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冯冯诺依曼诺依曼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凭他的天才和敏锐,在电脑初创期,高屋建 瓴地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从而规范和决定了电脑的发展方向。时至 今日,我们所有的电脑又都叫“冯诺依曼机器” ,就是对这位数学天才最好的 评价。 对于冯诺依曼来说,人类第一台电脑造了一半时才参与开发,多少有些 遗憾。但是,他刚好在那大机器程序存储问题无法解决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使 得冯诺依曼的天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明确指出:一定要彻底实现程序 由外存储向内存储的转化,原有的设计必须作修改,经费不够再追加。在 冯诺依曼的影响下,整个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冯诺依曼提出了 新的改进方案:一是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进一步提高电子元件的运算速度; 二是存储程序(Stored Program),即把程序放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换言之, 把能进行数据处理的程序放在数据处理系统内部,程序和该程序处理的数据用 同样的方式储存,即把程序本身当作数据来对待。冯诺依曼的改进方案被称 为“爱达法克”(EDVAC),即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Diserete Variable Computer)的简称。 1945 年 6 月,他写了一篇题为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的 论文,第一次提出了在数字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存放程序的概念(Stored Program Concept),这是所有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范式,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 。按这一结构建造的电脑称为存储程序计算机(Stored Program Computer),又称 为通用计算机。时至今日,所有的电脑都逃脱不了冯诺依曼的掌心,我们所 有的电脑,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冯诺依曼机器” ,它超越了品牌、国界、 速度和岁月。高登高登摩尔摩尔当人们不断追逐新款 PC 时,殊不知这后面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推动,那就是摩尔 定律,而这著名定律的发明人就是高登摩尔(Gordon Moore)。1965 年的一天,摩尔顺手拿了把尺子和一张纸,画了一张草图,纵坐标代 表不断发展的集成电路,横坐标是时间。他在月份上逐个描点,得到一幅增长 的曲线图。这条曲线显示出每 24 个月,集成电路由于内部晶体管数量的几何级 数的增长,而使性能几乎翻倍提高,同时集成电路的价格也恰好减少一倍。后 来高登摩尔把时间调整为 18 个月。摩尔是在集成电路技术的早期作出结论的, 那时候,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还远未出现,所以他在 1965 年的预言并未引起 世人的注意。 高登摩尔的另一壮举是在 1968 年与罗伯特诺伊斯带头“造反” ,率领 一群工程师离开仙童公司,成立了一家叫集成电子的公司,简称“Intel” ,这就是今日名震世界的英特尔公司。阿伦阿伦凯凯凯的形象既不像傲慢自大、反潮流的黑客,也不同于一夜暴富的计算机富 翁,更不像象牙塔里的计算机科学家。他时常穿着跑鞋和灯芯绒裤子,一小撮 胡子,短短的、略微零乱的头发,使他看上去极为普通。即使他是你的老板, 可能也不会给你留下多深的印象。但这也不是说他很谦逊,他喜欢引用自己的 话,且经常以这样的词作为发言的开端:“凯的第一法则指出” 。阿伦凯(Alan Kay)不是一位公众人物,但在计算机界,尤其是技术圈 内,他是能让大家都心服口服屈指可数的大师之一。