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欧阳群教授临床运用单穴经验集粹 转贴= 发布时间:2009-06-18 16:00欧阳群,原第一军医大学针灸教授、主任医师,历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学 会副理事长,全军中医学会理事、针灸研究组顾问,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阿根廷中 华针灸学会顾问等职。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 40 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总结欧阳教 授关于单穴运用的心得,以飨读者。 1 壮灸百会治疗梅尼埃病 患者端坐,先将百会 穴处 1 cm 范围内头发剪掉,制作蚕豆大小的灸炷,顶端点燃放在百会穴上,烧至快尽时, 术者用一湿润纱布压熄,然后再灸一炷,反复操作,至患者觉灸处有热感,并有灼热感直透 达脑内为止,灸多少炷,根据各人差异而定,一般数壮即可。 欧阳教授点评:曾治数例 梅尼埃病患者,一般首次治毕即见效。 2 针刺“风岩”治疗视神经炎、视网膜炎、 假性近视 “风岩”穴位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患者端坐或侧卧,消毒后,用 0.30 mm40 mm 毫针,略向上斜刺进针,待针感传至眼球时,轻微持针捻转片刻,留针 2030 分 钟,每日或隔日 1 次,10 次为一疗程,23 疗程多能见效。 欧阳教授点评:20 世纪 70 年代治疗数例视神经炎、视网膜病变患者,有一定的疗效。80 年代,有十几位青年学子, 患假性近视,为入学急于提高视力,来我处就诊。用此穴治疗,可迅速提高视力,一般 56 次即可。有一位学生,仅针 1 次,翌日体检视力由 0.6 升至 1.2。 3 针刺下关治疗足跟 痛 取与疼痛足跟同侧的下关穴,直刺进针 25 mm 左右,待有针感后,轻轻缓慢逆 时针捻针片刻,留针 20 分钟,一般 35 次即可。 欧阳教授点评:20 世纪 60 年代起运 用此穴治足跟痛几十例,均获良效。多数患者,首次进针后当即疼痛锐减。曾治一女干部, 穿高跟鞋爬山,下山后足跟痛,两足跟几乎不能着地,病程已 6 天。首次针后嘱其站立,足 跟登地,疼痛立即消失。次日再针,仅治疗 2 次即获治愈。曾治骨质增生患者数例,但治疗 效果不理想。 4 皮下针刺曲池治疗颈淋巴结核 患者侧卧或仰卧,屈肘, 肘部消毒。使用特制长 125 mm 不锈钢针,针用消毒石蜡油擦拭,在曲池稍外 0.2 cm 处进针, 向上平刺,沿皮下进针近 120 mm,留针 1 小时,1 小时内再行针数次。隔日 1 次,10 次为 一疗程,一般 23 疗程即可。 欧阳教授点评:曾治颈淋巴结核 2 例,疗效颇佳。 5 针刺孔最治疗急性咽喉肿痛 用 0.30 mm25 mm 毫针,稍向上斜刺进针,进针 1517 mm,轻微持针逆时针方向捻转片刻,立见咽喉肿痛减轻或消失,留针 1520 分钟。 欧阳教授点评:近 30 年来,运用此穴治疗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咽炎,多能获良效。慢性患 者无效。 6 针刺“落零五”治疗各类疼痛 “落零五”穴为经外奇穴,位 于掌背,第 2、第 3 掌指关节之间,第 2 掌指关节后 0.5 寸处。用 0.30 mm25 mm 毫针,靠 近第 2 掌骨缘进针,直刺 12 mm 许,逆时针极轻微捻针片刻,全身各部位痛证均见效。若身 体一侧疼痛,则取同侧“落零五”穴。 欧阳教授点评:20 世纪 70 年代,系统观察“落 零五”穴治疗各类疼痛 120 例,痊愈率 65%,有效率 95%。一次去外地讲学,火车开动不久, 肾结石绞痛发作,当即针此穴,遂逐渐缓解入睡。讲学半个月时间,仅用此穴止痛,顺利完 成教学任务而归。 7 针刺“宽胸”穴治疗胸闷 “宽胸”穴为欧阳教授经验穴, 位于食指指背侧、掌指关节拇指侧。针刺时,嘱患者手半握拳,在其食指指背、掌指关节拇 指侧,向上平刺进针,沿皮下透刺 15 mm 许,轻微捻转片刻,胸闷立即减轻。 