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儿歌魅力在培养小班幼儿普通话中彰显儿歌魅力在培养小班幼儿普通话中彰显市级课题对新市民子女语言能力发展方法的研究阶段小结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中心幼儿园 邹玉英 邮编 213015摘要摘要: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歌谣,琅琅上口、明快流畅,它不是对孩子进行生硬的说教,而是让孩子在倾听、欣赏、念唱、游戏的愉悦中接受知识,发展语言。在我园开展对新市民子女语言能力发展方法的研究中,儿歌在培养小班幼儿说普通话中的魅力得到了较好的彰显。关键词:关键词:儿歌 新市民子女 普通话正文正文:我园处于城郊结合处,近年来,随着新市民的不断涌入,使我园新市民的子女在逐年增加,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全园有 75%的孩子来自外地,而这些孩子来园后在语言方面的能力特别差,很多幼儿听不懂普通话,只会讲方言,有的虽能听懂,但不会表达。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深知,帮助幼儿说好普通话是我们的责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语言目标也明确指出:要帮助幼儿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针对这些新市民子女的语言问题,幼儿园及时申报了对新市民语言能力发展方法的研究并被列入了常州市市级课题,我们也围绕这个课题开展了子课题的研究,为了让小班孩子尽快地听懂、学说普通话,通过多次论证,决定挖掘儿歌魅力,来提高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儿歌是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的一种类别。它是专为幼儿创作的,其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符合幼儿的朗诵特点,易于幼儿理解。儿歌也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正如念着儿歌长大的人们都认为:“在童年记忆中,儿歌是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成长的,它是我们童年时的好伙伴。 ”确实儿歌对幼儿学说普通话是大有好处的,它可以锻炼幼儿的记忆力,能扩大幼儿的知识面,还能很好地体会儿歌所带来的语言节奏。无论是纠正幼儿的语音、词汇的积累还是用语句表情达意,它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一、在欣赏儿歌中感受语言在欣赏儿歌中感受语言欣赏儿歌不仅让幼儿感受了语言文学的魅力,感受了不同的句式,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小班幼儿词汇贫乏,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口2语表达能力,因此在孩子刚入园时我就找寻了许多生动形象的儿歌来引导幼儿了解和使用一些较复杂的措辞,促使幼儿学会欣赏儿歌语言的韵律美和提升语感。如孩子们来园时,我们念好宝宝有礼貌的儿歌,让孩子们感觉教师像妈妈一样的和蔼可亲;幼儿喝水时,教师念“小茶杯喝开水,我和茶杯亲亲嘴” ,让孩子们觉得幼儿园里的物品是那么亲切;孩子们在大小便时,说拉便便的儿歌,使孩子们知道了拉便便的地点和方法,统一了不同区域的孩子对拉便便的多种说法。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把幼儿身边接触到的各种事物或者对幼儿的行为要求都变成琅琅上口的儿歌,朗诵给幼儿听,如在幼儿睡觉时我们会朗诵:枕头放放平,花被盖盖好,小枕头,小花被,跟我一起睡午觉,看谁先睡着。起床时说穿衣歌:小胳膊,穿袖子,穿上衣,扣扣子,小脚丫,穿裤子,穿上袜子穿鞋子。 慢慢地这些孩子们就会喜欢、听懂这种语言,就会感到教师与家长的不同,进而产生好奇心和崇敬的心理,使之愿意听老师讲话,愿意跟在老师身边,愿意跟老师一起活动。在儿歌化的语言学习氛围中,这些新市民幼儿渐渐地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规律,不仅慢慢地听懂了普通话,并且产生了一种“说”的愿望。二、在儿歌教学中发展语言二、在儿歌教学中发展语言儿歌是幼儿比较喜欢的语言教学形式,它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而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但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对孩子进行生硬的说教,而是要让孩子在倾听、欣赏、念唱、游戏的愉悦中接受知识,发展语言。因此,在儿歌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认为以下几种形式,幼儿比较喜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寓儿歌于故事之中。有些儿歌内容比较适合编成有趣的故事,这类儿歌往往有一定的情节、趣味性较强。