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设适合远程学习者需要的教学资源建设适合远程学习者需要的教学资源建設適合遠端學習者需要的教學資源-談“中國教育簡史“多種媒體教材建設實踐武正紅(中國遠端教育2004 年第 8 期)【摘 要】建校二十多年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一直非常重視教學資源的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學資源。筆者主持編制的教育管理專業限選課程“中國教育簡史“多種媒體教材,分別在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評比和第四屆全國優秀教育音像製品評比中獲一等獎。本文就“中國教育簡史“的課程建設,從總體設計、多種媒體教材建設的特色、使用的效果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字】 中國教育簡史 ;多種媒體教材建設;總體設計;特色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成立二十多年以來,以其鮮明的特色為中國遠端教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如何建設適合遠端學習者需要的教學資源,成為參加開放教育試點課程建設的每一位教師的研究課題。筆者主持編制的教育管理專業限選課程“中國教育簡史“多種媒體教材,在 2001 年 9 月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評比一等獎,2002 年 9 月本課程的錄影教材源遠流長的中國教育獲得第四屆全國優秀教育音像製品評比一等獎。本文就“中國教育簡史“的課程建設,從總體設計、多種媒體教材建設的特色、使用的效果等方面探討如何建設適合遠端學習者需要的教學資源。 一、根據學科特點,設計教材建設方案 遠端教育是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離為特徵的,在遠端教育中教師的教學活動被物化在教材中,學生則主要通過教材進行學習和獲取資訊。教材不僅是教學內容的載體,也是教師和學生進行資訊和感情溝通的橋樑,因而多種媒體教材建設在遠端教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隨著社會的迅速變遷,知識經濟的崛起,人們的教學觀念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教學活動已經從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向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轉化。多年的實踐表明,與普通高校類似的文字教材和系統講授型的錄影教材沒有充分發揮多種媒體教材的優勢,越來越不適應遠端開放教育中學習者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所以在課程建設之初,課程組對本課程的學科特點和學習者的學習需求進行了認真分析,精心設計了“中國教育簡史“課程多種媒體教材建設一體化方案。 首先,中國教育史是一門比較成熟的課程。中國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教育事業源遠流長,有文字和實物證實的學校教育活動就有四千年之久。中國教育的歷史不僅本身綿延數千年,而且這門課程還是近代以來最早開設的教育類課程之一,已有近百年的歷史。1904 年清政府頒佈近代學制,中國教育史就是師範學校的必修課,第一本中國教育史教科書由黃紹箕撰,編成於 1908 年(一說 1902 年就已成書) 。新中國成立之初,教育史仍是高等師範院校的公共必修課,至今也是所有教育學科的專業基礎課。中國教育史在教育學科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視,教學和研究力量雄厚,課程和教材建設也有扎實的基礎,有多種版本的教材。這些教材多屬本科和研究層次,論述和引用原文較多,與中央電大中國教育簡史課程教學大綱對教材的專科層次和遠端開放教育的辦學模式要求不符,因而只可作為參考,不宜直接使用。在高等院校,本課的教學基本上沿襲讀書加講授的傳統方式,文字功夫下得很深,資料積累也相當充實,而實物、圖片的收集歸納則相對薄弱,實地考察也開展不夠。以往在教學中也力圖展示一些實物(如古籍原本) ,也組織學生參觀(如國子監、孔廟) ,但範圍非常有限,只是課堂教學的少許補充點綴。中國教育的歷史遺產極其豐富而又多彩,保留下來的不僅是文字資料,還有大量的文物古跡及圖片、照片、器具等,都是歷史的反映,而且是更真切、更形象的反映,更有獨到的學習和研究價值。 