欧阳教授 点评:数十年来,用此穴对症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胸闷都有一定疗效。 8 三棱针 点按肺俞治疗麦粒肿、急性眼结合膜炎 三棱针平置于以肺俞穴为中心 1 cm 左右区 域,以针尖雀啄式点按压,持续约 1 分钟,每日 1 次,一般 13 次即可。 欧阳教授点评: 20 世纪 80 年代应用此穴治疗数十例急性眼结合膜炎、麦粒肿患者,针后即获奇效。1 位 6 岁男孩,两眼红肿,疼痛流泪,异物感已 2 天。其母带来就诊,予肺俞穴点按片刻,患孩当即诉说疼痛及异物感消失;翌日复诊,炎症明显减轻,再点按 1 次,2 次即获痊愈。 9 针刺血海治疗经期头痛、痛经、急性腰痛、急性荨麻疹 用长 50 mm、直径 0.35 mm 的毫针,向上直刺进针,得气后,轻微持针缓慢逆时针方向捻转 12 分钟,留针 1520 分钟,每日 1 次,10 次一疗程。 欧阳教授点评:临床治疗几十例痛经患者,多数病例 能立即见效。一患者(本系学生)每次月经期间头痛 45 天,有时呕吐,予针刺血海穴,头痛 立消,留针 15 分钟。仅 1 次治疗后,1 年未见复发。另一患者腰痛 1 周,活动受限,行走 艰难,予针刺血海穴,首次减轻近 70%,每日 1 次,治疗 4 次疼痛消失。 10 针刺 条口治疗肩周炎、落枕、急性腰扭伤、锁骨骨折后疼痛 条口穴直刺进针 50 mm 许, 逆时针方向缓慢捻转 1 分钟许,留针半小时。亦可用指压法。 欧阳教授点评:近 30 年 来运用该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肩周炎、落枕、锁骨骨折后疼痛等几十例,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个别病例 1 次治愈。曾治 1 位美国老人,患右肩关节周围炎 3 年,疼痛持续,活动受限,手 臂不能上举。1987 年来广州旅游,于南方医院求诊,当时予针刺条口穴,并嘱其活动肩关 节,片刻其关节疼痛全部消失,手臂活动自如。该患者及其同伴都惊奇效果神速,称赞中国 针灸技术。 11 外踝尖治疗牙痛 外踝尖为经外奇穴,位于外踝隆起最高 处。治疗方法有三:取同侧外踝最高处,局部消毒后,用 13 mm 毫针进针少许(只过皮层), 稍捻针;同侧外踝最高处,先放置一米粒,再用 1 cm 大小胶布粘贴,疼痛发作时嘱患者 自己用手指按压;轻型疼痛,用手指甲按压外踝尖,即可缓解疼痛。 欧阳教授点评: 30 年来治疗牙痛,疼痛消失病例无数,都是当即见效。有牙痛患者在门诊办理入院手续时, 牙痛难忍,遂予针刺该穴,牙痛立即消失。 12 针刺承山治疗后头痛、后颈痛 直刺 50 mm,逆时针方向轻微捻转 12 分钟,留针 2030 分钟,每日 1 次,58 次可痊愈。 欧阳教授点评:20 余年来,治疗几十例,多能获良效。1981 年,有位男学员,28 岁,后头 后颈持续隐痛,伴胀感,思虑及劳累后加重,病程已 3 年,有关检查无阳性体征,多方治疗, 疗效不显。针刺承山穴,行针约 2 分钟,疼痛明显减轻,共治疗 3 次而痊愈。3 年学习期间 未见复发。 13 悬灸涌泉治疗呕吐 患者仰卧,双侧涌泉穴同时悬灸,每 次持续 11.5 小时,每日 1 次,一般 35 次即可收功。 欧阳教授点评:30 年来应用此 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均能获效。一般 1 次见效,顽固性呕吐连续 35 次可愈。 1956 年一浅表胃炎患者,阑尾手术后第 5 天,频繁呕吐,悬灸涌泉穴,每日 1 次,3 次即愈。 另一老太太患神经性呕吐近 10 年,治疗 8 次而愈。1978 年一小儿患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 不止,轻度脱水,悬灸涌泉穴近 2 小时,在治疗过程中,腹痛、腹胀、呕吐逐渐减轻至症状 全消而入睡,翌日只觉乏力,未作任何处理,1 次即愈。王乐亭的中风十三治中风十三治是王乐亭老医生从事针灸临床 50 年中,经大量的实 践,探索,验证,对各类型中风的患者,找出有效的穴位,逐渐积累、归纳,考证疗效,形 成精确、合理的十三套配穴处方。 