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别与你的天才孩子擦肩而过别与你的天才孩子擦肩而过核心提示:核心提示: 生命的信息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卓越的宇宙精神,人人都有天才的潜质, 年龄越小,天才的特征越明显和玄妙。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特别在 13 岁之前,使人的潜能开发和新型成长的关键期,但同时,孩子的天才特性越 容易被家长错误地解读。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往往是天才的第一杀手,往往是 孩子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当前,解决孩子问题遇到的瓶颈是效果不持久,其 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教育方法论,因此,要根治孩子的问题,首 先要对家长和孩子之间深层规律以及目前教育大环境有深刻认识。 本报分五次连载北京天才人学研究所梁政研究员在一次教育论坛上的演讲 稿,节选自创新教育体系“读心教育”中的部分内容,希望对广大家长、教育 工作者有所启发与借鉴。 现在的孩子问题不少,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恋、 骗、烦、怨、叛、厌”这六种。孩子问题的出现,使家长、社会和孩子本人的 综合结果,这其中主要是家长的问题。现在都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也都知道中国家长或许是天下最爱孩子的,但未必知道,家长 的爱与孩子的最终结果之间存在着什么必然规律?其实,正是下面这六种“爱” 才导致了孩子的六种问题。 第一连命型爱;第二娇纵型爱;第三偏宠型爱;第四遥控型爱;第五蛮横 型爱;第六虚空型爱。 到底是哪一类型的,家长说了不算,小孩说了算,就是这六个字检验:恋、 骗、烦、怨、叛、厌。小孩要是对你有其中之一的感觉,那你对着就是那一种。 例如:小孩骗家长,父母经常受骗的,基本上属于娇纵型的,你娇纵小孩,小 孩一定骗你。如果小孩经常怨你,那你是遥控型的爱;烦是偏宠型,你对老大 和老二不一样;而虚空的爱,儿女才讨厌父母;只有蛮横的爱儿女才反叛父母, 等等。小孩对父母的评价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一级对一级。在主观倾向上,咱 们稍微地向孩子倾斜,因为孩子是弱者,父母都是强者,因此父母是什么型, 有小孩来评判,不能由父母自己说,谁卖瓜不说自己的瓜甜,家长说的那一套 理由,小孩天天都听腻了。 这种爱实际上是坑了孩子。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些爱导致出什么严重后果 呢? 连命型爱,坑杀了孩子的前途,你不爱他还能当个小官,你一爱他当不成 了; 娇纵型爱,坑杀孩子的财富,同时葬送孩子的预见力,本来孩子预见力很 强,你一娇纵他,他就没有“透目眼”了; 偏宠型爱,坑杀孩子的技术、刚毅和敏断力,造成孩子自以为是与意志不 坚定; 遥控型爱,坑杀孩子的自主意识,无自我了,葬送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实践 力; 蛮横型爱,坑杀孩子的理解力,葬送壮举和应变力,造成孩子随机应变能 力太差; 虚空型爱,坑杀孩子的幸福感,葬送孩子的机灵和决算力,本来很有灵气, 你一虚空孩子没有灵气了。 还有很多不同的形式的表现,但归根结底是这六种。因此,这实际上不是爱,是一种最尖酸刻薄的虐待,把孩子的仕途财富艺术自主等等坑杀完了。 为什么把父母分成这六型?连命、娇纵、偏宠、遥控、虚空、蛮横。为什 么这样用词?比如:常说的溺爱孩子,应该是哪种?溺爱孩子在这里是两种, 要么是连命型要么是偏宠型。“溺爱”你仔细想想,等于什么也没说,只说出 了本质的一半,现在有勇气说自己溺爱孩子的父母也不多,因为这个词是对自 尊心的损伤。我们给任何东西定性的时候都要掌握主创和(创造和谐)这个因 素,凡属遇到对立因素,都要往里加点盐和调料,要找双方都接受的东西说。 因此,辩证思维模式要上升到协举思维模式,才能互动创才,互动创才的目的 是让对方改正,你得给家长出气口。比如家长说自己对孩子不是溺爱,但是他 一听连命这个词,他默认。