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社区服刑人员托起一轮朝阳为社区服刑人员托起一轮朝阳高碑店地区丽景馨居社区社工师 张金芳一、案例背景辛生,男,文化程度大专。20 岁时因犯诈骗罪被取保候审,27 岁犯伤害罪致人重伤被取保候审,28 岁因犯入室盗窃罪获刑。因在取保候审期间犯有诈骗、盗窃,斗殴,执行刑期二十年,剥权三年。43 岁出监,接受三年社区矫正剥权三年。在监狱期间与前妻离婚,女儿由母亲抚养,从此与外地户口的前妻及女儿没有任何联系。入狱前租住在其他城区的平房,服刑期间拆迁,他的户口当时不在,按政策没有补偿,也没有安置房产。监狱通过对罪犯心理测评给予的综合评价是:“感受性弱,反应性弱,不灵活,内倾情绪,兴奋性弱。属粘液质,以稳重、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为特征。情绪稳定、社会适应性好;悠闲自在,安定消极,不喜争强,能容忍,无时间紧迫感;常处于被动状态。 ”也许是基于这些特质,在服刑期间,连续六年获得累计减刑 29 个月(四年多)的奖励,并提前释放在社区服刑;出狱那天由于母亲去世,80 多岁高龄的父亲生活不能自理,住敬老院,哥哥把他接到了家里暂住。除了所有社区矫正帮教人员面临的共性问题外,他还面临着 1、户口落在何处?2、无处安身 3、连行李这样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没有的窘境。二、问题预估1、服务对象自身问题服务对象辛生多次犯罪,两次取保候审,所犯罪行种类多,既有诈骗、盗窃又有斗殴伤害。是社会中的“坏人” 。但他外表上阳光帅气、喜好看书写作,给人的感觉不错。热情乐群、聪明能干、但同时他的内心矛盾冲突,缺乏责任感、情绪易激动,易生烦恼。对自己缺乏信心,对环境不满意,看似理智的同时遇事又不顾大体,不能克制自己。双重性格都比较突出。获得自由的辛生心中不踏实,以至于不能忍受;对出狱后的生活感到极度悲观,觉得自己没什么价值;不喜欢与人接触,觉得周围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他,总是尽量回避与矫正帮教工作人员交谈。内心为自己的形象感到惭愧又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像个刺猬为保护自己去扎人。对适应环境表现出担心困惑,对如何养活自己无所适从。2、家庭关系问题因犯罪离婚、正当青壮年的辛生,家庭关系松散,女儿也根本不知去向,哥哥姐姐生活状态一般,又要分担父亲居住敬老院的费用,与哥哥姐姐关系一般。辛生渴望亲情、渴望爱情,渴望享受家庭温暖情感迫切。 同时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不易运动。技能水平低,找到工作、自食其力难度大,落户及住处的落实需要危机介入。3、家庭外的人际关系问题大专学历的辛生,20 岁就获刑,他的交往范围较广泛却不良,邻居们的接纳度不是很好。尽管为人还算理智随和,不喜与人角逐竞争,处事老练,行为得体,但毕竟是在邻居眼里是个累犯,容纳程度一般,孤独寂寞感强。4、与社会环境关系和大多的被矫正对象一样,辛生对政府缺乏信任,甚至抱怨敌视,始终认为法院判决有失公正,存有抵触情绪。他辩解能力强,大专学历的他常常把聪明用在对政府的索求上,片面地强调自己应得的“待遇” ,索取大于感恩;借助政府在奥运及 60 年大庆非常时期对维稳的重视,知道借机获取利益。服务对象辛生生活经历复杂,环境背景复杂,人格系统复杂。尽管在狱中表现良好,20 年的刑期累计减刑四年多,又获提前释放接受三年的社区矫正,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工作者面临的管理帮教难度更大,助他回归社会的路途艰辛波澜,经历了几个回合的交锋,这对社会工作者是个挑战。三、工作目标1、危机介入:与派出所协调,尽快落户。2、短期目标:帮助解决吃饭、睡觉等最基本生活要素。 情感上给予家人般的温暖和呵护;经济上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快速办理低保;紧急与他哥嫂联系,协调解决今后安身问题。3、中期目标:找到工作、自食其力、树立尊严。督促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尽快找到合适工作,走出生活困境;强化个别引导,加强法制观念教育尤其是约束,成功回归社会。4、长期目标:感恩社会、回馈社会、家庭幸福能够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弱者;成为社区矫正刑释帮教人员回归社会的典范,加入到社区志愿者行列。