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古代寓言两则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郑人买履 一、预习一、预习 注音注音履履 ( ) 遂(遂( ) 宁(宁( ) 度:(度:( )量长短)量长短 ( ) 量好的尺量好的尺 码码 作者及作者简介作者及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韩非子.外储说上 。韩非(约公元前 280公元 233 年)战国末期哲学 家、法家的代表人物。荀子的学生。但思想学术又来源于老子,综合了商鞅、申不害 等前辈法家的思想,最后形成更完整的法家体系。韩非的文笔锋利,具有法家的特点。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郑人:郑国人。欲: 想要、打算。履:鞋子。郑人有人欲买履者:即:有欲买履之郑人,之:结构助词 “的” 。先:事先、首先。度:量长短。其足:其:他的、郑人的。足:脚。而:承接 连词,译成“就” 。 置:放。之:量好的尺寸。坐同座,座位。 译文:_ _ _ 原文:至之市,而忘操之。原文:至之市,而忘操之。 至:到。之市:之:到去。市:集市。而: 转折连词,译成“却” 。忘:忘记。操:拿。之:量好的尺寸。 译文:_ 原文:已得履,乃曰:原文: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反归取之。 已:已经。得:拿到。乃:就。曰:说。吾:我。持;拿着。度(d)量好的尺 码。 反同返,返回。归:回家。取:拿。之:量好的尺寸。 译文:_ 原文: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原文: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及:等到。反同返,返回。罢:结束。遂:终于。得:买到。 译文:_ 原文:人曰:原文: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何不试之以足?”曰: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宁信度,无自信也。 ”人:有人。曰:说、问。何:为什么。试:试一试。之:鞋子。以:用。曰:回2答说。宁:宁可。信:相信。度:尺码。无:不,不要。无自信也,相当于无自信之 也。之:自已的脚。 译文:_ _ 二、1、检查预习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 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三、本文分为两层用在文中划出,第一层讲的是_ _第二层讲的是_ _ 四、本文的蕴含的道理_ _ 五、作业 背诵全文第二课时 刻舟求剑 一、预习 涉( ) 遽( )契( )矣( ) 若( ) 作者及作者简介作者及作者简介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 编著的论文集。全书共 26 卷,内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 160 篇,是一部杂家的代 表著作。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是吾剑之所从坠。 ”楚人:楚国人。楚人有涉江者,相当于有涉江之楚人。涉,渡,之:结构助词 “的” 。 其剑,其:他的。自:从。舟中:船中。坠:掉落。于:到。遽:立即,匆忙。契: 同“锲”雕刻。 其舟,那个船上。遽契其舟,急忙在那个船上刻了个记号。曰:说。 是:这儿。坠:掉下去。之所:之:结构助词,不译。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是我的 剑掉下去的地方。译文:_ _ 原文;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原文;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止:停。从:依照,按照。其:他、指涉江的楚人。所契者:所刻的地方。入水: 下水。求:寻找。之:剑。 译文:_ _ 原文;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原文;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舟:船。已:已经。行:前进。而:转折连词,译“但是”若:像。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也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译文:_ _ 二、检查预习 三、分析课文 本文分为两层用在文中划出,第一层讲的是_3_第二层讲的是_ _ 四、本文的蕴含的道理_ _ 五、作业 背诵全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