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孙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支持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近年来,孙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下,始终坚持立足“三农”、服务地方经济的服务宗旨,视“支农、兴农、富农、惠农”为己任,充分发挥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和主力军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今年以来,农村信用社把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城乡一体化、扶持大农业发展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通过进一步更新经营理念,创新服务品种,改进服务方式,不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截至 12 月 14日,孙吴联社各项存款余额 86,279 万元,各项贷款余额 64,452 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 56,688 万元,农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比例的 87.95%。全年累计投放各项贷款 66,880 万元,累计投放农业贷款 62,209 万元,新增贷款的 93%投向“三农”。一、创建信用工程,培育诚信意识农村信用社在创建信用工程工作中,公开创建评定条件、程序、要求和结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平、公正。实行“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信贷准则,并在信用评级的基2础上,对文明信用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质的信贷政策,对失信户予以信贷制裁,大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培育诚实守信、文明的乡风民风,培养有素质、讲诚信的新型农民。通过信用工程创建活动,信用户达到辖区农户的 14.17%,信用村逐步达到辖区村数的 17%。我们坚持“小额、流资、分散”的原则,把小额贷款做成农村信用社的名优品牌。加快农村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步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维护了良好的社会信用,营造了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截至目前,已建立信贷关系 5744 户,授信额 82,166 万元,其中:信用户 2813 户,授信额 31,067 万元,创建信用村 16 个。二、简化贷款手续,实行“阳光信贷”贷款发放过程中,农村信用社结合孙吴实际,简化贷款手续,并将贷款所需的要件进行对外公布,使每位借款人在来信用社之前就掌握贷款所需要件,有效的避免了农户跑第二趟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办贷效率。在办贷的过程中,实行“阳光信贷”,贷款实行“五公开”,旺季期间每半月公开一次,其他时间每月公开一次。我们要求每名信贷人员签订信贷从业人员廉洁执业承诺书,并将承诺书在基层社营业大厅以及所包片村屯揭示牌张贴。借款人提出贷款申请时,由贷款第一责任人签订承诺书,并由借贷双方各执一份予以保管。通过阳光办贷、承诺服务,把信贷工作置于社会和客户3的监督之下,从源头上防范贷款道德风险的产生,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三、调整贷款方式,实行差别化服务在信贷支农工作中,做到真正服务于农民,农村信用社结合信用工程建设情况,基层信用社在原有农户“一证通”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的基础上调整贷款方式,更新贷款品种,实行差别化服务,不同信用等级的农户使用不同的用信方式,信用村、信用户实行利率优惠政策。农村地区停止使用三至五户联保(授信联保)贷款,而以信用、互保、互保“一证通”、粮补账户质押、粮食质押、农机具抵押等方式所代替,着力加大支农服务力度,扩大贷款投放规模,确保满足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凡是被评为“信用农户”、 “信用村”、 “信用乡(镇)”的个人和单位,对其实行优惠的信贷政策。农村信用社实行快捷的金融服务,在办贷过程中简化贷款手续,达到 AAA 级别的信用户可直接办理信用贷款,实行优惠的贷款利率。四、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是基础。农村信用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支持农民增加收入。一是一是“多予”,即积极扩大“三农”贷款的投放量,确保新增农贷比例不低于 90%;进一步放大小额农贷支农效应,不断扩大贷款的覆盖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切实解4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二是二是“少取”,即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认真落实“信用户”、 “信用村”、 “信用镇”农户利率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减轻农民利率负担,做到让利于农,反哺于农。三三是是“放活”,即灵活放贷,方便农民贷款。我们根据客户的贷款需求,扩大农户贷款的授信额度,将基层社的授信额度平均每笔提高 1 至 2 万元。采取灵活的信贷经营方式,方便农民贷款。五、提升小额农贷品牌,夯实农村经济基础农户小额贷款是信用社联系千家万户的金融纽带,是解决农民生产资金不足的主要金融产品。针对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新要求,对小额农贷的对象、额度、期限等进行延伸。一是一是延伸对象,拓宽基本面。将小额农贷的对象延伸到社区居民、个体工商户(具体包括传统种养大户、订单农业户、进城务工经商户、小型加工户、运输户和其他与“三农”有关的城乡个体经营户)。二是二是延伸贷款额度,做大基本点。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户经营实力,适当提高贷款额度,以便更好地满足贷款对象的资金需求。