四、介入策略1、运用危机介入策略,解决辛生落户、居住及基本生活。2、立足人本治疗,重点运用心理和社会治疗模式,辅以间接治疗。充分运用解难题、做实事等非指导性影响技术,促使服务对象自主改变;以接纳、同理心消除服务对象的不安;给服务对象宣泄的机会,通过表明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意见帮助其摆脱错误认识;改变服务对象外部环境。3、打造立体矫正帮教服务网络。在整个服务过程中,个案工作方法,联合家庭治疗法,社会工作方法贯彻始终、交替共用,协力完成为服务对象清障碍、解难题、脱困境这一服务宗旨,为昔日浪子托起一轮朝阳。五、工作过程有人把在社区矫正的他们称为“围墙外的老虎” ,对这些围墙外的“老虎” ,既要警惕、更要关心、辅以训诫。用党的政策法规引领方向,用真情关爱唤回良知,用柔韧之斧修整枝条,用晶莹汗水浇灌培育。辛生这几年的矫正路程起起伏伏、荆棘丛生,是条蜿蜒曲折的回归路。(一)危机介入效果显著(一)危机介入效果显著联系社区民警,协调派出所,出来三天就办好了落户手续;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找他的哥哥嫂子谈话协商,终于同意将本社区哥哥名下的住房借给他居住。(二)如亲人送温暖,及时解决基本生存问题。(二)如亲人送温暖,及时解决基本生存问题。主管乡长、司法所长、助理带着米面、生活用品前去看望;社区主任、社会工作者带着棉被、毛巾等走进家门传递政府无微不至的关爱。辛生激动地说:“感谢政府、感谢社区,感谢给我热情帮助的大哥大姐们,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一定积极配合社区工作,认真反思自己的过去,力争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为社区做出成绩。 ”社区书记统率社工团队,协同合作;司法所协调民政科、派出所特事特办,15 日内办理了爱心救助卡, 出狱二个月领取了最低保障,第四个月开始社区每月又为他补助 100 元。(三)强化个体帮教力度,保持防范重新犯罪敏感性,确保顺利回归。(三)强化个体帮教力度,保持防范重新犯罪敏感性,确保顺利回归。及时成立了矫正帮教领导小组,由司法所长任组长,成员有劳教干警、社区民警、司法助理、社区书记、主任、社区民调干部,确立他哥哥为监护人,楼门长为监控人。感其心,帮其人,监其行。发动社区志愿者、积极分子与他做朋友,讲解社区矫正政策和为什么要搞社区矫正,使他知道这是以人为本不是放虎归山,从而打消抗拒接纳居民的心理,能够以平常心对待矫正帮教人员。这些社区志愿者成为有效管理矫正人员的眼睛。(四)正视服务对象实际困难,及时应对思想波澜。(四)正视服务对象实际困难,及时应对思想波澜。一年后,辛生与外地户口的何女士结婚。何女士带过来一女儿,40 出头的辛生获得了家庭的幸福与温馨,正所谓“回归路艰辛社会助,蒙垢心沐光展柔情” 。但没过多久,辛生心脏病复发,医院要他住院治疗,需交住院押金 5000 元,而他无力支付。在为他积极申请政策性救助遇阻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提出愿意自己拿出 5000 元,暂缓燃眉之急,但辛生不接受个人赠予,对政府渐生不满,情绪失控,不愿意配合社区矫正,指责政府不关心他,反复上访。通过对服务对象进行综合状态评估,该服务对象身体多病,属三无人员,心理压力大,找工作困难,收入拮据,社会危害性、再犯罪性显现,再社会化、回归社会趋向一般,主要是经济生活存在一定困难,仅靠低保 300 多元和社区补助 100 元维持一家人生活捉襟见肘,导致其心绪烦乱,需要加强对其进行心里健康教育,从经济上予以帮助,帮他找到合适工作,转变目前危机状况。出狱第 5 个月,社区为其爱人办理了低保。第 10 个月,司法所、社区与乡残联、城管城建协调,为其安排了报刊亭,但辛生不满意报刊亭的位置,他选定的地址又不在城管规划允许范围内,认为自己无力承担每月 400 元房租。第 13 个月辛生妻子怀孕,做流产,社区报销了相关费用;第 14 个月,社区安排他维护小区绿地养护,服务对象拒绝。 面对回归路上的浪子,社会工作者一不惧怕,二不歧视,三不拒绝合理要求。想到的事积极认真地办,没想到的(特别是当事人提出的)更不含糊,用实际行动解决实际困难,使失控的情绪得到有效控制。(五)刚柔并济,帮扶适当,及时控制服务对象渐渐膨胀、只求索取的欲望。(五)刚柔并济,帮扶适当,及时控制服务对象渐渐膨胀、只求索取的欲望。