这样用词不容易挑起小孩和父母的矛盾,而且还容 易说服小孩。再如,遥控为啥不说掌控?实际上每一个小孩都感觉父母是一种 专制性的掌控,但是如果说掌控,小孩听了头一蒙,回去敢跟他爹打架,遥控 好歹还有一定距离,小孩就有恨变成抱怨,这就达到目的了。 还有的家长实际上是奸猾,但是咱们这里不说奸猾,说虚空。咱们跟社会 上的常见定性不完全一样,比社会上的明确,社会上的定性都有点不科学。总 之用创和去定性的原则就是解决历史矛盾的同时,不埋下走势隐患,否则一个 矛盾还没有解决完毕,另一个矛盾又生出来了,矛盾再也解决不完了。客观矛 盾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就是加了主观矛盾之后才复杂的。(1) 解析孩子问题的产生根源(二)解析孩子问题的产生根源(二) 父母为什么遥控孩子呢?根本的原因是担忧孩子自身的能力适应不了自身 的机遇,这个原因是父母容易接受的。实际上有第二个原因,父母遥控孩子是 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伤,怕小孩给他惹出祸来,使自己的脸面、钱财等受到损 失。 偏宠的原因是因为父母把自己的希望与孩子的成长密切挂钩所产生的现象。 第二原因是偏宠孩子的父母都是把孩子作为补充自己遗憾、捞取更大利益的工 具而产生的现象。很多父母偏宠小孩,但这个孩子不一定是优秀的孩子,这与 一般常识相违背,一般都认为是特别优秀或特别弱的孩子父母才偏宠,实际上 不是这么回事,这与人的先天基因版型有些关联,但不是主要区分点。 娇纵型,父母浇灌纵容孩子的原因是把主要的责任归于自己,次要的责任 归于孩子,这么一种恋财惜命心态下所产生的,不想让孩子过早地、过多地承 担更多责任,这是第一原因。第二原因是:凡娇纵孩子的父母都有内在豢养打 手、结党营私、善于要挟的性格属性。皇帝为啥养个宦官?关键时刻让他作打 手呢。凡娇纵小孩的父母,你上单位打听一下,结党营私一定明显。 人生是个链条,有这样的性情必有那样的特点,透过对小孩的态度,就可 以窥之全貌。 连命型,父母为什么把儿女当自己生命的憧憬,完全不知道怎么爱孩子才 好的心态之下产生的现象,这种父母对孩子比较真实,愿意付出代价,甚至于 为了孩子能牺牲自己的幸福。第二原因,父母为什么与孩子连命呢?真实的原 因是窝囊透顶的父母,越把自己无法承担的责任推向儿女,让儿女超负荷运转, 所以我们称连命型的爱是最尖刻的虐待,因为它真实,他是全方位的,大事小 事他都管着,优点缺点他都爱着,虐待起来才最尖刻。有些家长把小孩弄得迷 迷糊糊的,因为他一生中几次选择上都是错误,他怕小孩也这样。 这都有两个原因,我们强调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孩子理解父母的方面;如 果强调第二个原因,那小孩就与父母决裂。所以一般来说第二个原因都是说给 天才的,天才一听就知道第一个原因是假的,所以我们心里有数,加个第二原 因,但是不能强调,提到了但不强调,天才想想知道我的用意,会积极和我配 合。 我们的课和其他的课不一样,他们的课是虚无缥缈的,我们是切实删除和纠正问题的,因此我讲的话没有虚的,家长也别用虚荣心去听,说你好是你亲 戚你邻居的事,我不来说;说你有多坏,我也不评价,我只谈人性,我只说问 题,因此想听好听的话,不用找我。人性就是这样,非常客观,读懂人心是教 育的基础,咱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只有找到问题之关键,才有解 决问题之可能。纠正父母的错误爱需要孩子的配合;纠正孩子的错误爱需要父 母的配合,如果仅仅靠一方,很难出效果,因此咱们提倡互动创才。互动创才 不能站在被动局面上去寻找突破方法,要寻找方法本身,进退自如,该简单的 时候就简单,不该简单的时候就复杂。而咱们给孩子这个工具,除了让他执行, 他没有反抗的余地。这个方法恰巧是站在父母的立场上,为父母着想而出来的 一套道理,这样才是真正解决孩子问题的。 父母与儿女关系的创和之策,上级与下级的创和之策,首先让双方明了谁 离开谁都不行,谁在心里抛弃了谁,谁就是不负责任。如果父母在心里承认没 这个孩子,证明你极端自私;反之,如果哪个儿女在心里把父母抛弃了,也是 极端自私,这都是个共存问题,是个水涨船高的关系。学生、儿女有过错,可 以罚,但不能斩杀。小孩、学生对父母、老师有意见可以提,但不可逃,要逃 也要把问题解决掉吧。 在讲一下关于因材施教,因为孩子问题出现的总根源在于家长与老师没有 对孩子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出自论语,据论语记载,又一次,孔子的 一个学生子路问他:“是否听到指令,就要立即行动呢?”