三是三是延伸贷款期限。根据农户贷款用途、生产周期、还款来源等因素合理确定期限,允许跨年度使用。六、支持“三化”项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支农工作中,农村信用社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现代化项目,以“三化”为载体,大力推进城乡5一体化建设。同时树立大农业观念,做好支农工作的“四个转变”,即由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转变;由支持简单的农产品生产向支持农副产品加工转变;由支持单一农户生产向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生产转变;由支持传统农村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一是一是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建设,支持具备区域资源优势、品质良好、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重点支持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开发经营项目的企业和利用当地资源、经营规模大、带动力较强的大型涉农企业,培植大龙头,创造品牌。例如:孙吴联社营业部为孙吴县鼎盛材料厂发放三年期保证贷款 400 万元,公司成立于 2011 年 9 月3 日,投资人贾英华、刘海山,主要经营粉煤灰空心砖、水泥标准砖、路面砖的生产销售。年加工生产约 20 万立方米粉煤灰多孔砖、砌砖,拥有两条全自动生产线,拥有配料机、搅拌机、输送机等多种机械设备,是孙吴县最大的建筑材料厂家,是孙吴县的龙头企业,400 万元的贷款支持,为该厂解决了燃眉之急,现该工厂经营状况良好。二是二是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副产品物流企业,重点支持对地方经济影响大、政府关心、群众能得到实惠的农业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群众逐步走向市场,加快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孙吴联社营业部为博来德物流发放三年期保证贷款 400 万元,公司成立于 2011 年 1 月,投资人姜艳,6主要经营道路货运站(场)服务,为黑河地区最大的一家物流配送中心,农村信用社给予的信贷资金支持,促进了该企业的发展。红色边疆农场现有人口 1.1 万人,耕地面积 20 万亩。是集农业、畜牧业、工业、商贸综合经营于一体的现代化农场。农场场域土地平缓,宜于大机械化作业,农场现拥有纽荷兰、约翰迪尔、凯斯、维美德等较为先进的农业机械,机械化程度达到 98%以上,今年孙吴联社向农场场工发放 22 笔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贷款金额 1,131 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三是三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支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质量的升级。2006 年以来,农村信用社累计为孙吴县桦林粮食生产合作社和孙吴县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其股东成员发放贷款 5,000 多万元。通过信贷支持使合作社从最初的单一粮食种植转变为如今的集粮食收购、生产、加工、销售、土地大面积代耕为一体的全能性企业。目前已经成为黑河地区乃至黑龙江省农民合作社龙头,2011 年,法人吴德显被评为 2011 年 CCTV“三农”新闻人物。孙吴联社辰清信用社为孙吴县鸿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旺发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贷款 60 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养殖合作社的发展,使养殖合作社的规模不断壮大。四是四是支持种植大户。孙吴联社种粮大户共计 13 户,其7中:5000 亩以下种植大户 12 户(2012 年保留 8 户,2013 年孙吴增加 1 户、2013 年农垦增加 3 户)、5000 亩以上的种植大户 1 户。对种粮大户贷款给予适当贴息政策,省财政部门贴息 40%,信用社让利 10%。贷款利息和财政贴息采取“利率优惠、结清返还”的方式,即信用社按照优惠利率计算并收取利息,贷款本息全部结清并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贴息后,将贴息交付给借款人。农村信用社 2013 年以信用、互保方式发放贷款 11 笔,金额 534 万元,解决了当地种粮大户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五是五是积极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妇女创业。积极与县财政局、县劳动局、县妇联、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协调配合,发放下岗再就业贷款 2232 笔,金额 8,501 万元,农村妇女创业贷款 177 笔,金额 531 万元,为下岗职工和农村妇女解决了创业资金的首要问题。六是六是加强银政、银企合作。通过定期召开银政、银企合作座谈会,广泛实现三者对接,引进和建立担保机制,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难、担保难的“顽症”。截至目前,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中小企业担保贷款 5 笔,金额1,850 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孙吴联社定会践行社会责任,做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2014 年,农村信用社将在原有支农措施的基础上,将继续加强支农产品创新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助力县域创8新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孙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二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