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学国考大纲教育学国考大纲 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 一、教育学的历史一、教育学的历史 (一)教育学独立时期的标志性著作(单选)(一)教育学独立时期的标志性著作(单选) 1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2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夸美纽斯首次提出 班级授课制。 3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 ,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的理论。 4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 ,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同时提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5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 “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 的主张。 6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首次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7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 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教育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建立“普遍 妥当教育学”的理想。康德与赫尔巴特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倡导理性主义的教育科学观。8洛克提出白板论 (二)(二)17-19 世纪主要的教育思潮世纪主要的教育思潮 1.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的认识(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的认识(2010 考过区别)考过区别) 形势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 17 世纪,盛行于 18-19 世纪,衰落于 20 世纪初,主 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奇,偏重发展智力 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形成于 18 世纪,兴盛于 19 世纪,20 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 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2.自然主义教育与国家主义教育(年年考)自然主义教育与国家主义教育(年年考) (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代表人物是拉特克、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基 本观点: (1)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 (2)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得人 (3)强调学校应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 (4)主张应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进行教育 (5)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推崇“模仿自然” ,反对体罚,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原则和方法体系等 积极意义积极意义: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突出了儿童在教育生活中的价值 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把抽象人性作为儿童的自然本性,忽视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得巨大作用,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意义与不足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意义与不足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代表人物为孔多塞、爱尔维修、费希特、杰斐逊 基本观点基本观点:(1)教育权应归属于民族国家而不是教会,国家应当承担起教育民众的责任,进行教育立法;(2)教 育是造就民族国家的利器;(3)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国民;(4)应当由国家建立国民教育制度。 意义意义: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对近代欧美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普及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足不足:是使教育过分依赖于某一时期的国家政权,成为了一些反动政权,如纳粹政权手中的工具。 作用作用:自然主义与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一起,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推动了西方各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2确立了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 (三)(三)20 世纪教育学的主要流派世纪教育学的主要流派 1.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2011 单选)单选)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代表人物: 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著作是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 、 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2.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 19 世纪末以来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 著作: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 、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利特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 意义与不足意义与不足:基本观点是: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 化过程;第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 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以培养完整的 人格;第五,培养完整的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和“唤醒” ,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文化教育学深 刻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 20 世纪的教育学的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等问题上给人以许多启发,不足之处是思 辨气息很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3.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述评)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述评)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等人,代表著作是:杜杜 威威的我的教育信条 (1897) 、 民主主义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 (1916) (09 单选) 、克伯屈设计教育法 (1918) 。 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 会;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 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 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资本主义精神的教育学表达,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 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不足之处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 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4.制度教育学制度教育学 20 世纪 60 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是乌里、瓦斯凯、洛布罗等人,代表著作:瓦斯凯 和乌里的走向制度教育学 、 从合作班级到制度教育学 ,洛布罗的制度教育学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6.批判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厄迪尔 代表作:鲍尔斯和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 、布厄迪尔的教育、事业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 阿普尔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 、吉鲁教育中的理论与抵制 二、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二、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11 年、年、08 年)年)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是以“教育事实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行程的“教育问题教育问题” ,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 (11 单)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科学性(二)教育学的科学性 康德和赫尔巴特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 实验教育学与文化教育学论争:批判其强调概念思辨的理性主义教育科学观,提出实证主义的教育科学 观。 分析教育哲学家奥康纳与赫基特论争:前者认为教育学是科学,后者认为教育学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学只有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教育研究中切实做到历史与逻辑、3事实与价值、一元与多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真正把教育学变成教育科学。 (三)教育的本土化(三)教育的本土化 原则:文化适应原则(乌申斯基) (四)教育学的实践性(四)教育学的实践性 教育学的实践性问题就是教育学的学术性与实践性的关系问题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08 论述、展开)论述、展开) 21 世纪教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1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2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3.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4.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5.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6.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四、教育学的元研究与元理论四、教育学的元研究与元理论 教育学元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实际的教育知识,而是为了反思教育研究行为,指导教育研究行为, 间接影响教育知识的生产以及教育实践。 最早提出教育学元研究和元问题的人是布雷岑卡4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一、教育的词源(12 年考)年考)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 (教:从上往下;育,成长、养育) 二、教育的定义二、教育的定义 (一)(一) “教育教育”定义的主要类型定义的主要类型 (名词解释)广义: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主要针对“学校教育” ,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单选)谢弗勒根据教育定义的陈述方式将负责多样的教育定义划分为“描述性定义” 、 “纲领性定义” 、 “规定性定义” 。 (二)历史上关于(二)历史上关于“教育教育”的经典定义及比较分析(一般等级)的经典定义及比较分析(一般等级) 柏拉图: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是“心灵的转向” 夸美纽斯: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以前完成 福禄贝尔: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洁的、完美无缺的,因而也是神圣的生活 裴斯泰洛奇: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斯宾塞:教育即为人的完满生活做准备 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重组与改造 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三、教育本质的论争(教育本质的观点以及论争的意义)三、教育本质的论争(教育本质的观点以及论争的意义) 教育本质问题所要追问的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社会实践活动的质的规定性,是定义教育的核心。 作用:(1)我国讨论从 70 年代末开始一直持续到 90 年代,新时期的有影响的教育学者几乎都参与了这 场讨论。 (2)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理论论争,对于我国 20 实际最后 20 年的教育思想解放、教 育理论发展和教育改革事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讨论过程中由于各自的视野不同、立场不同,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大致而言,有“上层建筑说” “生产力说” “多质说” “本质规定说”等。 (4)论 争没有最后的结论,但围绕着论争,学者们开始了深层的反思,开始了教育本质问题的元研究。 (5)准 确、系统地把握上述观点及其理论基础,对于深入地理解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建构教育理论体系,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比较、谈看法)四、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比较、谈看法) (一)神话起源说(一)神话起源说 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 (二)生物起源说(二)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勒图尔诺(单) 、沛西能 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单) 意义: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与神话起源说相比,是一个大的进步,标志 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三)心理起源说(三)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孟禄 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比较比较: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比较,该观点却也同生物起源学说相似。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5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唯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