孔子说:“有父兄 在,应当听父兄的意见在行动,怎么能有闻即行呢?”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求, 向孔子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答到:“是的,听到指令,就应该立即行动,不 要犹豫。”孔子有个叫公西华的学生,为老师的不同回答感到不解。于是他问 老师究竟是为什么,孔子说:“因为他们两个人的秉性不同。冉求生性畏缩不 前,胆小怕事,所以我要鼓励他勇敢些;而子路则相反,生性好胜过人,比较 鲁莽,所以我要抑而退之,提醒他要谨慎一些。”(2) 解析孩子问题的产生根源(三)解析孩子问题的产生根源(三) “因材施教”从孔子讲了几千年,然而,现在许多教育方法从个案经验总 结提炼出来的,往往是事实帮助提高、成就了一部分孩子,但同时对另外的孩 子不起作用,甚至是伤害了一些孩子。 “因材施教”中的“材”怎样理解?人的精子与卵子相结合并不构成生命, 还需要一个“信息”的参与,所谓三生万物。这个“信息”是与生俱来的,我 们称这个“信息”为人的第一命境,这个“信息”就是“财”的本质。传统文 化成为“性”:“天命之谓性”。我们倡导的“读心教育”之核心研究,正是 揭示了人的先天信息特征与后天教育的关系。“信息”中的共性部分就是人的 先天的基因版型,从潜意识的欲望这个角度,人分为陶醉型、积累型、支配型, 如果统合人的内外规律,这三种人分别命名为:豆(陶醉)、扣(积累)、袖 (支配)。 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呢?因为人太复杂了,所以咱就用最最简单的字来代 表,大道至简,不然谁还学啊?名字虽简单,里面却大有学问。这就像大自然 的五颜六色,都是有三原色组成的,这就是基本规律。人也是一样啊,每个孩 子从生命孕育的那一刻起,都被赋予其先天的基因版型豆型、扣型、袖型, 俗话说“从小看大,七岁看老”,这三类孩子从小表现都不一样。 举个例子说吧,你给孩子 50 块钱,他弄丢了,犯错了,豆扣袖给家长说 时三个态度,比如豆脸是乖乖的,好像受了委屈一样,话不多,以眼代言,父 母到哪里他跟到哪儿,一句话也不说,这个豆孩子已经办错事了。扣呢,闭嘴 不吭,两眼噙泪,问也不敢说,胆胆怯怯,吃饭时不吃,这是干错事了。袖是 大献殷勤,平常嘴眼刀子一样,这会儿跟抹蜜了一样,这不用说一定是做错 事了。这就是豆扣袖制父母的三招。对付领导不也是这样啊?大人只是玩得花一点,没有小孩幼稚童真罢了。 自豆扣袖的基础上还有细分,还有如何识别等等,所以说这是个大学问。从人 性规律的角度看,每种类型的孩子独有尤其先天的特点和潜能方向,豆是将才, 扣是相才,袖是帅才,也就具有不同的培训规律。 1.豆孩子所占比例大约 30%,对豆用榜样教育,也成为鼓励教育,即为孩 子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孩子每前进一步,再设定一个新的目标,只能指明大 的方向,不去安排细节,发挥孩子的自律性即可。 2.扣孩子所占比例 60%,对扣用赏识教育,也成为鼓励教育,既鼓励孩子 的点点滴滴进步,特别在语言表达、肢体运动方面多鼓励。有一点儿进步就表 扬,增加孩子的信心和胆量。千万不要因为扣孩子做了窝囊事而打击他们。 3.袖型孩子的比例较少,大约占 10%,对袖用挑战教育,也成为超常教育。 把袖往大处高出引领,激发他勇往直前的豪气,必要时可采用“棍棒主义”, 但必须要在孩子知道错误,但未下决心改正之时。家长平时要干净利索,因为 袖孩子最在乎美丑。 这些都是共性的规律,当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孩子也是 一样,人生下来不是平等的,但是唯一的。家长必须承认孩子的差异,并把它 看成是孩子独一无二的特质,才能把孩子的“缺点”转变成特点。例如对于虚 荣心重的孩子(袖),可以教他把为个人而表现升级到为集体而表现,让他感 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大英雄气概,这样,就把孩子的虚荣心转化成表现力了。再 如:爱哭鼻子的小孩扣比较多,你不能说哭是缺点,应该是高一层看他的哭, 你说:“哭了好,可别憋着,憋着容易生病。”扣哭了你若说:“别哭!哭了 多丢人呀。”这样扣就更委屈了,连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