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臧克家图为闻一多纪念馆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 和做的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 扬他为了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 爱国精神。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 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 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而苦读钻研的 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说一说 这些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 ,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 籍的目的。“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 ,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 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一 )(二) 齐读第二部分,找出 自已最喜欢的语段 读出自已最喜欢的语 段,抓关键词句,说 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 容的作用。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 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 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 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 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 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 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 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 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 了第一步。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 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 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 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 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 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 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 ”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 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 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 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 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 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 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 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 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 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 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 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七子之歌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澳门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嗳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香 港.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 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 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 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 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 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 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 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 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 的东西。 学习课文中的形象描写,用外貌描写、语 言描写及细节描写来记父(母)的形象, 通过描写反映出父(母)的性格。 的父(母)亲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 闻一多先生的高徒,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 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 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 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 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 ,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 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 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 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 “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 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 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臧克家和闻一多 有的同志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用 大词、文言词,不朴实。到底应该怎样看?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诗人,应该看到,他是用诗化的语 言写的。精练、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这是文 章的语言风格。我们不能强求一律,说朴实的风格就好, 诗化的风格就不好。应该说各有特点,各有妙处。 用文言词,适当用一点,用得好,能使文章精练,增 加语言的味道,是好的。要吸取文言中有生命力的成分, 这是大家都赞同的。 至于文章气势盛,好像大呼小叫,这用来写闻一多先 生正合适。闻先生是一个刚性人物,富于阳刚之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