1、针灸预防中风以及它病 手足十二针:曲池、合谷、内关、阳陵泉、足三里、三 阴交。 双侧十二穴灸法预防精确选定气海、关元。 春夏相交灸气海(一名丹田,丹田就是炉灶,它能补阳 虚,阳虚指的是气火不足) ,每日灸 7 壮,灸 7 次。 夏秋相交灸关元(一名血海,因其穴在下腹内,男藏精, 女储血,故名血海) 。它能补阴虚,阴虚指的是精血亏损。每日灸 7 壮,灸 7 次。 功效:平阴阳,和脏腑,调气血,通经络 人在未得中风时,一两个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手大指食指麻木,或足腿发酸麻,良久方解,发麻侧为将中风之候。如无以上情况,有高血压 得人不时头晕,也可用此法预防。或用滋阴益肝肾得药,再保守元阳,也能预防。 2、中风闭证 【形状】忽然昏倒,喊叫不知,口噤,面赤,气粗,痰 鸣,手握,二便闭阻,脉象弦劲滑实。 【治法】开关通窍,泄热降痰。先用锋针刺百会、四神 聪、手十二井穴出血,后用毫针刺泻人中、风府、颊车、合谷、劳宫、太冲、涌泉补。 3、中风脱证 【形状】忽然昏倒,不省人事,面白,目闭,口张,气 憋,自汗,肢体凉,脉微细如无,或无脉。 【治法】回阳固脱,温肾复脉。先灸神阙, (一名生门) , 用炒盐将肚脐填平,上敷姜片用大艾柱数十壮至百壮,并灸气海、关元二穴,亦用大艾炷灸 数十壮至百壮,以体温脉复为度。如不效即转院抢救。 上述脱证:如现面色苍白,汗大泄,四肢厥逆,眼闭肝 绝,口张脾绝,气憋或有痰声肺绝,手撒心绝,遗尿肾绝,如现一二脏脱绝或可救,若现五 绝无脉必死不治。 4、真中风中经络风中络脉轻型 【形状】症现发热恶寒,口眼歪斜,半面肌肉麻痹,口 漏水,眼流泪,咀嚼不利。 【治法】针未歪之面侧 【用穴】人中、承浆、地仓、颊车、颧髎、阳白、四白、 大迎、合谷。 5、 真中风中经络风中络脉重型 【形状】症现口歪甚,流涎漏水,不能吸烟喷水,眼不 能闭流泪,半脸麻木,颊塞饭,舌尖歪,额纹不起。 【治法】逐瘀血络,解表散风。 【用穴】阳白透鱼腰,四白透承泣,太阳透颧髎,攒竹 透丝竹空,地仓透颊车,口禾髎透巨髎,曲池、合谷、列缺。 6、 真中风中经络风中经脉轻型 【形状】症状见头重脚轻,半身沉麻无力,走路歪斜, 或半身不遂,无其他症状。 【治法】调气血,通经络,驱风散邪,健强运动功能 【用穴】曲池、内关、合谷 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先针健侧,后针患侧,手法先补后泻。 7、 真中风中经络风中经脉重型 【形状】症见头晕口歪,面红目赤,语言謇涩,半身不 遂。 【治法】清头面风热,调气血,通经络,驱风散邪,健 强运动功能 【用穴】百会、风府、风池、肩井、肩髃、曲池、合谷、 列缺、环跳、委中、阳陵泉、绝骨、丘墟、太冲,针患侧,手法先泻后补风中经脉轻重型两 套穴,轮换使用,留针 30 分钟。 类中风中脏腑病因病机为劳倦过度,由于忿怒,肾阴亏 损,水不含木,肝阴虚弱,肝阳偏胜,上结风火交煽,病成肝风内动所致。 8、类中风中脏腑风入阳中腑轻型 【形状】多着四肢,头晕,眼花,口苦,舌干,言謇、 语涩,半身麻木,手足瘫痪。 【治法】滋阴平肝,降热清脑,调和肠胃,生长气血, 强壮肢体,恢复健康。 【用穴】百会、风府、中脘、章门、曲池、内关、合谷、 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 9、类中风中脏腑风入阳中腑重型 【形状】症状见不思饮食,二便阻隔,六腑不调,肠胃 虚弱,消化不良,其余症状同上。 【用穴】六腑俞对刺,先健侧后患侧,手法同补。 10、类中风中脏腑风入于阴中脏轻型 【形状】多滞九窍,是阴虚阳实,内伤说起,语言謇涩, 口眼痴呆,半身麻沉,手足拘挛,上肢不能抬举,下肢强直,此乃阴虚体弱,五脏虚衰。 【治法】从阳引阴法 【用穴】五脏俞、膈俞 11、类中风中脏腑风入于阴中脏重型 【形状】舌强不语,口流涎,起坐翻身需人扶持,其余 症状同上。 【治法】阳虚气弱,五脏虚衰,不能容养全身,以从阴 引阳法,宜内脏腑募穴。 【用穴】巨阙、中脘、关元、中级、中府、期门、章门、 京门、天枢。舌强不语,加哑门、中冲。舌缓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