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投资率高就等于经济过热吗投资率高就等于经济过热吗投资率不是判断经济过热的唯一标准,在投资率之外,还有影响经济冷热的其他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消费增长率或居民消费增长率是另一个识别经济冷热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虽然投资率持续上升,并达到历史上的高点,但消费增长速度不快,因此,宏观经济没有出现全局性的过热。在中国目前形势下的“高位投资率“宜定在 38%以上 实践表明,一定时期内,高投资率有利于经济加速发展。世界上一些高投资率国家,他们同期的 GDP 增长率都比较高。但高投资率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会给经济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鉴于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较多,有关部门应考虑适当降温。在控制政府项目的同时,要继续鼓励民间投资,把民间投资培育成我国投资领域的主力军 近来,有关中国投资率过高以及投资率与经济的冷热关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按以往的经验,过高的投资率总是伴随着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而目前的投资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甚至超过了经济过热年份。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处在过热状态?怎样看待投资率过高的问题?需要做深入辨析。 1、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的相关性首先,投资率是一个相对指标,它的高低、升降是否与经济的冷热有内在联系,需要根据历史的情况,做实证分析。 2从 1980 年代以来的历史数据看,投资率在年度间是波动的,有的时期上升,有的时期下降。1980 年代,投资率水平相对较低,平均值为 28.7%。其变化趋势表现为两头低,中间高。1981 年到 1983 年,投资率分别为 25.6%、27.2%和 28.1%,处在较低水平。1984 年到 1988年,投资率相对较高,接近或超过了 30%,平均水平为 30.9%。1989年到 1990 年,投资率回落到 27%以下。很明显,与较高投资率对应的时期正好是我国经济过热时期。1984 年到 1988 年,GDP 分别增长15.2%、13.5%、8.8%、11.6%和 11.3%,平均达 12%。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也相当高,居民消费价格在 1985 年到 1988 年分别上涨了 9.3%、6.5%、7.3%和 18.8%。1984 年尚未建立居民消费价格统计,但从相关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判断,那一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会太高。这种现象可以从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化存在约一年的滞后期中得到解释。 进入 1990 年代后,国民经济很快又一次步入过热状态。1992年到 1996 年,GDP 年均增长率达 12.1%,明显超过 9%左右的潜在增长率水平。同期物价指数也大幅度上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平均每年达 14%。也正是这一期间,投资率较大幅度上升,平均水平为35%。1997 年,国民经济开始减速,当年 GDP 增长率比上年回落 0.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回落 5.5 个百分点。这一年的投资率也有所回落,为 33.6%。 以上分析表明:1980 年到 1997 年,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同向变化,投资率水平确实反映了这一时期经济的冷热。 3然而,1998 年以来,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诸多结构性矛盾的制约,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一直比较明显,结果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紧缩现象。1998 年到 2002年,经济增长率年均 7.6%,大大低于 1980 年到 1997 年平均 9.9%的水平。在这五年中,居民消费价格有三年是下降的,两年微涨,涨幅不足 1%。然而,这五年的投资率却是逐步上升的,前四年每年约上升 1 个百分点,2002 年上升了近 2 个百分点。 怎样看待这一不同于过去的现象呢?如果按以往的标准判断,去年 39.3%的投资率意味着经济已经处在过热状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种矛盾现象说明,投资率不是判断经济过热的唯一标准,在投资率之外,还有影响经济冷热的其他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消费增长率或居民消费增长率是另一个识别经济冷热的重要指标。 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增长率较高的时期,通常是宏观经济偏热或过热时期。比如,前面提及的两个过热时期:1984 年到 1988 年和 1992 年到 1996 年,情况就是如此。在 1984 年到 1988年间,实际消费增长率年均水平为 10.2%,其中居民实际消费增长率为 10%;1992 年到 1996 年,实际消费年均增长 10.2%,居民实际消费增长 10.4%。两个过热时期的消费增长率都达到了两位数。然而,1998 年以来的情况有所不同。据统计,1998 年到 2002 年,按现价计算的消费增长率年均 7.3%,其中居民消费增长率为 6.7%。考虑这一时期与消费相关的价格指数变化很小,涨幅或降幅都在零附近,因此,这4一期间实际消费增长率估计在 7%左右。这一水平比前两个过热时期低约 3 个百分点。 根据以上简要分析,可以归纳出一个经验性的判别标准。这就是:当投资率持续在高位上,且伴随着较高的消费增长率时,宏观经济很有可能处在偏热或过热状态。1984 年到 1988 年和 1992 年到1996 年大体属于这种状况,当时既有较高的投资率,又有较快的消费增长速度。1998 年以来,虽然投资率持续上升,并达到历史上的高点,但消费增长速度不快,因此,宏观经济没有出现全局性的过热。那么,多高的投资率为“高位“?要准确给出这个数量界限非常难。从历史情况看,这个“高位“也在变化。