奥运前后的辛生拒绝做矫正测评,情绪变得失控,已经不满足于以上帮扶救助 ,回归社会的态度出现严重反复,不能按照社区矫正规定执行报道制度。诉苦说:“自己现在惨啊,身体病得不行,现在所住哥哥的房子因侄子结婚马上要装修收回,自己一家又面临着无处安身的状况,租房又没钱,要求解决住房问题。每个月就那么点儿钱,太拮据了。 ”对目前状况看不到希望,无所适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要是生活上总是这样,还不如不出来,重新犯罪进去,起码不愁吃不愁住。反复找社工和司法所,声称不解决他的问题就联合其他人一起上访,口口声声说社区不管他了,政府已将其抛弃,对他所提出的解决他的就业和困难补助的要求一拖再拖此时的辛生抓住了临近奥运政府维稳这一工作重点,试图希望抓住这一根稻草解决掉他面临的所有问题。声称谁让有矫正机构呢,有困难你们就得管,政府就得管,不管就去云南要饭去,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此时的辛生社会危害大,再犯可能性高,再社会化程度几乎降到低谷,回归社会趋向不好。社会工作者制订了新的矫正方案,采取了一系列矫正帮教措施:1、认真执行矫正制度,要求并督促他接受矫正,不能只要帮助不要纪律,申明不配合的后果;2、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其言行。关爱中适时予以训诫,让他知道救助是要按政策规定,有针对性的;3、加强个别教育,疏导思想。与其妻子沟通,争取妻子的协助做思想帮扶工作。密切关注他的思想动态,及时干预调整;4、加强与他哥哥嫂子的联系,协调解决今后的住房问题;5、通过司法所,与区矫正办联系,申请医疗救助款。联系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以利其就业;6、整合资源,加大办事处各科室协调力度,用足政策,尽所能解决他生活上的困难,缓解激烈的对抗情绪;7、加大走访家访密度,及时化解不良情绪。重点管理、重点监控。社会工作者、司法所矫正办、社区志愿者联合监控,全面掌控其行踪和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然;第 19 个月,办理了家庭低保救助,三口人每月 1500 元。第 20 个月,在社区的帮助下,协调安排他在社区内给一个残疾人看报亭和小卖部的工作,每月 500 元。爱人也有了在公交总站商店售货的工作。司法所为其向区里申请了一次性医疗救助。第 24 个月,社区为其申请的廉租房办了下来。服务对象辛生从哥哥家搬出。六、结果评估1、从服务效果上评估服务对象辛生增强了法律意识,顺利融入社会,按期解教。如今的辛生自信阳光,享受着家庭的温馨和幸福,走出了生活困境,三口之家虽不富裕但也过得去。对解教后的辛生,每逢节日,社区、办事处仍然会派社会工作者前去走访慰问,听说他生病住院社会工作者也会去探望,而辛生也会买两个西瓜表示自己的感激和谢意。2、从目标完成情况来评估社会工作者介入有效,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低保金救助以及夫妻两人做零工实现了自食其力、回归社会的中期目标,三口之家家庭和睦,其乐融融。如今依辛生本人提出的廉租房租金补贴转实物租赁,社区已经给予办理完毕,等待批复配租中。七、工作感想社区矫正制度是在政府相关机构引导下运用社会力量参与对犯罪人的教育帮教,从而回归社会成为正常公民。它比其他刑罚更具文明性、人本性、经济性和有效性。本人作为法院的人民陪审员,在参与案件审理过程中,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意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也尽量建议使用这种刑罚。作为负责司法民调的社会工作者,几年来,对在众多社区矫正帮教人员服务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点感想: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才能胜任帮教职责。工作中,根据服务对象基本生理情况、性格特征、犯罪原因、工作家庭情况,现实表现的不同,因人而异开展工作。采取“三谈一归一真心”方法,达到“四心”效果。 “三谈“即同矫正对象谈,谈有利他认罪悔过的话,谈理解温馨的话;同服务对象家属谈,谈协助帮教能够惠泽家庭的话;同服务对象邻里谈,谈接纳督促认同的话。 ”一归“即将谈话内容在脑中认真归纳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