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察我国证券主要金融市场工具及其发展状况考察我国证券主要金融市场工具及其发展状况一、金融工具的基本介绍一、金融工具的基本介绍金融工具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是用来证明贷者与借者之间融通货币余缺的书面证明,其最基本的要素为支付的金额与支付条件。不同形式的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金融风险。金融工具分为2 大类:现金类和衍生类。现金类分为证券类和其他现金类(如贷款,存款) 。衍生类分为交易所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和柜台(OTC)金融衍生品。另外,金融工具也可以根据财产类型分为债务型和所有权型。二、中国证券市场二、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发展历史1、旧中国的证券市场。证券在我国属于“舶来品” ,最早出现的股票是外商股票,最早出现的证券交易机构也是由外商开办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众业公所” 。上市证券主要是外国公司股票和债券。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清政府洋务派在我国兴办工业,随着这些股份制企业的兴起,中国自己的股票、公司债券和证券市场便应运而生了。2、新中国的证券市场。新中国的证券市场又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建国初期的证券市场。解放初期鉴于证券市场仍有一定的存在基础,在先后接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天津证券交易所于 1949年 6 月 1 日成立;1950 年 2 月 1 日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其中,天津交易所的经纪人有 39 家,总计资本 845 万元;北京证券交易所经审查合格的法人经纪人有 5 家,个人经纪人有 17 家。至 1952 年,因两家证券交易所交易量极度萎缩,经纪人亏损严重,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市投资公司,北京证券交易所宣告停业。津京证券交易所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它们不仅在吸收游资、稳定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为我们今天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要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必须首先发展商品经济、股份制和信用制度。2)改革开放后的证券市场。(1)探索起步时期。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确立改革开放政策后重新恢复和起步的,尽管存在市场结构不均衡、市场运作不规范、法制建设起步稍晚等问题,但证券市场的恢复对国民经济的改革开放仍发挥了积极作用。1978-1990 年中国证券市场上各种证券累计发行 2 861 亿元,其中,股票4590 亿元,债券 1870.42 亿元,大额可转让存单 70459 亿元。这期间,累计流通转让证券总额 187亿元,其中以国债为主体的债券达 16782 亿元,大额可转让存单 067 亿元。流通转让方式主要是私下交易和柜台交易等场外交易方式。(2)交易所市场的形成和证券市场快速发展。1990 年 12 月和 1991 年 7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正式营运,标志着中国证券集中交易市场的形成,证券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时期。1992 年 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简称“证券委”)及其监管执行机构中国证监会宣布成立,标志着全国证券市场进行统一监督管理的专门机构产生。1993 国务院先后发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此后又陆续出台若干法规和行政规章,初步构建了最基本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1993 年以后,股票市场试点由点及面,扩大到全国,并以 B 股、H 股等方式开始发行,债券市场品种多样化,发债规模逐年递增。与此同时,证券中介机构在种类、数量和规模上迅速扩大。现状规模及问题现状规模及问题 到 2000 年底,沪深两交易所共有 1060 家 A 股上市公司。其中 929 家是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在交易所挂牌上市的,130 家是 1994 年公司法出台以前的定向募集公司,作为历史遗留问题以推荐的特殊方式在两家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此外还有一家是通过换股上市的。我国证券市场的规模较小。股票市值占 GDP 的比重,西方工业化国家多在百分比的 3 位数以上,我国则长期处在 1 位数以内。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融资效率低下。我国近几年通过证券市场筹集到的资金平均不超过 1000 亿,与银行贷款每年增长 2 万多亿相比,不到 5%。而在美英等直接融资的国家,直接融资的比重都超过 50%,就是在德国和日本这样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直接融资的比重也在 20%到 30%。我国长期以来直接融资比重过低,既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不利于调整经济、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不利于防范金融风险。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存在巨量的闲散资金。作为证券市场主力军的证券公司实力弱小,这种弱势的规模使得证券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尤其弱小。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品种单一,可供投资者选择的机会不多。证券市场结构单一、不合理是阻碍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上市公司缺乏竞争力,盈利能力不强,业绩缺乏可预测性。政策预期不确定,投资者信心不足。我国证券市场自建立开始就一直具有很浓的政策色彩,政策就一直左右着证券市场的运行,而证券市场政出多门、缺乏可预期性,政策的多变性造成了证券市场的大幅震荡。作为我国证券市场最高监管机构的证监会在证券市场重大政策的制定和规划中,缺乏应有的话语权。政策预期不确定,朝令夕改,导致市场可预期性缺乏,使投资者成为惊弓之鸟,缺乏信心。当前证券市场上各证券公司的资金状况当前证券市场上各证券公司的资金状况 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 2010 年上半年经营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106 家证券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731.42 亿元,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 482.75 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 115.95 亿元、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 7.78 亿元,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3.96 亿元,上半年累计实现净利润 293.02 亿元。98 家公司实现盈利,占全行业证券公司总数的 92.45%。据统计,截至 2010 年 6 月 30 日,106 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 1.8 万亿元,净资产为 5053.44 亿元、净资本为 3942.01 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为 1755.51 亿元。