成为硅谷的又一位亿万富 翁或让他当麻省理工的院长,都无法激起他的兴奋,但他会有足够的耐性与一 群 8 岁左右的孩子一起玩电脑。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发明他喜欢的东西。 阿伦凯是 Smalltalk 面向对象编程环境语言的发明人之一,也是面向对象 编程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还是笔记本电脑最早的构想者和现代 Windows GUI 的建筑师。 近年来有一句话挺流行:“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不 少人误以为此言出自尼葛洛庞帝之口,实际上,这句话是阿伦凯的名言。有 很多人说布兰德是第一个使用 PC 一词的人,但布兰德说自己也是顺手牵羊, 最早提出“PC”概念的就是阿伦凯。20 世纪 90 年代程序员设计的基本模式 就是“面向对象” ,发明这一术语的也是阿伦凯。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一份备 忘录上,阿伦凯还正确预言到, “20 世纪 90 年代将有成百万的个人计算机, 而且都将连接到全球公用的信息设施上” ,这不正是今天的互联网吗?罗伯特罗伯特诺伊斯诺伊斯硅谷是传奇人士扎堆之地。但是一个人要想在硅谷同时获得财富、威望和成就, 实在比登天还难。举目远眺大概只有罗伯特诺伊斯(Robort Noyce)才是惟一一 位三位于一体式的人物。作为集成电路的发明者,诺伊斯在科学史上已名垂青史,这个具有划时代 意义的发明促成了历史的大转折。而且他还与别人共同创办了两家硅谷最伟大 的公司,第一家是半导体工业的摇篮仙童(Fairchild)公司,这已成为历 史;第二家则仍跻身美国最大的公司之列,这就是英特尔公司。他带着特有的 神圣和威严,让同行和对手都得永远敬仰。以尖刻著称的硅谷杂志Upside 敢对硅谷任何一位大腕儿进行任何刺激,但对诺伊斯却只能毕恭毕敬,在诺伊 斯去世前几天的采访录,甚至成为杂志社经常炫耀的一种荣光。 在仙童,诺伊斯最大的成就是发明了集成电路。当基尔比在德州仪器用锗 晶片研制集成电路时,诺伊斯和摩尔已把眼光直接盯住了硅晶片,因为硅的商 业前景要远远超出锗。1959 年 2 月,诺伊斯为“微型电路”申请了专利,但没 有为他用平面处理技术制造的集成电路申请专利,直到同年 7 月才补全了这一 手续。而此前德州仪器公司已宣布生产集成电路的产品,该公司的基尔比拥有 第一个专利,但他的设计不实际,而诺伊斯则是第二个提出该专利的人。于是 整个 60 年代,仙童和德仪相互控告,最后法庭将集成电路的发明专利授予了基 尔比,而将关键的内部连接技术专利授予诺伊斯。诺伊斯的专利使仙童公司在 沉闷的 70 年代得以存活下来,这一时期的仙童成为硅谷最具神话色彩的历史。 当然诺伊斯成就的最高峰还是英特尔公司,他与高登摩尔和安迪葛鲁 夫一同创业,而且构建了业界极为罕见、完美和谐的三人“执政”局面。三人 的合作只能说是天作之合,缺任何一位可能都会让英特尔历史大幅改写。诺伊 斯自然是最耀眼的人物,传奇式的发明家、仙童公司的总经理和半导体业的 “政治家” ,他是英特尔公司的“脸面” 。而甘于默默无闻的高登摩尔则是公 司的“心脏” ,没有摩尔,英特尔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和士气;而没有强硬的葛 鲁夫,英特尔甚至不会成为一家著名的大公司。特德特德霍夫霍夫1971 年 1 月,第一个可以运转的微处理器诞生了,定名为“4004 型” 。其中, 第一个“4”是指以 4 位为单位的设计思想,后一个“4”是指由英特尔制造的 第 4 种专用芯片,而它的发明人就是特德霍夫。霍夫认为自己占了天时和地 利之便:“如果我们没有在 1971 年发明 4004 微处理器,那么别人也会在一两 年里发明它。 ”在普遍认为大型机才是大有可为的时代,霍夫另辟蹊径,投入到微处理器 的研制中。霍夫说服了刚从仙童公司跳槽的斯坦麦卓尔与他合作,共同设计 了一种比 4004 型更强大的微处理器,称为“8008 型” ,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的 微处理器。 1973 年 8 月, “8080 型”微处理器问世,它首次使用了 MOS(金属氧化物 半导体)工艺,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微处理器之一,这也是第一个通用微处理 器,是 20 世纪最后 25 年里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 著名的经济学家杂志将霍夫称作是“第二次大战以来最有影响的 7 位 科学家之一” 。