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5页 / 共52页
第6页 / 共52页
第7页 / 共52页
第8页 / 共52页
第9页 / 共52页
第1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点亮网 http:/www.dianliang.com 提供 100000 份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100 余件特价管理光盘,天 天更新!点亮网(www.dianliang.com)专业服务于企业(公司策划管理人员) Email:zhuguozhong126.com QQ:393812649 第 1 页 共 53 页20062006 年度中国空调市场总结报告年度中国空调市场总结报告【特别说明】 本年度报告及各区域市场报告只限定家用空调器产品; 本年度报告所指的 2006 年度为 2005 年 9 月2005 年 8 月,部分品牌的销售统计与本报告划定的年度有不同,因而可能导致部分品牌的统计数据与本报告统计数据不同; 在本年度报告中,我们根据厂商反馈意见,对前几年年度报告中由于统计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误差进行了调整,因此极个别图表并不能直接和前几年进行对比; 本报告外销市场的部分数据参照引用了海关及各方数据; 本报告统计数据是在工厂分公司、工厂各地办事处、代理商、直营商、全国各区域市场经销商等多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因而会因库存等因素导致部分品牌在部分区域的销售额出现 10%左右的系统误差; 本报告在关于商业库存的统计中,会由于厂商隐瞒部分库存而导致统计结果偏小。尽管本报告已作了适当的调整,但仍然可能会出现最终实际内销量略小于本报告统计结果; 本报告仅为一家之言,在部分区域以及对部分厂商的销售结果的统计可能出现较大偏差,欢迎业内批评指正; 本报告为编者对全国市场的独立调研结果,整个调研过程未得到任何企业和个人的费用赞助; 本报告仅作为空调行业内部参考资料,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因此任何企业及个人利用本年度报告及相关区域市场报告的市场宣传行为,以及由此出现任何形式的纠纷与编者无关。 本报告作为行业内部交流资料免费对业内开放,免费赠阅广大读者,欢迎来电来函索取。【前 言】2006 冷冻年度终于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谢幕了,空调行业总是习惯于在每年的金秋收获时节来进行总结,在空调销售杂志所走过的四个春秋中,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是我们最为忙碌的时刻。过去的一年,在部分主要原材料大幅涨价、房地产宏观政策调控等诸多不利的因素影响下,中国空调行业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在 2004 冷冻年度的高速增长之后,2005、2006 冷冻年的中国空调市场似乎陷入了发展的瓶颈,两年来其市场总额一直徘徊在 2004 年度的水平线上,这从一个侧面印证着中国空调产业正在经历着平台期。而对于 2006 年度国内空调市场的整体表现, “灾年” 、点亮网 http:/www.dianliang.com 提供 100000 份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100 余件特价管理光盘,天 天更新!点亮网(www.dianliang.com)专业服务于企业(公司策划管理人员) Email:zhuguozhong126.com QQ:393812649 第 2 页 共 53 页“真正的冷冻年度” 、 “跌入冰河期”等字眼充斥着国内各大媒体,国内相关市场调研机构和相关空调商务网站将本年度的中国空调市场定义“首次负增长年度” ,从 8 月中旬开始,包括部分国字号在内的各空调研究机构便前赴后继、争先恐后地对外公布“白皮书” ,对 2006 年度的中国空调市场进行点评。作为专业服务于中国空调产业的媒体,对于上述各家公布的数据我们部分持不同意见,对于许多机构对于本年度中国空调市场的整体定义我们更是不敢苟同。期间,国内部分空调企业也在极力主张我们提前公布本年数据报告,我们知道这是业内对我们的期待,正是这份期待让我们备感压力,更加觉得应该努力挖掘市场本质,还原真正的空调市场。从 8 月 1 日开始, 空调销售杂志围绕 2006 冷冻年度全国各主要区域空调市场的调研全面启动,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杂志分布在全国七大区域的调研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深入到地级市场一级,与几乎国内所有品牌的分公司、办事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同时全程走访或电话回访了国内各大品牌的代理商、直营商, 认真听取了各大品牌的代理和直营渠道对于该品牌销售及当地整体市场的表现的意见,仔细核实、权衡各方数据后,对各品牌在全国各主要区域市场的销售给予了相对客观的数据定位。同时空调销售杂志也利用多年来形成的良好合作关系,取得了上游主要压缩机企业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本年度压缩机市场的总体市场资料。在上述基础上,对2006 年度中国空调市场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年鉴中所列出的统计数据是在工厂分公司、工厂各地办事处、工厂竞争对手、代理商、直营商、其它区域市场大户等多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因而会导致部分品牌在部分区域的销售额出现一定的系统误差,敬请谅解。第一节:市场总体特征国内空调行业从 2005 年度开始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当年国内空调市场销量首次出现微幅下挫,主要是由于国内一级市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快速增长以后,市场饱和程度明显加强,而新一轮的家庭更新换代还没有开始。此外,从多年以来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淡季市场的表现对当年度整体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其直接决定着该年度品牌与渠道的合作力度,在很大程度上深刻影响着工厂和渠道的信心。2005 年度由于占全国主导地位的南方市场的旺季尾市表现不佳,使得许多工厂 2006年度的开盘时间大多较早。各工厂纷纷在 8 月初便出台了新一年度的政策。