可以让幼儿在倾听故事的同时了解儿歌的内容,这样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如儿歌老鼠钻洞内容是“花猫追,老鼠逃,钻进小洞哈哈笑,小洞原是象鼻孔,大象痒得受不了,一个喷嚏打出去,送给花猫吃个饱。 ”教师就可以把它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幼儿在熟悉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说儿歌。其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接着说”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老师说“花猫追, ”幼儿接着说“老鼠逃” ,老师说:“钻进小洞” ,幼儿接着说:“哈哈笑”这样一来,突出了这首儿歌的趣味性和韵律性,幼儿学起来既感兴趣又轻松。3(二) 、寓儿歌于画面之中。有些儿歌的内容和意境适合用画面表现出来,这类儿歌往往用词优美,描述性较强。幼儿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对于比较直观的事物感受较深。在教师的引导下边观察,边学儿歌,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如儿歌小睡莲内容是“小睡莲,真漂亮,睡在蓝色水晶床,风儿摇,水儿荡,做个梦儿喷喷香。 ”教师把这么美好的画面画出来展现给幼儿,那么儿歌的内容也就自然明了了,至于画面勾勒出优美意境与儿歌中恰到好处的形容词,也就相辅相成地对幼儿进行了美感教育。幼儿按照观察顺序,画面内容也就很快学会了儿歌。(三) 、寓儿歌于节奏之中。有些儿歌内容适合用明快的节奏表现出来,这类儿歌往往琅琅上口、明快流畅,而且表现的情绪激昂,让幼儿在比较熟悉的节奏中,感受学习儿歌,还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肢体动作,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儿歌小朋友,想一想的教学中,我把歌曲和儿歌相互融合,在念儿歌的时候就加入节奏,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小朋友通过唱一唱念一念很快就掌握了儿歌,幼儿自始至终都是一种积极投入的状态。(四) 、寓儿歌于创编之中。有些儿歌内容在结构上是重复的,适合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方面的创新能力。如儿歌动物歌 ,其内容主要体现小动物不同的叫声,和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我在教学中首先运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在学会儿歌的基础上,再引导幼儿创编。在创编之前,让每个幼儿挑一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并把这些小动物们喜欢吃的食物与幼儿讨论,在帮助幼儿解决难点的基础上,再提出创编要求就没有多大难度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编出了“小蜜蜂,嗡嗡嗡,吃什么,吃花蜜” 、 “小青蛙,呱呱呱,吃什么,吃小虫”的儿歌。这样的活动使他们的语言和词汇得到了结累和发展,幼儿创新思维在活动的点点跳动中获得了提升,对创编活动的喜爱也随着成功的体验获得了升华。三、在游戏儿歌中运用语言三、在游戏儿歌中运用语言。4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功能已成为教育的共识。福禄贝尔说:“游戏是儿童的最高阶段,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由此看出,游戏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相通的,它没有地区之分。为此,我们巧用游戏儿歌,激发幼儿学说普通话的积极性。让这些新市民幼儿在一首首生动的游戏儿歌中学说语言,在教师们的带领下,孩子们快乐地进入角色,沉浸在游戏的良好语境中,就连能力弱的幼儿在众多小朋友的影响下,也能积极地在其中充当角色,展示自己。如娱乐游戏找朋友 ,虽然比较传统,但还是受到孩子们喜欢,孩子们一边快乐地说着,一边愉快地找着、玩着,乐此不疲。在体育游戏中,老师带孩子玩开汽车 ,每个人拿上“方向盘”后,教师说:“小汽车,嘀嘀嘀,开到东,开到西,我是快乐的小司机!”于是,大家边说边跟着教师就出发了,在不用教的情况下,幼儿自然而然、大胆勇敢地说了起来,在角色游戏“打电话”中,通过让幼儿与同伴打电话,鼓励幼儿进行自我介绍,并用普通话讲出姓名、年龄、幼儿园的名称等。由于游戏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觉、知觉器官共同参与,使他们的听觉、视觉积极地捕捉信息,激起幼儿要听、要讲、要做的兴趣和愿望,在不知不觉中积极地投入到语言技能的训练活动之中,从而使这些新市民幼儿开始敢说普通话。四、在说绕口令儿歌为难点四、在说绕口令儿歌为难点 助新市民子女说准普通话助新市民子女说准普通话语音是发展语言的基础,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是发展幼儿口语、讲好普通话的第一步。