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高效率,课后低负担课堂高效率,课后低负担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不断提高我县教师课堂教学水平,2014 年 11 月 22 日上午我县邀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来我县为全县中小学教师做讲座,讲座的题目是课堂高效率,课后低负担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次讲座用时近三小时,王敏勤教授用一线教师的心态、专家的视野结合他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参加高效课堂改革的活动和实例,对知识树的使用与和谐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剖析。一、一、课程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深处是“模式模式”和谐教学法是王敏勤教授经过 20 多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教学法。所谓和谐教学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它已经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进行了实验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他根据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和多年的和谐教学实验,逐步形成了一套最新的和谐教学模式: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学指导,合作探究;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4、变式练习,拓展提高;5、达标测试,课堂小结。下面,我把这五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作简要的介绍和说明。(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1、单元导入:新旧教材的主要不同是:旧教材是线形结构,新教材是模块结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模块,一个整体,所以在教学时也要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和谐教学法要求每个单元老师不要一上来就讲“第几课”,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这一段话很重要,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我们每个教师要清楚:随便从报纸和杂志上选一篇文章和课本中的一篇文章是不一样的,课本中的文章融进了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后然后导入新课。而这一步则是通过“知识树”来呈现的。(呈现各学科知识树)知识树是用树形结构来表述一门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知识梳理的一种方法,它不仅易于学生上手,而且高屋建瓴,非常形象、非常直观、非常有效。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棵知识树,教材知识的脉络就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师生面前了。1如果是单元的第一课时,只呈现单元知识树的第一层次,即本单元知识的大类,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编者的意图和选材特点。或者引导学生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知识结构,向学生说明学习本单元的基本方法。2如果是后边几课时,首先要复习前边所学的内容,再导入新课。知识树的梳理,能使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本单元或本册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构建学科知识树,使教师们对教材的钻研更加深入,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活泼,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每一课、单元、全册乃至整个学段,都可以画出知识树,通过画知识树,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使学到的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一些零碎的知识,做到聚点成线、成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利,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2、导入新课后,及时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每堂课师生都要明确这节课的三维的课程目标。为了便于操作,可提倡教学目标问题化。也就说,把这节课要学生做的事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完成了。有的地方搞“问题导学”,效果很好。(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每堂课老师都不要急于先讲,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而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老师的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学。如果本节课所学内容多,可分为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二每个自学指导都是一个小循环,包括学生的自学,同学之间的互查互助,教师的检查点拨。为了提高自学与合作的效率,我们在课堂的座位排列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团团坐”或“对桌坐”,每个小组 2 人,每个大组 4-6 人。学生自学以后首先是二人小组的相互检查和互助,如果有问题大组讨论,没有问题大组不再讨论。和谐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验证明:二人小组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最好。如果一开始就是 6-8 个人的讨论,会出现少部分学生占据话语权、大部分学生当观众的现象,这是极不公平的。而两个人的小组首先是相互检查、然后是相互帮助。二人小组能够解决的问题大组就不要讨论了,小组不能解决的大组再讨论。大组讨论的是问题而不是已经会了的东西。和谐教学法不主张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首先要解决主要问题,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学生已经会了的东西就不要表演。有些表演可以放在课后。那种少部分学生表演大部分学生当观众的做法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大大减少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有些老师可能发现了这些课改校的座位和我们学校这种传统式的座位不一样了,他们或是团团坐,或是像娄底一中似的“对桌坐”,我们都是大班额,教室都是坐得满满的,不可能采取这种形式,似乎开展小组活动有些困难,但是像我们这种大班额正是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班级人数那么多,老师不可能每个人都顾及到,这样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达标检查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有了这么多小助手,课堂步步清、人人清才可能实现。至于座位,不需要动,合作时反过去对坐就可以了。小组以 4 至 6 人一组最合适,各班可以按自己的座位编排妥善安排好学习小组。小组的划分和座位安排分组有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每个小组的整体素质能力差不多,但小组内可以有较大的差别。整体座位定期轮换,周期以一周为宜。小组成立后要从方方面面,让学生认识到,今后的学习、生活,我们都是一个小集体。命名、制定组规、搞好启动仪式,选好小组长,给组内每个人员安排好管理任务,每一天每一节课做好记录评比。