其次,本課程的學習者是全國中小學校長、教師及部分教育行政幹部,多數學習者在中小城市和農村。這些學習者的特點是:具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渴望學習先進的知識,提高學歷層次,學習目標明確;但入學水準參差不齊,原有理論知識不系統,工學矛盾突出,缺少學習時間,缺少好的學習氛圍;學習者普遍年齡偏大,經濟負擔較重。本課程的學習方式以遠端、業餘、自學為主。 根據以上情況,課程組決定選用三種教材組成本課程的多種媒體教材,即:文字教材、錄音教材、錄影教材。總的目標是使傳統的歷史教學內容與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寬視野地去審視歷史,使教學更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思考性和吸引力。在教材編制上要關注學生的要求:教學內容要少而精,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要點明確;教學媒體要少而精,文字教材教學、輔導合二為一;錄音、錄影教材質優、量少,方便自學,有利於提高自學能力。多種媒體教材不僅是文字音像的綜合表現,而且應該構成教學意義上的整體。要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需求,結合不同媒體表現優勢的特點來精心設計,做到各司其職,各顯其長,各盡其能,同時又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我們對三種媒體的地位、任務和功能的設計如下:1文字教材 教科書中國教育簡史為課程學習的主教材,採用“合一式“形式,即將教學內容和自學指導合二為一。向學生介紹中國教育史的基本事實,闡明教育發展的基本線索,指明知識重點,提出學習思考題目,並列舉相應的參考文獻書目,以引導學生系統學習。凡屬要求學生掌握並屬於考試範圍的內容均應體現在教科書中,凡較難理解的史料原文及歷史典故,或通過文字解釋,或留待錄音教材中解答討論,或在錄影教材中向學生展示、讓學生體會。每章都有學習目標、學習建議、小結、自測練習題,書後的參考書目,都是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使重點更突出,條理更清楚,有效地幫助學生自學和思考。 2錄音教材 錄音教材由 8 個專題組成(40 分鐘/專題) ,即文字教材的每一章製作一個專題,是本課程的重要助學教材。它製作週期短,成本低,主要任務是對教科書展開受限制的內容進行必要的闡述、論證,對文中的難點加以解釋和說明,並對教材的重點加以強調,大體上可完成教學輔導的任務。 3錄影教材 錄影教材源遠流長的中國教育-中國教育簡史主要起輔助性教學作用。其任務,一是對文字教材和錄音教材不易講清楚的問題,利用圖示或實物、實景給予形象的展示和講解,二是利用外景的實地考察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感性認識和深入理解。錄影教材採用的是專題式結構,以 25 分鐘為一集,共 12 集,每一集反映一個學習內容。如中國古代的書院,在文字教材的幾章中都涉及過,但在錄影教材中,將書院的起源、發展、興衰都集中在一集,便於學習者掌握所學的內容,加深對文字教材的理解。 二、 中國教育簡史教材的特色 經過認真分析、研討確定了本課程的多種媒體教材一體化方案後,課程組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經費少的困難,花費一年時間,完成了“中國教育簡史“多種媒體教材的建設任務。2000 年 3 月,本課程投入了第一輪使用,到目前為止已有近 7 萬學生學習了這套教材。從學生的使用效果和社會各界的回饋來看,“中國教育簡史“多種媒體教材確實達到了一體化設計的目標。 文字教材中國教育簡史的編寫隊伍主要由北京師範大學的教師組成,俞啟定教授擔任主編,著名中國教育史專家王炳照教授擔任學術指導。編寫組充分考慮了學習者遠端自學的條件、思維方式和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精心編寫了文字教材。每一章的開始是“學習目標“,學習者通過閱讀“學習目標“便可瞭解這一章自己需要瞭解、識記和掌握的內容,從而有針對性地學習;之後是“學習建議“,為學習者提供了學習的思路和學習的方法,以及與本章內容相關的錄音教材和錄影教材,告訴學習者有關的內容應該到錄音教材或錄影教材的哪一部分去查看;正文之後還有“小結“,對本章的重點內容進行系統地梳理,以加深學習者的印象;每一章的最後是本章的“練習題“,仿照考試的題型出若干的練習題,基本上把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都涵蓋了;全書的最後附有參考書目,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自學。