1978 年,他被提升为英特尔研究员(至今一共只有两个人获得过 类似的称号),这意味着他在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权。 在评价微处理器和 PC 时,霍夫说:“我对微处理器在个人计算机中的应 用感到非常惊讶,我也没有想到人们会仅仅为了业余的爱好而买微机。随着影 像游戏机的发展,个人计算机成为人们又一种娱乐工具,任何一位发明家如果能够创造出什么来提供给人们娱乐,他就能获得成功。 ”爱德华爱德华罗伯茨罗伯茨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微电脑的殊荣,现在一般都归到爱德华罗伯茨 (Edward Roberts)身上。罗伯茨是位电脑爱好者,1974 年,罗伯茨决定利用 8080 微处理器装配一 种供黑客试验的计算机, 大众电子杂志为寻找独家新闻,主动上门观看了罗 伯茨的设计方案,之后决定让他制成一台原型机,由杂志社在封面予以报道。 1975 年月, 大众电子封面刊出一台很小的计算机照片,大字标题写 着:“世界上第一组堪与商业机相媲美的以成套形式提供的小型计算机牛 郎星 8800” 。根据杂志的介绍, “牛郎星”勉勉强强算是一台电脑,在金属制成 的小盒内,罗伯茨装进两块集成电路,一块即 8080 微处理芯片,另一块是存储 器芯片。既没有可输入数据的键盘,也没有显示计算结果的“面孔” 。插上电源 后,使用者需要用手按下面板上的 8 个开关,把二进制数“0”或“1”输进机 器。计算完成后,面板上的几排小灯泡忽明忽灭,就像军舰上用灯光发信号那 样表示输出的结果。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装置,却引发了大地震。罗伯茨的“牛郎星”电脑问 世后,美国出现了一个电脑业余爱好者购买散件、在家庭车库内组装微电脑的 热潮。 尽管“牛郎星”十分原始,但它把计算机发展到大型机时代料想不到的 辉煌阶段。布莱克林布莱克林个人电脑的真正飓风是由 Apple刮起的,而 Apple成功的重要推进器就 是 VisiCalc 电子表格软件。因为售价 3000 美元的 Apple对家庭并没有多少吸 引力,但配备了电子表格的 Apple,就足以让人们把 VisiCalc 作为惟一的理 由而购买它。从某种意义上说,Apple就是一台 VisiCalc 机器。 VisiCalc 的发明人就是丹布莱克林(Dan Bricklin)。1973 年毕业后,布莱 克林进入 DEC,与他人合作编制了 DEC 的第一个字处理软件 WPS8。26 岁 时,布莱克林进入哈佛商学院寻求新的职业生涯,他在哈佛的分时计算机系统 上用 BASIC 编写软件,进行财务计算。当时他常遇到的问题是,对不同的题目 必须重新编写程序,于是他便开始思考能否用一种通用的计算模式来解决该问 题。布莱克林用一个周末的时间粗粗地做出了一个演示版本。虽然这个演示版 本是用 BASIC 写成的,速度很慢,而且行列只能添满一屏,但它已经具备电子 表格的许多基本功能,此时已是 1978 年初。由于 Apple等个人电脑产品的问世,布莱克林和麻省理工的老朋友富兰克斯顿一起合作,成立了软件艺术公司 (SA),决定为 Apple开发 VisiCalc,发行商是丹弗莱斯特拉的公司叫 Personal 软件公司(PS),可以说这是最早的微机应用软件公司。 电子表格 VisiCalc 的出现将 PC 从业余爱好者手中的玩具变成了炙手可热 的商业工具,独立地改变了 PC 业的发展方向。布莱克林创造的不仅仅是一个 产品、一家公司,而是整个软件产业。VisiCalc 引发了真正的 PC 革命,它极大 地激励了软件开发者,并从此宣告了 PC 商用化的到来。埃斯特利奇埃斯特利奇如果说个人电脑之火是由苹果引燃的,那么 IBM 的介入,才真正将这场大 火燃遍全球,热度持续近 20 年而不减。而缔造 IBM PC 的,就是颇富个人魅力 的唐埃斯特利奇。 1980 年中,IBM 召集高层咨询会议,要对如火如荼的个人电脑浪潮作出应 对。这时实验室主任洛伊站起来,提议打破常规,秘密组织一个精干小组,在 一年内搞出 PC 来。 洛伊仅挑选了 12 名最优秀的工程师来演绎一段类似苹果 公司经历过的传奇故事,担当这个名为“西洋棋”项目的负责人就是埃斯特利 奇。以往,埃斯特利奇在工作上被认为“极不合作” ,不听别人使唤,只凭自己 的意思行事。而这种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