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差距减小,城乡之间差距缩小。然而,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城乡二元结构还很明显。城市居民在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福利待遇均远远优于农村居民。据 2009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 3.3:1,绝对差距已达到人均每年 12000 元,并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这说明传统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还远远低于现代工业和服务业。此外,城市还不能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农民工在住房、大宗耐用消费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都不能在城市得到满足,而只能选择“候鸟式的流动” 。因此,说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显然为时过早。5、 “用工荒” 、 “涨工资”背后的深层含义今年以来,广东、安徽、山东等地不断传出用工紧缺的消息,用工荒现象甚至已从往年的东南沿海扩散到中西部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年春节后中国整体用工缺口在到。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面积的涨工资现象,农民工起薪达到 3000,已经超过的大学生的工资水平,各地为了招到并留住工人纷纷出台了多种福利措施,安徽合肥为了留住外来务工人员,承诺将在出行、就医、工资、住房等方面,全面对外来人员开“绿灯” 。这种种迹象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注意,针对越演越烈的用工荒现象,许多专家提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国家应采取措施应对这一严峻问题。那么,中国是否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已经到来并且未来可能加剧的态势?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着供需矛盾?“用工荒”背后是否有深层次的含义呢?“富士康事件”发生后,许多研究者对进城务工的大批青年工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 “中国制造”位于全球产业分工的底端,所能提供的工资和薪酬相当低廉,在福利水平和工作环境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此外,大部分地区招工条件极为苛刻,如年龄要求(18-30 周岁) 、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加班等。使得中国的“用工荒”现象中年龄结构问题突出,短缺的是青壮年劳动力,而 40 岁以上的农民要想获得务工机会非常困难。据深圳市的有关调查,八成以上的劳动岗位要求年龄在岁以下。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课题组的研究也表明,如今农民工平均年龄在岁左右。因此“用工荒“背后的真实情况是:大企业不缺,中小企业缺;普工不缺,高级技工缺;长期稳定工不缺,季节工缺。此外,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一方面使进城务工生活成本增加,一方面使务农收益增加,这两个增加,使得农民工期待更高工资和更好务工条件,进而促使全国各地纷纷给农民工涨工资。因此,用刘易斯拐点来解释中国的实际情况显得解释力不足。中国的“用工荒”源于城市化不足,城市化不足源于“中国制造”国际地位太低、利润微薄,没有定价权。因此,单纯的说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三、结语“刘易斯拐点”是描述先发工业化国家经验的,而中国的特殊情况是,城市化速度大大落后于工业化,农民转化为市民的速度大大延后,进而导致内需不振,产业升级缺乏内在动力。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距离刘易斯拐点还有一段距离,农业人口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还远远没有结束。然而,人口发展规律告诉我们, “人口红利”不可能无限期延续,“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经济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量庞大的廉价劳动力,一旦这一优势出现市场短缺,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挑战是巨大的。那种粗放的、低水平的、劳动力密集的经济增长点,将面临严重的萎缩。因此,中国应该通过制度安排来获得人口红利延伸,让“人口红利”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同时,企业和地方应该积极推进产业升级,让中国经济尽快实现“结构转型” ,向高附加值和节能环保领域进军。这样,当“刘易斯拐点”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好了积极地应对措施。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拐点J.经济研究.2010 年 04 期2 周天勇.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并未来临J.江苏农村经济.2010 年 11 期3 蔡昉.后人口红利期J.竞争力.2010 年 05 期4 韩俊.中国没有出现刘易斯拐点J.农村工作通讯.2010 年 14 期5 丁源.基于刘易斯拐点理论视角对民工荒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1 年 18 期6 张丽宾. “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对我国现阶段就业形势的认识问题J.中国发展观察.2011 年 02 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