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区域,方言情况较为严重,再加上幼儿的发音器官还处于发育状态,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幼儿存在着发音不清楚的现象,非常容易把一些音说错。有的幼儿对“鸟”和“了” 、 “兔”和“裤” 、“热”和“页”等词的发音分不清,一旦让他们形成再纠正将十分困难。而绕口令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 它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对于小班刚来园不久的幼儿来说,运用有趣的绕口令来帮助幼儿纠正发音,效果明显,如一天来园时,子豪告诉我,今天他带来一条新兔子,我问子豪:“兔子在哪呢?我怎么没有看见,你妈妈把它放到哪儿了?”子豪指指裤子子说:“这儿哪!” “噢!原来是子豪穿了一条漂亮的新裤子特别高兴,5可是他没有把话说清楚。 ”小朋友说:“兔子是能跑的,不能穿在身上。 ”我接着说:“是呀!你们一定要把话说清楚,要不老师、小朋友都听不明白,你着急,老师也着急呀!”接着我就示范“兔”和“裤”的发音和口型,并教给小朋友小兔子开铺子的儿歌,这首儿歌既童趣,又诙谐,既训练了幼儿听觉器官的灵敏性,使之辩别不同语音的变化,使之形成正确发出“T”和“K”的音。在此过程中,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也就跟着我学起来了。每当他们学会一个正确的发音时,我就摸摸他们的脸蛋或者把他们搂在怀里,孩子们高兴极了,为获得新的本领而感到愉快。实践证明,用绕口令的方式进行发音训练,不仅使孩子们感兴趣,更可以使他们掌握正确发音规律,更好地说准普通话。四、以游戏儿歌为这亮点四、以游戏儿歌为这亮点 让新市民子女运用普通话让新市民子女运用普通话 幼儿期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时期,通过培养幼儿创编儿歌不仅可以锻炼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在创编过程中逐渐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对于这些新市民子女来说,创编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他们所积累的词汇量相对较少,生活经验也不丰富,这就要求教师选材时要注意贴近幼儿的生活,把握好创编的度,在创编中要让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可寻,并从中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幼儿运用语言的积极性。在幼儿刚刚接触到创编儿歌时,作为老师的我们,首先把握好了孩子们在创编过程中的“度” ,因为孩子小,又是初次接触,为此我们选择了一些形象生动,孩子易于创编的儿歌来进行教学。如在动物歌中:儿歌内容主要体现小动物不同的叫声,和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我在教学中首先运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在学会儿歌的基础上,再引导幼儿创编。在创编之前,我让每个幼儿挑一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并把这些小动物们喜欢吃的食物与幼儿讨论,在帮助幼儿解决难点的基础上,再提出创编要求就没有多大难度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编出了“小蜜蜂,嗡嗡嗡,吃什么,吃花蜜” 、 “小青蛙,呱呱呱,吃什么,吃小虫”的儿歌。这样的活动使他们的语言和词汇得到了结累和发展,幼儿创新思维在活动的点点跳动中获得了提升,对创编活动的喜爱也随着成功的体验获得了升华。让孩子们在儿歌创编活动中展开翅膀尽情地飞翔,尽情地歌唱吧。一学年的研究很快就结束了,在这期中,由于我们的方法得当,目标明确,6现在孩子们已能自如地运用普通话进行地交往了,我们的心理感到无比的高兴。特别是 3 月 21 日的世界儿歌日,在我们的专题成果汇报活动现场,当家长们看到孩子们在台上精彩的表演时,由衷地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感谢,而此时的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是儿歌,培养了幼儿说普通话的积极性,是儿歌,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儿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让孩子们的语言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有力的彰显,开启了我园新市民幼儿说话的“金钥匙” 。而我在这个过程中,在孩子们得到发展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在区公开教学评比中,所执教的小班语言活动动物歌获得了区一等奖,撰写的论文也能在各类评比中获奖。孩子们即将升入中班,对孩子在语言方面的培养要做的事还很多,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工作,让新市民子女的语言能力在我园得到解决科学的发展。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