各主要金融工具发展状况各主要金融工具发展状况一、股票市场发展历史及现状一、股票市场发展历史及现状 中国现代股票市场在政府的推动下,以搭建市场平台和建立运行规则为主要内容,已经走过了近 20 个年头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按照市场成长的标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市场的初创阶段(19901992),1990 年 12 月19 日上交所正式成立,尽管首批挂牌上市交易的股票只有七只,总股本与流通市值也很小,规模非常有限,至 1991 年年底,沪深两市市价总值也只有 109.19 亿元。但是,上交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股票市场进入了从小柜台到大市场的新时期。第二阶段股票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阶段(19932001),该阶段股票市场大起大落,政府行为成为股市最主要影响,1992 年底证监会成立后标志着市场监管开始规范化,1999 年 7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标志着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建立, 也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建设步入新阶段。第三阶段股票市场的调整与创新阶段(2002 ),该阶段的显著特点是我们开始关注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探索适合中国特色国情的股票市场制度,并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我国股票市场制度。2002 年 6 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国务院规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2005 年 4 月 30 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经国务院的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2006 年 9月中国石化股改的完成,宣告了历时近一年半的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但是,我国的股票市场还是处于摸索阶段,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很多计划体制时期的东西被带进了股市,在股市中产生了明显的“排异反应“,有些方面至今还在强化,使新兴的股票市场同样存在转轨的问题,股票市场制度研究仍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股票市场现状股票市场现状1.法律体系的规范和完善证券法于 1999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是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并由此确认了资本市场的法律地位。2005 年 10 月全国人大修订了公司法和证券法,并于 2006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与“两法”的修订相适应,全国人大、国务院各部委对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进行了梳理和调整,基本形成了与“两法”配套的规章体系。“两法”的修订和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理顺了资本市场的法律关系,对推动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意义深远。2.股权分置改革让股市“脱胎换骨”股权分置的产生主要根源于早期对股份制以及资本市场功能与定位的认识不统一,并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还处在初期阶段,国有资本运营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 2005 年 4 月 29 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同年 9 月证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全面股改步入操作阶段。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本质上是实现机制上的转换,即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 A 股市场股份转让的制度性差异。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使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利益分置、价格分置的问题得以解决,可实现证券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和定价机制,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促使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3.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净化”中介2003 年底至 2004 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充分暴露,风险集中爆发,全行业生存与发展遭遇严峻的挑战。2004 年中国证监会制定了创新类和规范类证券公司的评审标准,处置了 31 家高风险证券公司,同时支持优质公司在风险可控、可测、可承受的前提下拓展业务空间。 2007 年 8 月,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结束,证券交易实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改革国债回购、资产管理、自营等基本业务制度,建立证券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和基本信息公示制度,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和预警制度;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对证券公司高管人员和股东的监管,规范高管和股东行为;成立了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等。证券公司运行与监管制度的完善是保持我国股票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石。除此之外,我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二基金市场发展状况及现状二基金市场发展状况及现状1.萌芽与起步阶段 中国基金业真正起步于 20 世纪的 90 年代,在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纷纷出台的前提下,中国基金业千呼万唤,终于走到了前台。 1991 年 8 月,珠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发起成立珠信基金,规模达 6930 万元人民币,这是我国设立最早的国内基金。同年 10 月,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山风险投资基金分别经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规模分别达 1000 万人民币和 8000 万人民币。但投资基金这一概念从观念和实践引入我国则应追溯带 1987 年,当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首开中国基金投资业务之先河,与国外一些机构合作推出了面向海外投资人的国家基金,它标志着中国投资基金业务开始出现。1989 拈月,第一只中国概念基金即香港新鸿信托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新鸿基中华基金成立,之后,一批海外基金纷纷设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投资基金业的起步和发展。 2.迅猛发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