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实证分析作者:2011 级经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学号:XXX 姓名:XXX指导老师:XXX 职称:XXX摘要: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东邻省会西安,西接杨 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与甘肃接壤。咸阳历史人文 深远宏阔,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秦始皇定都咸阳,使这里成 为“中国第一帝都”,这里遍地秦砖汉瓦,境内文物景点多达 4951 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国家立体交通的新枢纽,拥有国内六大 航空港之一和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及出口产品内陆港。今天的咸 阳,更是西北重要的工业城市,是西北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陕西 重要的能化工业、轻纺工业基地,形成了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 电子、医药、纺织、食品、建材、航空物流、太阳能光伏等九大产 业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城市未来发展的雄厚基 础。 关键词:西咸一体化 工业科技化 绿色花园式城市 引言:咸阳最辉煌的时候是距今约有 3100 多年历史的秦朝,但秦之 后的政治中心的外移,使得咸阳这个在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几个人口 上百万的特大城市地位逐渐衰落。建国后在国家的支持下,咸阳有 了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但受行政划分以及地理位置的影响,咸阳 一直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咸阳地区”的经济中心。进入 21 世纪, 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内市场体制日臻完善,西安咸阳一体 化呼声日渐高涨,作为距离省会西安最近的城市,面对挑战,如何 确定自己的经济发展定位,是摆在咸阳人面前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 的问题。 一 国家对咸阳地区发展的战略支持 1.关天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简称“关天经济区”,2009 年经国务院批复 通过,其范围包括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及甘肃省天水地区,共 六市一区。经济区以大西安(含咸阳)为中心城市,宝鸡为副 中心城市,天水、铜川、渭南、商洛、杨凌等为次核心城市。依托(欧亚大陆桥)和连霍高速公路,形成中国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与关中城市群相呼应。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 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是近年来我国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武汉长沙城市群之后,与北部湾经 济区、成渝经济区一起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区。规划期为 2009 至 2020 年,规划内容主要包含产业布局、重大项目、优惠政 策;重点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现代农业和特 色文化旅游产业。2.西咸一体化西咸一体化是西安、咸阳两大城市一体规划化的简称,是中 国距离最近的两大城市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开始。西咸两市地处关中经济区的核心位置,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 堡”和“第一阶梯”。特定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决定了西咸两市在关中经济区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现在,西咸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具魅力的响亮品牌,被国家列入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日渐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二 大力发展支柱产业1.粮,果,畜,菜是咸阳市农业的主导产业,同时也是咸阳市经 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今年以来,咸阳市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市农业总产值 122.7 亿元,同比增长 6.2%,农业增加值 70.9亿元,增长 6%,粮果畜菜四大产业平稳增长。从 2009 年开始咸阳市以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调 整,推进果畜菜特色产业优化升级,水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目前已制定出台了县域产业发展规划,全力加快北部县核桃产业基地、旱腰带地区葡萄产业基地和南部地区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和秦都、渭城、泾阳、兴平等县区都市农业建设,并以核桃深加工、葡萄酿酒企业、500 万头 PIC 生猪项目以及农产品交易市场为重点,引进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2.咸阳是陕西省重要的工业城市,电子,医药,食品,能源, 纺织是其工业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咸阳把工业科技化作为经 济发展的一大目标,立足于现有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积极吸 纳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进行大规模,高起点的经济改造,推 进了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 1992 年陕西省政府批准设立了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于 2012 年 9 月 5 日晋升为国家级。总行政区域面积 45.75 平方 公里。其中土地面积 28.5 平方公里,河滩及水域面积 17.25 平方公里,已开发和居民用地 14.6 平方公里。经过十几年的 发展,已形成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机构健全,投资环境 宽松,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资热土。咸阳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是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核心层,有着明显 的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另外依托咸阳丰富的资源、旅游、 科研、农业等优势,使高新区拥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 的发展前景。区内现有企业 300 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 39 家,涉外企业 20 多家。初步形成了以彩虹集团、长庆石化公 司、步长制药等公司为龙头的电子信息、能源化工、生物制 药、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已成为陕西省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和 新医药、新材料、能源化工基地。 3.咸阳是“中国第一帝都”,拥有身深厚的传统医学文化积淀, 历史上名医药师荟萃,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医学文化遗产,素有 “医药保健城之城”。近年来,咸阳市依托医药保健医疗优势,大力发展足疗保健事业,使这一行业就业门槛低,容纳人员多,环保健康的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开辟了增加群众收入的新路子。从 2003 年至今,全市足疗保健经营机构达 320 多家,就地转化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职工 10000 多人,时 在天津,江西,广东等地发展“咸阳足疗”的加盟店和连锁店 80 多家向省内外输送了足疗技师 3000 多次(人)。现在咸阳的“足疗技工”正在逐步地走出咸阳,走出陕西,成 为闻名全国的劳务输出品牌。