1984 年到 1988 年的“高位“约为 31%,1992 年到 1996 年的“高位“约为 35%,1998 年以来的投资率都在 35%以上,去年突破了 39%。作为个人的看法,中国目前形势下的“高位投资率“宜定在 38%以上。 2、当前投资领域已有趋热苗头 今年上半年,我国投资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1.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 6.4 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增长 32.8%,加快 8.4 个百分点,为 1996 年以来最高水平。今年以来的投资特点是全面加速。从地域看,大部分地区投资加速增长。从主要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5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都明显快于去年同期。按相关指标推算,今年上半年投资率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推动当前投资加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积极财政政策的累积效应;投资主体预期趋好,投资动力增强;资金到位情况较好;国外制造业正向我国转移;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等。但从影响程度看,有两个因素特别突出。第一个因素是金融机构注入的资金大幅度增加。今年 6 月末,广义货币 M2 同比增长 20.8%,增幅较去年同期加快 6.1 个百分点;狭义货币 M1 增长 20.2%,加快 7.4 个百分点。各项贷款自去年 8 月份以来,持续、大幅度增加。去年新增加的 1.8 万多亿元的贷款中,有近 1 万亿元是 8 月份以后投放的。今年上半年,新增各项贷款 17810 亿元,同比多增加 9511 亿元。从贷款投向看,有 6593 亿元是中长期贷款,比去年同期多增加 3374 亿元。第二个因素是政府的大力推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但是,投资领域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并没有真正改变,其中之一就是政府对投资活动介入太深。今年是新一届政府运作的第一年,投资增长自然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和工作重心。这是当前投资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3、过高的投资率对经济会有负面影响 实践表明,一定时期内,高投资率有利于经济加速发展。世界上一些高投资率国家,他们同期的 GDP 增长率都比较高。比如,日本50 年代后期至 70 年代,它的平均投资率达到 30%左右,这一时期正是它的经济高速增长期;1988 年到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前),韩6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的平均投资率分别为35.7%、36.6%、35.8%和 39.1%,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 22.3%。这个时期,这些国家的 GDP 增长率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当然,高投资率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经济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生产能力利用率下降。增加投资意味着扩大生产能力。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当生产能力持续超过有效需求规模时,生产能力利用率必然下降。我国目前就遇到生产能力利用率过低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投资增长过快,生产能力大大超过了有效需求。 第二、投资回报率低。生产能力利用率下降的直接后果就是投资回报率低,有些建设项目甚至资不抵债,根本没有回报,边生产,边亏损。从核算资料看,一些地方虽然经济增长快,但经济效益并不理想。 第三、银行呆坏帐增多。由于投资中大部分资金最终来自银行,投资的低效益必然造成银行的呆坏帐。现实情况就是这样。一方面投资增长快,另一方面由投资引起的呆坏帐大量增加。 4、要适度控制投资率的过快上升鉴于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较多,有关部门应考虑适当降温。当前调控的重点应放在政府投资项目上,加强对政府项目的审批把关,特别是要控制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今年的国债项目可根据情况适当后移,把国7债资金留到以后使用。在控制政府项目的同时,要继续鼓励民间投资,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民间投资者的信心,把民间投资培育成我国投资领域的主力军。 在几大投资方面,重点关注房地产开发。当前房地产投资中确有过热现象,比如,土地交易中存在一定的炒作成份;商品房销售价格持续上涨;新房空置率居高不下;沿海城市炒“楼花“现象比较普遍。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为了防止房地产投资泡沫和可能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当前要从信贷资金入手,提高房地产贷款标准,适当提高用于房地产开发的贷款利率,严格贷款抵押条件,以减少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所产生的不良信贷资产。 继续扩大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今年上半年,受非典影响部分行业的消费受到很大冲击。这些行业的萎缩反映了居民消费不振,消费形势比较严峻。为此,要动员各方面力量,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创造卫生安全的消费环境,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在农村,要继续搞好税费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加大财政对农村、农民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以带动农村居民消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