老师们对小组什么时候合作,需要怎样的合作形式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允许有合作中的观望者。(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1、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大组长要检查,老师也要巡查。老师巡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情而不是辅导。学生自学后各组大组长要向全班汇报,一方面要让全班同学知道相互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在自学和讨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体解决。大组汇报经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讨论后,各大组汇报本组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内容有的只是汇报组员的掌握情况,有的要展示本组得出的结论(如用知识树理清课文的结构或用表格记录实验结果等,每组可有一块黑板或投影片。)大组汇报分为探究性的汇报和结果性的汇报。(1)探究性的汇报是在学生自学与小组交流后的汇报。新知识教师不讲,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讲。学生可用投影、小黑板或板书汇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别的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质疑或补充,没有必要每个组都汇报或展示(艺术类的作品可展示)。(2)结果性的汇报是在巩固练习或达标测试后的汇报,每个组都要汇报,错了的问题要具体到人。各组组长在汇报时要说明本组还有谁不会,问题是什么,现在解决没有。对于基本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定要做到步步清、人人清,这是促进课堂教学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怎样给各小组计分呢?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说明各组的得分。记分的方法有多种,如每小组桌上有类似乒乓球比赛的记分牌,可用旧台历制作或学校集体制作;教师也可直接在黑板的一侧给各组记分。探究性的汇报不一定每组都记分,但结果性的汇报必须逐组记分。郎氏记分法是山东普育学校一位姓郎的老师发明的,对 A、B、C、D 四位同学的加分分别为 0.1 至 0.4,极大地鼓励成绩最差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小组成绩高,组内同学会对这名同学给与极大的帮助。但老师给学生发小奖品的做法不提倡。2、对于学生在学习或汇报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启发全班学生讨论解决。学生不会的老师再点拨。老师在点拨时一方面要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这一类知识最好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和谐教学两个建构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具体的知识更重要。在这一环节我们主要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对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是课堂常规。在这一环节难的是能否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这不仅是课堂效率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公平主要体现为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都能到一个学校来上学,这是教育起点的公平。但学生来到一个班不一定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关注学习差的学生,这就是教育过程的不公平。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会直接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每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这是课程标准的底线。对于那些没有掌握的学生老师一定要采取具体措施进行补救。每堂课下课时老师敢不敢拍拍胸膛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才是达成了教学目标。1. 基本知识要当堂巩固。对于本课所学的基本核心知识,老师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编制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基本:“基本核心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思维能力,基本活动经验”。对于传统的“双基”要做到当堂学当堂会,要做到人人清。这是课标的基本要求,是新课标“保底不封顶”中的“底”。如何做到人人清,关键还是 2 人小组相互检查,大组长检查并向老师汇报。老师根据各组学习情况给各组加分(各组通过记分牌显示)。2. 拓展练习体现分层原则。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开发课程资源,及时给学生补充新的资料或拓展题目的难度和类型,体现新课标“上不封顶”的理念。这类题对学生不作统一要求,不要求人人清,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提高,做到保底不封顶。对于拓展的内容不作统一要求,要做到分层教学。但学生做了老师要给各组加分鼓励。(五)达标测试,课堂小结(五)达标测试,课堂小结1.达标测试 及时反馈本着基础知识堂堂清、人人清、步步清的原则,每堂课在下课前要有达标测试。达标测试题不能走过场,要及时反馈。2、课堂小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结合本课知识树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然后把本课知识树回归到单元知识树。从一开始的单元导入到最后的单元回归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总是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如果是一个单元的结束,还要把这个单元的知识树回归到整册书的知识树上来。二是对学生的表现情况也要进行小结,强化小组合作。二、二、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可操作性强,如果有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我们就可以模仿和操作,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觉得哪里不合适,我们就修改哪里。这就如同学习拳术一样,首先要有套路,初步学拳一招一式都要遵循。而在实际的战斗中并不会按照套路打斗,需要灵活变通。前边谈的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实际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分为几个“自学指导”,如“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二”,每个自学指导就是一个小循环,包括:自主学习、小组互查互助、大组讨论和汇报、教师点拨。而一开始的“单元导入、明确目标”和后边的“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达标测试、课堂小结”几个环节是共同的。复习课不要运用新授课的模式上。现在大部分老师的复习课是用新授课的模式上,无非新授是一节教材,现在是一章教材,速度快了些,教师还是先讲概念,再讲典型例题,然后是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这是新授课的模式。复习课从理论上来讲学生都已经学过了,现在要进行查漏补缺和整合,只有通过测试才能知道学生哪些会哪些不会,所以复习课的模式不同于新授课。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课型,模式可能要发生一些变化,但基本理念和框架是一致的。其实,在一些和谐教学法的实验学校,通过不断地实践摸索,对每门学科,每种课型,比如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课文、口语交际、写作、识字教学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