足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它的综合效应正在扩散,它对咸阳经济社会的全面积极效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二,拓宽了就业门路,增加了群众收入;三,带动了三产发展,繁荣了城市经济;四,提升了咸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 毫无疑问,足疗保健业的发展使得这座千年古城焕发了新的光 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香港 大公报等相关新闻媒体报道“咸阳足疗”近 200 次,台湾知名 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同时来咸阳考察投资的客商络绎不 绝,台湾康师傅,北京汇源,杭州娃哈哈,河南白象,山东安 德利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咸阳,为咸阳经济社会的发展 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足疗”是咸阳近年来发展的特色行业,促进了就业,增加了人 民的收入,为了进一步,进一步推动高感触产业,咸阳人民应 该在发展足疗事业的同时,打造新的产业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依托咸阳良好的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 施,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从而推动咸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 咸阳风景秀丽,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咸阳有着 2350 多年的 建城史,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 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地热城、 全国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 创建工作先进市及中华养生文化名城。陕西咸阳具有悠久的历史,五陵塬上汉高祖长陵、汉 景帝阳 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 的乾陵等 28 位汉唐帝王陵寝连绵百里,举世无双,被誉为 “中国的金字塔之都”。作为中国最早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魅力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咸阳一直依托深远的历史文 化和独特的民俗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 以历史文化为主体,以养生保健和休闲娱乐为支撑,其他旅 游项目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格局,是西北地区著名的旅游目 的地和旅游集散地。 为了可持续发展,咸阳应该继续走在逐渐将第一,第二 产业转向第三产业的路上,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 实现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从而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 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咸阳未来的发展 1.咸阳和西安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基本相同,又近在咫尺, 如果 各自为战就会导致恶性竞争,从而内耗很多资源。特别 是 1990 年以来,城市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竞争日益激烈, 经济壁垒日益形成,咸阳始终处于西安大城市的“灯影”下, 城市规模到产业结构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书签订标志了西安咸 阳建立经济圈的战略已经启动。两市相互开放市场,打破部 门、行业垄断、地区封锁和户籍限制,建立完善两市统一开 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原则,加强市场中介组织建设,共 同发展商品市场、要素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 产市场等。在产业布局上,两市根据现有的产业现状,共同 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打破地域限制,发挥两市零 距离优势,在利用资源、区域互补等方面,共同携手,做大 做强优势企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 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经济一体化并不仅仅是构建大交通体系,实现旅游、信 息资源 共享,共同治理生态环境等有形要素的融合。而是 要实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平台,需要经济区域内各行政区域间在经济政策制定、市场制度建 设等无形要素上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因此在这条一体化的路上,两市还要继续努力,建立一个蓬 勃兴盛西咸经济圈带动关中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的发展做出贡 献。 2.目前咸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经济结构、产业 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产业集群和 企业集团带动作用不强,产业集聚程度不高。面对此特点, 我们应该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 方向,坚持实施“工业主导”战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 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优势骨干 企业发展,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坚持 “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形成具有咸阳 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3.另一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凸现, 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节能减排压力很大,生态建设和环 境保护任务繁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 保护,建设渭北山地生态屏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天 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保护、水土保持、湿地保护与恢复等 工程建设力度;立足环境保护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着力解决 流域水污染、矿区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实 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为先原则,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能型产业结构,加大节能新产品 新技术研发、生产、推广力度,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咸阳今后的城市发展可以定位在“绿色花园城 市”,充分发挥咸阳农业和工业的产业优势,开发绿色农业, 绿色工业,绿色家园,努力营建一个绿色花园城市,成为人 们心中梦想的“世纪家园”。 4.最后咸阳应该积极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中天 水经济区、西咸新区建设机遇,以建设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展 示区、国际化大都市生态田园示范新城、综合服务副中心和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目标,继续朝着经济预期的方向发展。总结:2011 年咸阳市经济增长实现了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 的有序转变,经济总体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符合调控 预期,取得了喜人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同 心协力、积极进取的结果。目前,咸阳市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内生动力不 断增强,继续保持加快发展条件和基础依然坚实。2012 年, 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 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很突出,但经济复苏的步伐仍然没有 停滞,国家突出强调“稳中求进”,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 和稳定性的同时,进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