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纠错让错误更有价值【摘要摘要】 纠错本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如果教师能对如何建立和使用纠错本进行科学有效地指导,不仅能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充分发挥纠错本的效应,教师应从设计格式,形成规范;分析错因,注重反思;定时回顾,持之以恒;同类对比,举一反三;交换审阅,取长补短;及时反馈,收获成功等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让学生学得更有效。【关键词关键词 】 纠错本 有效学习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尽管狠抓学生的纠错,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二次批改(即把订正好的练习再批改一次) ,但让我们感到沮丧的是,之前订正好的错误还是不断重复,得不到根本性的克服。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分析,很大原因是我们的老师缺乏对学生在该知识点上有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思维误区的预见性,不能把易错点在教授新知的时候就消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错误出现后,老师们也缺乏对学生的错题的收集与分析,从而也不能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辅导。如此不断的知识盲点堆积,学生后续的学习受到影响。从学生学的角度来分析,一方面学生平时的纠错缺乏专业性的指导,都以解出正确答案为目的,很少会去思考出错的原因,另一方面学生的错误没有系统地进行整理,零散分布在各个试卷练习本中,不利于复习,就算有些老师要求学生准备纠错本,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检查和评价机制,学生能够坚持下来的很少。导致尽管订正了,但错误还是重复出现。显然,科学地建立和使用错题本是高效学习的法宝。那么,如何使用纠错本,才能使学生学习更加有效呢?一、设计格式,形成规范一、设计格式,形成规范有一位江西的高考状元说得好:“做错一道题比做对一百道题更有价值。 ” 浙江省文科状元陈杭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2015 年余杭区教育学会论文 初中数学学科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为各科都准备了一个错题本,上面记录着我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所有做错的题目,不仅有题目的解答,还有当时为什么会做错的原因以及对自己的提醒。 ”无一例外,每年中考状元和高考状元分享他们的学习方法时总会提到纠错本。所以准备一本纠错本是前提。学生自行准备的纠错本,往往存在不系统,不规范,杂乱无章,不方便老师检查和学生的反复回顾。最好是活页设计,方面归类整理。可以设计成这样:原题呈现正解错因分析,记录感悟同类对比记录时间: 来源: 温习回顾时间:二、二、分析错因,注重反思分析错因,注重反思纠正错题包括找错、析错、改错和防错几个步骤。即剖析错解,反思错误成因,分析解题思路,写出正确解答过程,注明注意事项和相关题型。然而现实是我们学生的纠错本上占大篇幅的都是错题和正解,往往对错因分析这块基本没有,或者是寥寥数语应付了事,没有对错因进行深层次剖析,从而使得纠错没有落到实处。一个题目出错的原因可以是多样化的,因为不同的学生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也有差别,但根据题目本身的特征,结合学生的特点,可以将学生的解题易错大致归纳为下列三方面:1.只重视解题,忽视概念理解。例如原题呈现正解错因分析,记录感悟同类对比例 1.因式分解2a-2ab+b-1=2a(1-b)+b-1错解的根本是在只把原式的部分分解成积的形式,没有将原整式化成积的形式。属于概念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记录时间: 来源: 温习回顾时间: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在解几何习题中同样非常重要,如判断“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这句话的真假时,学生也经常出错,误认为它是正确。因为他们对平行线的概念中必须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先决条件,而学生则经常会遗漏。2.只重视明显条件,忽视隐含条件。许多学生在解题时,只着眼于题设中已经给出的明显条件,缺乏挖掘题目中所隐含条件的能力,特别对某些综合性的数学问题,往往因考虑问题不严密,致使解答时不完整,因而出错。例如:原题呈现正解错因分析,记录感悟同类对比例 2 已知二次函数y=2x-4x+1,当0x5 时,求 y的变化范围.解:当 x=0 时,y=20-40+1;当 x=5 时,y=25-45+1=31.所以当 0x5 时,1y31.错解的原因是对二次函数的性质缺乏了实质性的理解,忽视了抛物线顶点的位置.事实上,在抛物线对称轴的 x=1 左侧,y 随着 x的增大而减小,于是当0x1 时,y 的范围是:-1y1,而在抛物线对称轴的 x=1 右侧,y 随着 x 的增大而增大,于是当1x5 时,y 的范围是:-1y31,因此综上可知:当 0x5 时,y 的变化范围是-1y31.