尽管各大品牌纷纷加大了本年度淡季节的市场操作力度,2006 年度淡季市场仍然继续 2005 年度的低迷走势,市场的平淡也为本年度销量滞涨定下了基调。尽管本年度旺季市场较上一年度持续的时间要长,南方市场的天气也要略好于去年,但本年度国内空调市场整体依然延续了 2005 年度的高位盘整走势,全年未出现明显放量增长。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中国空调市场已经进入一个发展平台期。可以预见,2007年度国内空调市场的总体销量仍然会维持在 2500 万台左右的平台上。在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下,各大空调企业本年度的市场操作更为理性,而行业品牌集中程度的加强则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充满了变数。本年度家电连锁巨头的扩张使得许多品牌掠过一丝恐慌,专业渠道的集中使得各工厂的选择余地缩小,多方压力之下,各空调企业正在重新审视各方渠道的力量,争抢日益集中的专业渠道资源将成为新一年度各品牌决胜终端的法宝,这一现象值得业内注意。点亮网 http:/www.dianliang.com 提供 100000 份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100 余件特价管理光盘,天 天更新!点亮网(www.dianliang.com)专业服务于企业(公司策划管理人员) Email:zhuguozhong126.com QQ:393812649 第 3 页 共 53 页本节我们分别从全年市场走势、内销分析出口市场分析、库存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今年空调市场的总体特征。一、全年走势分析 淡季表现一般 旺季战线拉长2005 年度旺季尾市的低迷表现使得当该年度结束时,各空调企业的工业库存较 2004 年度翻了近一番,达到了 650 万台左右,只是好在 2005 年度结束时渠道内的商业库存量相对较小,只有 290万台左右,使得 2005 年度结束时行业总库存没有超过 1000 万台。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数字也足以左右开盘的形势及工厂 2006 年度的操作策略,各大媒体也对 2006 年度的市场形势持悲观态度。由于对后市预期看淡,加上对原材料形势判断不明朗等因素,工厂用入投放淡季的市场资源明显少于2005 年度同期,国庆、春节等时段的促销力度也要明显小于去年同期。这一系列因素直接导致 2006年度淡季市场相对较为平淡,截止本年度 3 月份为止的空调整体内销量比去年同期下滑了 12 个百分点左右。本年度空调的旺季市场虽然尾市收关比业内预想的要差,原材料的涨价又对旺季开盘工厂的价格操作留下了悬念,渠道一度观望气氛较浓,但是随着各大品牌涨价政策的相继出台,渠道由于担心后市断货影响,积极打款进货,使得市场在 4 月中旬左右迅速启动,五一黄金各大品牌也是收获颇丰。与此同时闰月的有利因素也使得本年度旺季持续时间较长,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的南方市场今年的表现要好于去年同期,特别是华南地区的高温极大拉动了当地消费,西南市场尾市全线发力,销量创了历史新高。这一系列因素使得淡季缺失的销量在旺季得到了一定的补充。二、总产量分析 总产量首次下滑2006 年度国内空调生产企业的总产量为 4880 万台,历史上首次出现下滑走势,相比去年同期的 5060 万台下滑了 3.6%,而 2005 年度的市场增量也只有 4.5%左右,这说明我国的空调市场已经进入平稳发展的时期,未来的空调市场想要出现 2004 年度那种 40%左右的增长几乎不太可能(见图表1) 。图表 1 19992006 年度国内空调市场产量变化图 点亮网 http:/www.dianliang.com 提供 100000 份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100 余件特价管理光盘,天 天更新!点亮网(www.dianliang.com)专业服务于企业(公司策划管理人员) Email:zhuguozhong126.com QQ:393812649 第 4 页 共 53 页前面我们也提到,由于库存、原材料价格的不确定因素等影响,本年度开盘以后,各大品牌的操作都比较理性,除了格力等少数品牌的排产计划较满以外,许多品牌的排产都比较保守,这也使得本年度 9 月份到 11 月份的排产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20%以上。进入 12 月份以后,各空调品牌的排产计划明显提升,此后每月的总排产都在 400 万台左右,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 7 月份结束(见图表 2) 。图表 2 2004-2006 年度三年每月生产量分布 月份2006 年度(万台)2005 年度(万台)2004 年度(万台)91901601601025029024511310310290124102803901430410420237039048035805404604760730600年度总产量(万台)1999 年度9602000 年度13502001 年度20002002 年度24002003 年度34502004 年度48302005 年度50602006 年度4880点亮网 http:/www.dianliang.com 提供 100000 份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100 余件特价管理光盘,天 天更新!点亮网(www.dianliang.com)专业服务于企业(公司策划管理人员) Email:zhuguozhong126.com QQ:393812649 第 5 页 共 53 页5610750640649064059073304303908150130165总产量488050604830三、内销市场分析 销量微幅增长2006 冷冻空调市场的内销量约为 2450 万台(见图表 3) ,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60 万台左右,小幅上扬了 2.5 个百分点,止住了 2005 冷冻年度所出现的下滑走势,但是市场增速很小,没有出现2003 年度和 2004 年度大幅增长的走势(见图表 4) 。前面我们所提到的相关因素是影响本年度内销市场走势的重要原因。图表 3 1996-2006 年度空调企业年度内销出货量对比年度内销出货量1996 年度580 万台1997 年度650 万台1998 年度720 万台1999 年度750 万台2000 年度950 万台2001 年度1400 万台2002 年度1550 万台2003 年度1950 万台2004 年度2460 万台2005 年度2390 万台点亮网 htt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