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篇 曹刿论战考点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1. 通假字小惠未徧 _通_,意思为:_。徧遍遍及,普遍参与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养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虚报案件(以)实情判断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凭借,可以用来第二次赐福,保佑击鼓进军向下名词,原因、缘故所以听从跟随实情信用军队讨伐,攻打有“养”的意思不个人专有回答丝织品为人所信服即使明察驱车(追赶)车轮轧过的痕迹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已经追赶,追击振作攻克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推测,估计埋伏倒下6. 重点句子翻译。(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与长勺战”)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长远谋 划(打算)。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与齐军 交战。(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6)既克,公问其故。(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判断句。“也”判断句的标志。)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 后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 。战胜齐军 后,鲁庄公询问 曹刿(不鼓、下视、登望等)的原因。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进军 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 。二、文意理解与探究1“十年春,齐师 伐我”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2文章第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回答。3用自己的话说说 曹刿这 个人物有哪些特点。战争的时间 、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 ”。有责任心,爱国;洞察时政,深谋远虑 ;善于观察,把握战机;沉稳冷静,机敏果断。4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鲁庄公的哪一个回答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在曹刿看来,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5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 安排有什么好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取信于民。本文以曹刿为 中心,详细 描述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 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6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以弱胜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请联 系社会现实 ,谈谈 你的看法。7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做简要分析。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在现实 社会中,政府官员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社会才能健康和谐地发展,最后中国梦才会梦想成真。能听取不同意见;能任用贤能;忠于职守,体贴下属;身先士卒,谦虚好学,不懂就问。例如:衣食所安,弗敢加也,必以分人表明他体贴下属。8请你说说选 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1)战前准备阶 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 、不懂军事。 (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 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曹刿的“远谋 ”表现在:(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 。 (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化训练 一、(2017甘肃省卷)阅读 【甲】【乙】两文,完成14题。(导学号:15544002)【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 乾时得胜,有轻鲁 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曰:“齐师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 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曰:“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曰:“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注释】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通“遍”,遍及、普遍击鼓进军快,急速【解析】(3)中“鼓”可联系曹刿论战 中“一鼓作气”,可知是“击鼓进军 ”的意思。(4)“疾”可联系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是“快速”的意思。2. 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 毛泽东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一文中,对长 勺之战给 予很高的评价,说鲁 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 ,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 强军的有名战例”。【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答“彼竭我盈,故克之”亦可)【解析】题干中的“敌彼我打”的意思,应从曹刿的话中找出与之相同意思的句子。“敌疲我打”是指在敌人感到疲累,精力不足,有所懈怠之时,趁机发动进攻的战略。曹刿所说的“彼竭我盈”意思是敌方的士气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旺盛,与毛泽东“敌疲我打”的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可知答案是“彼竭我盈,故克之”。4. 【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 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 ,略写战争过程;【乙】文详写战争过程。【解析】曹刿论战 的“论”是文章的重点,而【乙】文的重点就是描写战争的经过 。所以,【甲】文详写论战 内容,【乙】文详写战争经过 。解答时,应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曹刿论战 的内容部分与叙述战争的部分,再根据所用篇幅来分析即可。【参考译文】【乙】鲍叔牙听说鲁庄公率兵前来,于是摆好阵势 等待着。鲁庄公也摆好阵势 相持。鲍叔牙因在乾时获胜 ,就有轻视鲁军的心态,下令击鼓进攻,先攻陷对方的人会有重赏。鲁庄公听到鼓声震地,也下令击鼓迎敌。曹刿制止他说:“齐军的鼓声正锐气十足,应当安静地等待。”于是在军中下令:“谁敢擅自大声喧哗,立斩。”齐兵向鲁军的阵列冲来,鲁军的阵列像铁桶一样,无法攻进,只得后退。一会儿,齐军的鼓声又响 起,鲁军安静得好像什么也听不见,齐军又退了回去。鲍叔牙说:“鲁军对打仗害怕呀。如果再次击鼓进军,他们一定会逃跑。”曹刿又听到鼓响,对鲁庄公说:“打败齐军就在这个时候了,你可以下令快速击鼓进军!”从鲁军这方来说,这是第一次击鼓进军,从齐军来说这已是第三次击鼓进军了。齐军看鲁军两次都是按兵不动,以为这次也不会出兵迎战,心里都没有 把这次进军当回事。 谁知鼓声一响,对方的士兵突然冲了过来,又是刀砍,又是射箭,攻打的速度如同打雷时来不及遮住耳朵一样,杀得齐军是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鲁庄公想要追赶,曹刿说:“不可以,我要仔细地观察一下。”于是下车,对齐兵列阵的地方四周都仔细地看了一遍,又登上车前横木向远处眺望, 很久后说:“可以追赶了。”鲁庄公于是驱赶战车追赶,追赶了有三十多里才返回,所缴获的战车武器士兵等多得无法统计。二、(2015河南)阅读 下面语段,完成14题。(一)曹刿论战 全文(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释】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拔:攻下。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备:准备。【解析】“狱”是古今异义词,这里是“案件”的意思。故选C项。 C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3. 语段(一)的标题 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 ”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 ?(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 (它的实情),(我)怕(他们)设有埋伏。语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 争制胜之道的议论 ,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而对长 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解析】语段(一)的主人公是曹刿,事件是齐鲁长 勺之战,主要写了曹刿对战 前准备的论述以及战后对取胜原因的论述,两军对战场 面写的较少。所以“曹刿论战 ”这一标题 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曹刿的人物形象,而“长勺之战”则没有这样 的效果。4. 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 要及时进 攻。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 ”。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当不能迅速取胜时 ,要善于蓄养锐气。【解析】两个语段都有“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这个句子,结合(一)中的“彼竭我盈,故克之”以及(二)中的“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可概括出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 要及时进 攻。从(二)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可以概括出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 ”。从“气已竭而复振”可概括出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由“而蓄养锐气”可知当不能迅速取胜时 ,要善于蓄养锐气。【参考译文】(二)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二次进攻,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进攻,士气几乎就衰竭了。曾国藩对这 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罢了。孙权 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 ,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慢慢就衰竭无力了。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下西陵,事先预料城池难以迅速攻下,因而养精蓄锐,先准备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