记录时间: 来源: 温习回顾时间:3.重视题目片面特征,忽视解题的全面性。许多数学问题,当题目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其结论也会跟着变化,在解题时,应该用分类思想来考虑它的所有可能情况。如果不将问题全面讨论、合理分类,做到不重复又不遗漏,那么就很难得到完整的答案。 原题呈现正解错因分析,记录感悟同类对比例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是 40,求它的顶角.错解:如图 1 所示,BD 为腰 AC上的高线,且ABD=40,所以A=50忽视“分类思想”致使漏解或错解.对于三角形的高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也可能是在三角形的外部,因此还有一种情况:如图 2 所示,BD 为腰AC 上的高线,且ABD=40,所以BAC=90+40=130因此本题的正确解是:50或 130记录时间: 来源: 温习回顾时间:纠正错题时,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注明。错因分析的这栏最好不要太拥挤,方便今后在阅读过程中加入注释、反思或是心得等。认真分析错因,可以正视自己当时的错思维,加深对这类题型的印象,通过对一个错误的解读便可以去复习旧的知识,巩固新的知识,培养正确的解题习惯,以便举一反三。三、三、定时回顾,持之以恒定时回顾,持之以恒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研究出的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告诉我们遗忘过程的发生是不均衡的,熟记后最初遗忘的较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遗忘会由快到慢,到最后就基本不会遗忘了。可见,定时回顾错题很关键。我们要指导学生经常翻阅纠错本,把错题再做一遍,时间间隔可从短到长。并且记录好温习时间,如果做对了就做好标记(打个) ;如果没做对,重复第一步;记录反思与感悟。开始“错题本”里由于粗心的类型会占大多数,但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 “错题本”中的错误质量会越来越高,数量会越来越少,更多是由于概念点和思路而引发的错误,这些题就是属于平常没有做对,考试又犯错的典型类型,如果平时就能够解决好,到最后考试的时候自然不容易再犯错为了使学生能养成定时回顾的习惯,刚开始的时候,教师要每天安排出 10分钟时间让学生研习错题本上的题目,成每天翻看、重新做错题本上题目的习惯。然后一周回顾一次,一月回顾一次,每次教师要求学生上交错题本检查。帮助学生养成不断复习的习惯。四、四、同类对比,举一反三同类对比,举一反三如果在“定时温习”环节中出现错题没做对时,说明自己对这类错题还很薄弱,再次记录下反思与感悟后,再有意识地寻找相似题型进行对比,进行变式训练,强化知识。相似题型可以是相似的知识点,也可以是相似的错因,也可以是对原题的深化和拓展。并把这些题摘录或者剪贴在“同类对比”一栏里。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五、五、交换审阅,取长补短交换审阅,取长补短与同学交换纠错本进行学习,集累月之经验,博众家之所“短” ,在别人的错误里吸取教训,查缺补漏,避开雷区,并留下“友情提示” ,互致心得。互相借鉴,互有启发,在“错题”中淘“金” ,以便共同提高。六、六、及时反馈,收获成功及时反馈,收获成功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纠错中不断取得成功,无疑会让他们感到快乐与自豪,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纠错保持亲切感,促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持续的兴趣。所以有效的指导、检查,及时反馈很重要。我们可以定期开展下列活动:1.每周一次优秀纠错本展示。固定每周五中午午休时间把本周优秀错题本进行展示,主要是错因分析得好的错题本进行分享,通过翻阅同伴的优秀错题本,能形成一个榜样的作用,同时也极大地鼓励了学生更加认真地纠错。2.两周一次纠错考试。固定两周一次纠错考试,考察的内容是上两周学生的错题,试题一部分是原题呈现,一部分是错题变式,还有一部分是拓展提高。这样让每个层次的学生既能吃到,又有提高。并把在纠错考试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体会到纠错给自己带来进步,从而有信心坚持下去。总而言之,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不怕出现错误,重要的是要纠正错误,在失败后总结经验教训。漫漫人生路,谁都会遇到一些自己做错的事,如果我们能及时纠正,并在心里创建人生的“纠错本” ,这将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知识缺陷型错题管理探析,郑敏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 年 03 期2 高一学生的错题管理行为,刘儒德、江涛、李云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年 01 期 3 Grant Wiggins Jay McTighe 著, 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年 7 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