這種編寫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學與指導的“合二為一“,書中的每一欄目都是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使得教材重點更突出,條理更清楚。全書僅 28 萬字,注重系統、簡明、通俗易懂,學習者一書在手,既可以學習到中國教育史的基本事實,瞭解教育發展的基本線索,還能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思路和方法,有效地幫助學習者進行自學和思考。 錄音教材是本課程的重要助學教材,它的主要任務是對文字教材展開受到限制的內容進行必要的闡述、論證,對文中的難點加以解釋和說明,並對教材的重點加以強調。以往的錄音教材大都是教師一個人進行講述,比較單調,很難引起聽者的興趣。為此,我們將錄音教材的形式進行了新的設計,即按復習討論課的情景設計,也就是師生交談式的,通過問答、爭辯的形式來突出教學內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特別是重點、難點和容易出錯的地方。例如錄音教材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學生 B:老師,還有一道題是要求解釋“次相授受“,不知道說到什麼程度才算完整? 教師:你的問題涉及到名詞解釋該如何回答的問題。就拿“次相授受“來說吧,首先要明確它的產生時期和性質,即它是漢代私學的教學方法或制度。接著就是闡述它的基本內容或含義,即先由教師教給先來的高足弟子,再由高足弟子分頭去教其他弟子。最後再點評一下,這種“滾雪球“方式的教學,可以在師資力量有限的情況下,有效地擴大教育的範圍,缺點是弟子的轉授畢竟不如教師直接傳授。這樣的回答就比較完整了。誰知道現存的漢代蒙學識字課本是什麼嗎? 學生 A:是蒼頡篇 。 學生 B:你記混了。應該是急就篇 。 老師:是急就篇 。這類題目屬於教育史基本知識問答,是需要同學們記憶準確的。 像這樣不斷變換人物角色的發言,吸引聽眾注意力的效果大增,並且使他們有參與的願望,是一種非常新穎的錄音教學方式。 錄影教材是本課程中最有特色、同時也是編制難度最大的。眾所周知,錄影教材應該以表現力強為主要特徵,它的特點就是信息量大、形象具體生動、不受時空的限制,它能使教學內容更豐富、形式更生動、理解更容易、記憶更深刻。中央電大建校二十多年來,一直把製作高品質的錄影教材作為一個重要的任務來抓,製作出不少優秀的錄影教材。如前所述,中國教育的歷史遺產極其豐富而又多彩,保留下來的不僅是文字資料,還有大量的文物古跡及圖片、照片、器具等,都是歷史的反映,而且是更真切、更形象的反映,更有獨到的學習和研究價值。為此,課程組走訪了內蒙古、西藏、四川、福建、雲南、江蘇、浙江、山東等十幾個省市,拍攝了大量珍貴的素材。例如在福建,我們來到馬尾造船廠,洋務運動時建造的廠房今天還在使用,福建船政學堂的遺址、照片以及模型等都找到了,這些生動的素材都編入了錄影教材第八集“近代新式學校的創辦“,大大豐富了本集的內容。又如“古代的書院“一集,主持教師走出了演播室,來到北京天壇附近清代著名的金台書院遺址,以書院為背景來主持、串講,再加上我們拍攝的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等資料,使這一集教學內容的歷史真實感大大增強。學習者觀看這樣的錄影教材,雖然足不出戶,但卻可以真切地領略中國古代書院從產生、發展、繁榮到消亡的歷史。可以說, 源遠流長的中國教育-中國教育簡史完全超出了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模式,80以上的內容是實地攝像、圖片、製表,再配以解說,內容翔實、生動、直觀。錄影教材中拍攝的大量歷史古跡、文物、原始資料、照片、圖片,如記載四千年前教育的甲骨文字、兩千多年前的地方官學、巍峨的北京國子監和南京夫子廟、著名的白鹿洞書院、森嚴的科舉考場、一大批近代歷史悠久的學府的早期創建,著名教育家的活動軌跡等,均達到歷史文獻片的標準,給學習者留下深刻而難忘的印象。 三、 中國教育簡史的使用效果 “中國教育簡史“多種媒體教材投入使用以來,筆者通過召開師資培訓會時與地方電大輔導教師座談、在普通高校試放錄影教材、中央電大的對外教材交流等方式,不斷得到回饋資訊,瞭解中國教育簡史的使用效果。可以說這套多種媒體教材得到了大家充分的肯定。 福建、江蘇、山西、山東、寧波等電大的輔導教師表示,“中國教育簡史“多種媒體教材是近年來少有的好教材。文字教材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易學易記;錄音教材形式新穎,教會復習的要點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